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盆底功能近期影响的研究

2012-11-04 05:15许园园汪美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肛提盆底盆腔

许园园 黄 东 李 群 陈 娟 汪美莲

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湛江 524000

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盆底功能近期影响的研究

许园园 黄 东 李 群 陈 娟 汪美莲

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湛江 524000

目的探讨次全子宫切除对患者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10年10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因子宫良性肿瘤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31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术后2月对其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术后3月测定其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盆底肌肉张力及肛提肌收缩力。结果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盆底肌肉张力及肛提肌收缩力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但后两项指标较术前提高。结论次全子宫切除术术后不会增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次全子宫切除术;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肉张力;肛提肌收缩力

子宫良性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变,多数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次全子宫切除术在50年代前曾是切除子宫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是随着手术技巧和麻醉方法的提高,残留宫颈癌变的风险,医生的倾向更多选择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宫颈及其周围韧带组织,是否能保持盆底的完整性,以有利于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就术后盆底功能的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因子宫良性肿瘤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1例,年龄29~41岁,平均(38.6±0.4)岁。分娩次数0~3次。31例患者均为子宫良性肿瘤,19例为子宫肌瘤,12例为子宫腺肌症。

1.2 术前合并症及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高危因素

31例患者中5例有轻度尿失禁,2例中度尿失禁。术中测量平均子宫大小15 cm,4例为绝经患者。5例有难产史,2例长期慢性便秘。5例有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

1.3 评定标准及方法

采 用 POP-Q(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system)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1]。手术前后测量其盆底肌肉张力,采用广州杉山公司法国PHEN IX盆底肌肉康复仪。具体方法:将阴道压力气囊置于患者阴道内,推进气体体积约15 mL,测定阴道收缩压(vaginal squeezing pressure,VSP)。

肛提肌指诊力量测定:受试者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用中指和食指置入阴道内,患者收缩肛门时,感受肛提肌收缩力强度,具体见表1。

表1 改良Oxford分级系统

1.4 随访方式

采用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纳入,入院后评估记录测量数据,术后即行Kegel运动,术后2个月均在门诊进行盆底康复治疗,1周2次,20 min/次。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记录术后评价指标。评估均由同一位医师进行。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子宫脱垂情况

31例患者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情况(n)

2.2 手术前后盆底肌肉收缩力变化

31例患者手术前肛提肌肌力等级(2.6±0.4),术后3个月复查为(3.5±0.2),手术前测定盆底肌肉张力平均(25.4±0.3)cm H2O,术后3个月复查为(26.3±0.1)cm H2O,术后肛提肌肌力及盆底肌肉张力较术前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次全子宫切除术的现状

次全子宫切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的差别主要在于子宫颈的留存,保留与否宫颈及与其连接的韧带。在解剖学上,宫颈前贴膀胱,后靠直肠,宫颈内口水平侧方约2 cm处有输尿管通过,子宫切除所造成的损伤,几乎都集中在这一部位。在早期妇科手术水平相对较落后的时代,次全子宫是妇科医生对于良性肿瘤倾向的手术[2]。但随着麻醉和手术技巧的提高,次全子宫切除术式渐渐被全子宫切除所替代。其理由主要是由于残存宫颈发生的病变,宫颈残端癌曾被其发病率高于正常子宫宫颈的发病率,随着研究发现,次全子宫切除术并没有增加宫颈癌的发病。但是术后细胞学随访的繁琐,残留宫颈癌变处理的棘手和医患关系的紧张化,很多临床医生更倾向选择全子宫切除术。目前次全子宫切除术多用于:产后出血的子宫切除;年轻患者良性子宫肿瘤;病情危重需要切除子宫的患者。

3.2 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对盆腔器官功能的影响

女性盆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部分的器官,肌肉,韧带和神经,都有其独有而又相互关联的解剖功能和生理作用。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全子宫切除术需下推膀胱,推开两侧输尿管,切断与宫颈相连的主骶韧带,破坏了盆底的解剖结构和神经支配[3-5]。而次全子宫切除术只切除子宫体部,保存宫颈与其相连的韧带,保留盆底的完整性,对于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性功能及盆底功能的恢复有利。子宫颈存在雌激素受体,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对于保持女性内分泌功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预防子宫脱垂也有一定作用。

3.3 术后盆底指标评价

次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手术,其术式及疗效评价已经有很多报道。但未见有术后行盆底肌肉张力和肛提肌肌力评价量化的评价方式。本研究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及肛提肌肌力评价,而这些检查只是常规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疾病的常规检查。在非脱垂手术中是较少进行检查的。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定义更加广泛,手术后的生活质量要求也提高了,这些都要求妇科医生在非脱垂子宫手术前后关注盆底功能。

本研究中术后盆腔器官脱垂较术前无明显改变。但是盆底肌肉张力和肛提肌肌力等级优于术前,这个结果于次全子宫切除术本身保留了盆底完整性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与术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组研究患者术前均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Kegel运动,术后拆线后即自行行Kegel运动预防和促进盆底功能康复。术后两月到门诊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每周2次,每次20 min左右。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术前可以采用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对于宫颈的留存,术前应向患者说明宫颈去留的利弊,应由医师和患者共同协商,提高患者对手术和术后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手术后辅助以盆底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预防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高女性生活质量[6]。

[1]Helga G.Total or subtotal hysterectomy for benign uterine diseases? Ametaanalysis[J].ActaObstetriciaet Gynecolog-icaScandinavica,2007,86:133-144.

[2]Bump RC,Mattiasson A,BoK,et al.The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of female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J].Am J Obstet Gyneco,1996, 175:10-17,151-152.

[3]全子宫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2),51-52.

[4]王喜爱.子宫切除术后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远期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35-36.

[5]郑红梅.全子宫切除手术对盆底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36):45-46.

[6]王晶晶,韩燕华,苏园园.子宫切除术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9(6):622-626.

R713.4+2

B

2095-0616(2012)11-155-02

2012-03-23)

猜你喜欢
肛提盆底盆腔
超声评价女性肛提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评估产后肛提肌损伤的临床价值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肛提肌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