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党员35年情系恒山
——记浑源县恒山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张剑扬

2012-11-06 06:43王正炜
支部建设 2012年13期
关键词:恒山

■王正炜

六旬老党员35年情系恒山
——记浑源县恒山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张剑扬

■王正炜

在“北岳”恒山脚下出生的张剑扬,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党员,把挖掘、宣传恒山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人称北岳的恒山,位于晋冀蒙三省交界处,西起阴山,东接太行,绵延250公里,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恒山山势险峻,奇峰林立,自古就有“绝塞名山”的美誉。

今年62岁的张剑扬,自1977年首次登恒山,便与这座大山结了缘。如今,35年过去了,张剑扬与恒山的情缘越结越深。

一项任务,认识恒山

1949年1月1日,张剑扬出生于浑源县裴村乡一个名叫下疃的小山村。下疃位于恒山脚下,站在村里极目远眺,恒山胜景尽收眼底。处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腹地的浑源,早在1946年2月便得以解放。张剑扬出生的时候,村里青壮年大都参了军。人民政府派驻村里的工作人员,不仅帮助村民生产、生活,而且还帮助村民识字、学文化。在这种氛围里,张剑扬读完小学和初中,后考入大同三中。

高中毕业后,张剑扬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到朔县(朔州市今朔城区)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此间,他一有闲暇,就如饥似渴地阅读但凡能找到的各种书籍,为日后从事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2年,张剑扬回到浑源老家,在一所学校担任教师。在业余时间,张剑扬不是读书,就是写作,经常有各种体裁的“豆腐块”文章发表。1974年,张剑扬调入浑源县商业局办公室从事调查报告、总结、简报等公文的写作。从“教书匠”跨行成为县政府部门的一名干部,张剑扬心里万分高兴。从此,他写作的劲头更大,发表的文章也越来越多。1976年,县委主要领导到商业局检查工作,发现该局还藏着张剑扬这么一个能写会画的“秀才”,遂指示县人事部门,把张调到县委宣传部,专门从事全县的新闻报道和调查报告等写作工作。

1977年夏季,县委宣传部安排张剑扬写一篇关于恒山的文章,交给县对台办。张接受任务后,连续几天到恒山采风,并查阅了有关恒山的大量资料,创作一篇题为“悬空寺游记”的散文。同年11月,该文由中新社发表,福建前线对台广播电台进行了广播,台港澳及东南亚许多华文报刊纷纷予以转载。后来,一位浑源籍台湾人回乡探亲时,专门找到张剑扬说:“你这篇文章,是我到台湾后看到的有关恒山悬空寺的第一篇文章,更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978年夏,张剑扬又写了一篇名为“北岳恒山游记”的散文,仍由中新社发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前线对台广播电台都进行了配乐播出。两篇介绍恒山的游记,唤起了许多雁同籍海外华人、华侨的思乡之情。张剑扬也因此认识了恒山,喜欢上了恒山。

一纸任命,结缘恒山

1979年5月,山西省政府确定了全省11处文物古迹对外旅游开放,恒山悬空寺名列其中。次年9月,浑源县委、县政府为加强对恒山及全县范围内文物古迹的保护管理工作,决定成立恒山文物管理所,并任命“对宣传恒山做出重大贡献”的张剑扬为所长。上任当月,张剑扬便率队对全县20多处古建筑、古墓葬、古寺庙等文物古迹进行考察,并逐一登记造册,提出了初步的保护方案。同年,张剑扬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这次考察中,张剑扬对恒山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1981年5月,他写出了10多万字的《北岳恒山》,并付梓出版。该书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面介绍恒山的第一本专著。以此为蓝本,山西电视台派出精兵强将赶赴浑源,拍摄了当时较为少见的彩色电视专题片《北岳恒山》,还特邀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赵忠祥为该片做解说。该片在山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海内外游客对恒山的向往。

张剑扬颇有旅游经济思想。他任恒山文物管理所所长时,我省许多旅游景区都是免费向游人开放的。他上任不久,就确定恒山售卖门票,并将价格定为每人每次0.2元。此举不仅减轻了浑源财政的负担,而且也为景区文物保护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1981年3月,摄影家邢延生、李境等到恒山采风,张剑扬闻讯后,找到他们说:“我们所免费为你们提供吃、住、导游,希望你们能留下一部分摄影作品,我们想做一个恒山导游图。”邢、李等闻言大喜,爽快地答应了他的条件。采风结束后,他们不仅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留给了张剑扬,而且还帮张联系北京旅游出版社,为该所赶制出《恒山》、《悬空寺》两个导游图册。

“说实话,我那会儿不懂得什么叫旅游经济,也不懂得什么叫经营恒山,只知道想方设法宣传恒山,吸引尽可能多的游客到恒山来。所以我在恒山工作的10年中,宣传恒山的挂历、诗词、画册、传说、典故等各种各样的出版物,出了有十几部,让我这辈子同恒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张剑扬说。

一个使命,踏遍恒山

1983年5月,中国地方志“七五”规划工作会议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这次会议确定包括北岳恒山在内的中国十大名山均要修志。同年8月9日,中国地方志协会副会长董一博、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曹振武,专程到浑源部署编撰《北岳恒山志》工作,指定张剑扬担任该志主编。

张剑扬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上级能把这么重大的工作交给自己,表明了对自己的信任和肯定;紧张的是,自己只是对浑源境内的恒山有一些了解,而恒山横跨晋冀蒙三省区,历史绵延长、大事多,虽有明清两代几本志书,但毕竟距今已四五百年,而且不少遗迹已荡然无存……

接受任务后,张剑扬把这项工作当作恒山赋予他的一个历史使命,暗下决心,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把它完成。他用了半年多时间,按志书的要求列好了提纲,然后按提纲去找寻需要的东西。第二年夏天,张剑扬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徒步对250公里恒山进行了实地考察。西起山西宁武天池,东至河北曲阳,中间走访了十几个市县。每到一地,他都日登峰岭、夜查志书,对恒山山势、走向、重要关口和古长城等遗址进行了详细考察,收集了几麻袋资料。

位于浑源境内的千佛岭,岭深林茂,野兽出没。当时,千佛岭公社(乡)领导怕他一人进山后被野兽吃掉,专门组织了一个十几人的民兵班,携带武器保护他。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张剑扬感慨万千。

让张剑扬没有料到的是,这部志书竟耗费了他25年的心血。2008年12月,这部总计130余万字的志书终于由山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在为该志写的《序》中说:“恒山新志,搜罗宏富,资料翔实,考证精当,记述全面,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最完整的恒山山志大全,为研究恒山历史地理、民俗风情、文物景观、诗词楹联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丰富的资料。”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在为该志写的《序》中说:“历史上的恒山,由于居边临塞,历史战乱,文物古迹破坏严重,历史资料存者稀少。冶旧续新,可见编志之难;去伪考真,想见笔耕之苦。新山志是全面展示恒山上下五千年的权威性著作,是进一步开发恒山、建设恒山、发展恒山旅游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该志继山西人民出版社以中华五岳志版本出版后,三晋出版社又以山西省旅游景区志丛书版本出版,全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名胜景区图书陈列馆纷纷求购收藏。

一段缘情,永伴恒山

1991年,张剑扬离开了钟爱的恒山,调至原雁北地委地方志办公室,担任《雁北今古》(现《大同今古》)杂志副总编。离开家乡,离开恒山,张剑扬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但他始终有一个信念:既然与恒山结下了缘,就要一辈子陪伴恒山,研究恒山。

张剑扬告诉记者,自1977年首次登恒山写游记,到如今34年中,他无数次登上恒山,先后出版有关恒山的各类专著12部,发表诗词、散文、游记、剧本、论文等200多篇,其中有不少作品获得国家、省市的各类大奖。

2004年,《北岳恒山志》完成初稿,在交付有关方面审定期间,张剑扬一时无事可做,心里感觉空荡荡的。2005年初的一次聚会上,有朋友对他说:“大同县正准备举办黄花文化节,你给写个主题歌词吧。”黄花又名黄花菜、金针,对于这种在浑源农村随处可见的植物,张剑扬再熟悉不过。次日,他把一首题为“又闻黄花香”的歌词交给了那位朋友,大同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孙一鸣为之谱曲,大同县黄花节文艺晚会上,大同歌唱家王凤云的演唱博得了满堂喝彩。2005年,大同县决定,把这首歌确定为大同县主唱歌曲。

大同县有了主唱歌曲的消息传开后,大同市各县(区)有关负责人,纷纷找到张剑扬,要求为之创作主唱歌词。张剑扬在为家乡浑源县创作的主唱歌曲《谁为你陶醉》中写道:

山是永恒的山,水是神奇的水,名山名水酿名酒,谁为你陶醉?喊一声北岳心头热,望一眼长城彩云飞,踏歌小城君莫笑,酒醉不思归。酒醉不思归,妹妹又捧起杯,一杯又一杯,醉眼看花花更美,我为你陶醉。

猜你喜欢
恒山
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恒山引(外二首)
他是这样的恒山人
鹧鸪天·恒山揽胜
许恒山回忆
轻轻松松聊汉语:北岳恒山
绝塞名山
恒山
恒山:巍峨耸峙奥妙瑰丽
恒山:巍峨耸峙 奥妙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