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怪

2012-11-06 06:39艾辛
中华魂 2012年13期
关键词:集体利益河套个人利益

奇谈怪

复信

亲爱的裘启蒙同志:

来信及所附“试答”的复印件已收到。我仔细地读过了,也认真地思考了一番。现在把我的一些想法写在下面,供你参考。

中国革命是“历史的河套”?

“试答”提出:我们中国的近代历史,有一段时间脱离了人类的发展轨道,不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从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发展,从蒙昧和迷信向智慧和科学发展,而是相反,直到改革开放才又转了回来。作者比喻说:“这好像象征中华文明的黄河一样。黄河本来是向东流,流向大海,融入世界潮流,但是流到甘肃以后被拉到了北边,向苏俄的方向流动,后来又拐回来,转向大海的方向,形成了一个河套。中国近代也有这样一个河套,历史的河套。”此言差矣!社会革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是社会发展中质的飞跃。在阶级社会,一种社会形态转变为另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都是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的。现代中国的革命,正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质的飞跃。如果要打比喻的话,那正是有如波涛汹涌的长江大河一般,一泻千里,奔腾入海。如果拿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同过去的旧中国相比,情形难道不正是这样吗?

这里有必要弄清楚,新中国究竟要向何处去?从19世纪40年代起,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蚕食下,中国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爱国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就是要把中国从外国侵略者的魔爪下挣脱出来,赢得独立和自由。等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走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条是走欧美的资本主义道路。历史证明,后一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资本帝国主义绝不容许再出现新的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再增加同它们竞争的对手,必欲侵略之、瓜分之、奴役之而后快。只有走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唯一的光明大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崛起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试答”把事情完全弄颠倒了,说是中国共产党“把流向大海的‘黄河’扭向了北方,扭向了苏俄的方向”。结果呢?“历史河套造就的中国是一个专制的中国,贫困的中国。”这纯属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当然,中国革命也并非一路坦途,凯歌猛进,而是充满荆棘,艰辛备尝,其间的曲折与险阻可谓世所罕见。但造就的绝非“专制的中国,贫困的中国”,而是进步文明的中国,走向富强的中国。任何不存偏见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革命精神与人道精神相悖?

“试答”还借助引文对于中国革命的“河套”作了这样的描述:“当年参加革命时怀抱的崇高理想就是为自由民主而奋斗,喊的口号中有‘不自由,毋宁死!’唱的歌也是‘我们为了博爱、平等、自由,不惜任何的代价,甚至我们的头颅。’可是后来不知怎么搞的,这个理想竟然渐渐地淡忘了。而且回头一看,反而越奋斗,离民主、自由、博爱、平等越远,甚至走到了它们的对立面。”此言差矣!客观事实绝非如此!

我们知道,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实际出发,中国革命的纲领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进而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绝非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在人类历史上,只有资产阶级才标榜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但只要触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便会把这句格言代之以毫不含糊的“步兵、骑兵、炮兵”。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名著《法兰西内战》中曾经极其深刻地阐明了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3页)

革命精神与人道精神并非相悖,而是一致的,我们奉行的正是革命的人道主义。前些时候我读到披露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如何对待美军和“联合国军”的俘虏的回忆文章,那真可谓仁至义尽,充满人情。这同我们的对手虐待和残害我方被俘人员的暴虐行径恰成鲜明的对照。最近我在《参考消息》上读到美国社会学家彼得·菲利普斯的一篇文章《古巴,社会主义的潜力》,该文说,当代新自由主义导致贫困、饥饿与极端不平等的扩大,而古巴则以充分就业、零饥饿、良好的医疗保险和免费教育树立了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的典范。(原载阿根廷南方网站2月29日)可见,革命和人道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与此相反,站在革命的对立面的反动阶级则是惯于采用惨无人道的手段来对付革命人民甚至手无寸铁的无辜群众的,历史上此类事例比比皆是,难道还需要再援引例证来加以说明吗?

岂能贬集体主义而扬个人主义?

亲爱的同志:你在来信中抓住了“试答”里列出的那个所谓“第一条线”和“第二条线”的两个公式,确实抓住了要害。如此明目张胆地贬抑集体主义而吹捧个人主义,时下亦属罕见。什么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调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的准则,它的要义是: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我们的一切言论行动要以合乎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个人利益只有在集体利益的发展之中才能得到实现: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乃至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这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古人说的“磨顶放踵,以利天下”可以说是这种人生哲学的写照。只有坚持集体主义,才能造成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个人主义则与此相反。个人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促进个人的福利;道德规则的核心内容仅仅是发展自己的个性;个人本身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私有制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古人说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可以说是这种人生哲学的写照。如此说来,集体主义不是注定同“专制政治”、“封闭社会”等联系在一起的;个人主义也不是注定同“民主政治”、“开放社会”等联系在一起的。实际的情况恰好相反:只有以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为指导,才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开放社会”;而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则往往难免坠入“专制政治”、“封闭社会”。远的不说,新中国建立以前的60年,国民党统治的区域不折不扣是“专制政治”、“封闭社会”,那里社会上通行的难道是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当然,实际情况要严重得多:往往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也容不得,而是实行专制独裁的封建法西斯主义!任何从旧社会过来的普通百姓对此都有深切的感受,不会产生疑义。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认为个人主义同利己主义截然不同,利己主义虽不可取,个人主义却理所当然。这种说法似是而非。诚然,利己主义不能等同于个人主义,因为二者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从意识的范畴来说,二者却同属一个范畴,决不能仅仅贬抑前者而偏要弘扬后者。

“两头真”还是两头误?

在如今的意识形态领域,流行着一种“两头真”的说法,就是:在当年参加革命以前和如今“大彻大悟”以后,这两头自己都处于“真”的状态,应予发扬;惟有参加人民革命、接受党的教育以后,直到如今“大彻大悟”、抛弃原有信仰以前,这中间才是误入歧途,悔恨有加。“杨文”亦复如此。您瞧:“我曾用‘两头真’来称赞这一批可敬的老人:年轻时怀着真诚的理想参加革命,晚年大彻大悟,真诚地面对现实,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好一个“两头真”,出尔反尔,转若飞蓬,及早回头,利莫大焉!多么睿智,多么圆滑!真是值得人们顶礼膜拜了!但是且慢!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进行的,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便是这种结合在理论上的结晶。尽管在数十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曾经遇到过大大小小的挫折,遭受过这样那样的损失,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长达10年的严重错误和遍及全国的巨大损失;但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正是在这样的不平坦的途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赢得了辉煌胜利。这个过程决不是误入歧途、一蹶不振的过程,而是战胜险阻、胜利前进的过程。那种把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统统说成是陷入谬误,惟有此前和此后才是获得真谛的坦途,无疑是对历史的恣意歪曲,是对人民的极大嘲弄。凡是从革命和建设中踏踏实实走过来的人们,尽管不是一帆风顺,甚至还曾历尽坎坷,但决不会痛惜往日,悔不当初,而是会老而弥坚,无怨无悔。所谓“两头真”其实是“两头误”:当年接触革命道理,参加革命队伍以前,那是“误”;如今嘲弄革命事业,抛弃革命道理以后,又是“误”,而且是更大的“误”。说到这里,我的脑际不禁浮现出年轻时爱唱的一首歌:

“同志,亲爱的兄弟,

同志,亲爱的姐妹,

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

明天参加实际斗争里去。

这是伟大的世纪,人民的世纪,

我们在毛泽东的领导下,

举起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以上是我的一些切身感受,写出来供你参考。顺祝

身心两健!

艾辛✿

猜你喜欢
集体利益河套个人利益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席亚娜作品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有利区分析
《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为马克思的集体主义辩护
漫画哲理
河套叶子词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