抓住机遇 绿色拆船
——访中国拆船协会会长谢德华

2012-11-03 02:31钟志华
资源再生 2012年4期
关键词:德华航运业运力

抓住机遇 绿色拆船
——访中国拆船协会会长谢德华

“十二五”期间,是中国拆船业规范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面对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风云和诸多意想不到的困境,作为发展循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拆船业,如何抓住 “十二五”这一战略机遇期,实现规范、绿色和科学发展,增强自身实力,创新产业发展呢?在“第五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前,《资源再生》杂志社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中国拆船协会会长谢德华先生。

《资源再生》: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拆船国家之一。去年11月中国拆船协会会员大会审议通过了《拆船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您谈谈《规划》对中国拆船业的指导意义。

谢德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国民经济绿色发展的要求。去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明确了鼓励拆船业发展的主要内容。这是自2009年国务院《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规范发展拆船业,实行定点拆解”后,对拆船业的进一步确位。这些文件的出台,对历经30年发展的中国拆船业来说,是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拓宽废船循环利用渠道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拆船业立法和行业自律建设,规范废船流向,定点拆解,绿色拆船,力争实现500万~600万轻吨拆解废船总量的任务目标。《规划》还确定了五年发展的任务和主要措施。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拖累了国际经济发展,航运业形势严峻,削减过剩运力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废旧船舶市场依然比较活跃,因此,中国拆船业应该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期,坚持绿色拆船和科学发展,为改善航运业供需结构,促进航运业的复苏,振兴造船工业做出积极的努力。

《资源再生》:废钢船拆解产生的废金属多数属于优质废钢。有关资料显示,拆解1轻吨废船可回收金属量0.9吨以上,每拆解1吨废旧船舶可以节约0.4吨标准煤,利用废钢回炉炼钢炼铁,可将空气污染减少85%,水污染减少96%。请问,作为向我国提供大量废钢铁的中国拆船行业,“十一五”的成效如何?2011年的废旧船舶拆解总量是多少?

谢德华:“十一五”期间,中国拆船业累计拆解进口和国内各类废船1354艘、630余万轻吨,贸易额约115亿元,超额完成规划的基本目标。同时,为节能减排所做的贡献是:节约725万吨精矿粉,减少1845万吨原生铁矿石开采;节约252万吨标煤、1184万吨水耗、118万吨石灰石;节约近8100万吨运力;减少76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011年,中国拆船协会各会员企业的拆船总量,不论是船只数还是吨位数都超过了2010年。据统计,全年累计拆解国内外各类废旧船舶总量超过225万轻吨,比2010年增长近两成,拆解回收可再生金属资源200余万吨,取得“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资源再生》:据了解,我国拆船业在数十年的实践中,一直都在积极倡导绿色拆船理念,那么,我国在绿色拆船做了哪些工作?制订了哪些防污相关法规?

谢德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拆船业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先后颁布了《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拆船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工作暂行规定》和《绿色拆船通用规范》等条例规范。中国拆船协会成立20年以来,积极倡导绿色拆船理念,在数十年的实践中,一直引导企业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安全环保投入,注重队伍培训和训练,重视质量、环保和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规范拆船作业活动。2010年,评审认定了9家企业为首批绿色拆船企业。此外,协会还积极参与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制订相关国际公约和导则的制订过程。目前,涉及拆船业管理的法律,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同时,我国的环保、海事、劳动等政府部门,对拆船企业的安全环保和劳工保护都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对拆船企业的安全与防污染状况进行检查。

《资源再生》:拆船业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促进船舶航运业的运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护海洋和水域环境,有利于船舶运输安全,也有利于船舶可再生资源循环再利用。那么,目前中国拆船业处于怎样的发展势态呢?形势如何?

谢德华:拆船业与造船、航运业构成船业一条完整的循环产业链。2009年国务院制定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相关内容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基本理念。航运业萧条,必然会引发过剩运力的削减,建造新船的愿望大大降低,从而影响造船工业发展;同时,过剩运力的削减,也必然引发老旧船舶的淘汰和拆解。通过船舶拆解,达到运力供需的平衡,缓解航运业生产经营和节能减排的压力。随着今后全球经济的复苏,带动航运业新的运力需求增长,造船工业也就会得到新的订单。

2011年,继金融危机后,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令全球航运业再次面临发展窘境,航运市场一路萧条。2012年2月,反映干散货航运市场景气度指数的BDI,一路下滑到651点的历史新低,跌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的663点。尽管BDI指数下跌并不能完全反映航运市场景气度,但运力过剩是目前航运业不争的事实。运力过剩使航运公司的议价能力明显下降。《中国船舶报》发表评论认为,挽救航运业颓势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加大老旧船舶的拆解力度。据英国Braemar Seascope咨询公司预计,2012年将有12万TEU集装箱运力拆解,高于2011年50%。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中国除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6.9%外,新接船舶订单量却同比下降了51.9%。截止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也比2010年底下降了23.5%。中国船企70%的手持订单是金融危机前,除“交船难、接单难”外,“盈利难”将成为整个行业发展新问题。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约有1/3的企业没有接到订单,部分企业已经陷入开工不足的困境,个别企业甚至2012年一季度已无开工船舶。

目前国际海事组织正根据2009年5月颁发的《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积极审议与公约配套的相关拆船导则。欧盟等正在酝酿制定新的绿色拆船法律文件,要求欧盟成员国的船舶必须送到有授权的拆船设施拆解,这将对拆船行业提出更规范的要求。

总之,我个人认为,“十二五”初中期,国内外废船上市量会将继续增加,国际废船市场仍将处于活跃期,这对中国的拆船市场带来更多机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经济增长趋缓,GDP增幅连降五个季度,钢材市场下游终端需求迟迟没有释放,废钢市场成交清淡,废钢铁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倒挂,且价格出于低位,虽有上涨空间但涨跌互现,这必然影响拆船企业采买废船决策。因此,拆船业所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资源再生》:前面您曾提到,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500万~600万轻吨拆解废船总量的任务目标,在绿色拆船的理念下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任务?

谢德华:“十二五”拆船业发展基本思路就是,坚持循环经济新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实现绿色拆船为宗旨,以进一步提高安全环保能力和职业健康水平为重点,以拓宽废船再生资源用途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把拆船业的发展纳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科学发展轨道。中国拆船协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按照国务院“规范发展拆船业,实行定点拆解”的要求,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确定行业准入条件,推进定点拆解,杜绝私拆乱拆;引导拆船业合理布局和适度规模,避免重复建设和产能盲目扩张。二是积极推动加快废旧船舶流向监管和回收拆解循环利用的立法进程,建立国内报废船舶回收体系,确保安全环保拆解。三是推动区域性基地建设,努力创造并形成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争取国家税收、补贴政策或基金扶持,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和产业化发展进程。

为实现《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开展绿色拆船企业评审认定工作,推进绿色行业品牌形象建设;开展行业发展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信息交流、商贸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组织研究拆船行业劳动岗位责任特点,规范岗位认证和培训,拓宽技能训练和培训渠道,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组织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制定,总结推广绿色拆船工程监理模式,提高废船拆解技术和高值利用水平;创造条件,开展废船资源再利用、再制造的研究;制定《拆船业行规公约》,促进拆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目标和诚信体系的建立;密切跟踪《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生效及其导则制定进程,维护行业(企业)发展利益和权益;积极争取国际性示范项目建设,并为履行国际拆船公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扩大国际交流,拓宽技术、培训和贸易服务等项目的国内外合作领域,探索拆船技术和管理输出(入)模式。

《资源再生》:“十二五”期间,我国拆船行业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谢德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关于规范发展拆船业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文件的出台和颁布实施,这是拆船业发展的新起点。我们认为,目前,拆船业发展过程中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得到解决。

一是“监管服务”。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加强对船舶运营、退役报废、拆解活动的监管,坚决清理打击国内存在的非法拆船现象,通过定点拆解,保护合法生产经营的拆船企业,促进其依法经营和规范发展。同时应尽快明确主管机关,避免多头监管,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形成监管服务长效机制,制定帮扶措施,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二是“综合利用”。鼓励在一定标准或规范的基础上,对废船物资(机电设备及零部件)的直接利用或再制造,调整废船物资直接回炉利用的相关政策或措施,既可以提高废船物资的节约利用,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社会效益,又可以增强拆船企业拆解动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税收政策”。目前,拆船企业拆解进口废船关税和增值税税负水平为废船到岸价格的20.51%,拆解国内废船难以取得进项增值税发票,如再加上所得税等其他各类税费,企业税负水平过重,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显著下降。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就呼吁,建立拆船产业安全环保投入激励机制,应给予企业税收返还补贴,减轻企业负担,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程。藉此,我们强烈希望取消3%的废船进口关税,同时也要解决好国内废船拆解税负高的问题。四是“定点拆解”。认真清理、严厉打击非法拆船设施;禁止没有拆船资质或经营范围的船舶类企业从事非法拆解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和政策,保障定点拆船企业的合法权益;研究制定老旧船舶拆解的法律法规,强化废船流向管理,实现老旧船舶的定点拆解;制定相应措施,引导拆船企业不断提高安全环保能力和技术条件,不断扶持定点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绿色拆船的目标。五是“产业支撑”。船舶实现绿色拆解,需要造(修)船、航运和拆船循环产业链社会责任体系的形成。通过绿色拆船活动,减少过剩运力,既可以有效促进航运安全和节能减排,还可以增加新船订单,振兴深陷低迷的造船业。

《资源再生》:随着我国废钢铁年消耗量缺口的逐年增大,作为废钢铁资源主要来源的中国的拆船行业,将如何促进废钢铁产业的发展?

谢德华:拆船业是资源环保型产业,它虽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行业,但又有其独特的行业特点——加工工业性质,其产品大多是可再生的金属材料,是废钢铁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自1991年起至今,我国拆船业累计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多达2200万吨废旧金属材料。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关注废钢铁产业的发展和建设。作为中国拆船协会,愿与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等行业协会一道,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促进废钢铁产业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德华航运业运力
拔杂草
20世纪初香港轮船航运业的兴起与发展
梅炭运力为何紧张
全球航运业触礁 德系银行深度被套
二则(二)
欧盟征收航海碳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与对策
“留德华”的中国胃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
张德华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