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及其3种近源品种的姜黄素类成分薄层色谱鉴别及HPLC特征图谱分析△

2012-11-08 05:33黄博伍丕娥周娟卿艳卢道会赵文吉李敏
中国现代中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莪术甲氧基薄层

黄博,伍丕娥,周娟,卿艳,卢道会,赵文吉,李敏*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1137;2.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四川 成都 611731)

中药科技

姜黄及其3种近源品种的姜黄素类成分薄层色谱鉴别及HPLC特征图谱分析△

黄博1,伍丕娥2,周娟2,卿艳2,卢道会1,赵文吉1,李敏1*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1137;2.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四川 成都 611731)

目的:鉴别分析姜黄及其3种近源品种(蓬莪术、温莪术、广西莪术)的姜黄素类成分。方法:以姜黄对照药材,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照品为对照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以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照品为对照物质,采用HPLC对10批姜黄进行特征图谱研究,建立H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进行相似度比较,并将姜黄与3种近源品种进行相似度比对。色谱条件:采用月旭AQ-C18(20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姜黄与3种莪术的斑点位置、颜色、数量有明显差别;建立了姜黄的HPLC特征图谱,确定了7个共有峰,10批姜黄药材样品的平均相似度在0.97,姜黄与3种近源品种的相似度均低于0.8,特征图谱差异明显。结论:姜黄及其3种近源品种的薄层色谱及HPLC特征图谱差异明显,且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姜黄及其3种近源品种的鉴别,同时也为姜黄对照药材标定技术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姜黄;蓬莪术;温莪术;广西莪术;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特征图谱

姜黄素是姜科植物姜黄根茎提取物中的一种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性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抗氧化、抗肿瘤、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降血脂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1]。姜黄素也是天然黄色色素,具有良好的染着性和分散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及纺织行业[2-4]。在我国用姜黄属植物根茎入药的主要有姜黄Curcuma longaL、温莪术Curcuma wenyujinY.H.Chen et C.Ling、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和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S.G.Lee et C.F.Liang 4种,这4种姜黄属植物根茎中均含有姜黄素。20世纪2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对这4种药材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方面。笔者首次建立了姜黄的HPLC特征图谱,通过TLC和HPLC鉴别并有效区分了国产4种姜黄属植物的根茎,为姜黄及其3种近源品种(温莪术、蓬莪术、广西莪术)的分析、鉴别提供了可靠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瑞士卡玛CAMAG Linomat 5半自动点样仪;CAMAG REPROSTAR薄层照相仪;Millipore Milli-Q超纯水系统,岛津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Brasson超声波清洗仪;KQ-100超声波清洗仪。安捷伦1200液相色谱系统:包括1200泵,DAD检测器,waterse 2695液相色谱仪,waterse 2998检测器。硅胶G薄层铝箔板(天津斯利达,20cm×10cm)。

1.2 材料

姜黄对照药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21108-200502),姜黄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823-200603),去甲氧基姜黄素对照品(成都思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按98.0%计算),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照品(成都思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按98.0%计算)。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试剂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HPLC用甲醇、乙腈均为进口色谱纯试剂。

姜黄、温莪术、蓬莪术、广西莪术的样品收集情况见表1,经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敏教授鉴定为正品。

表1 姜黄及3种近源品种样品收集情况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层色谱鉴别

取姜黄、蓬莪术、温莪术、广西莪术粉末各0.2 g,加无水乙醇20mL,振摇,放置30 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姜黄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 -甲醇 -甲酸(96∶4∶0.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姜黄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姜黄与3种莪术的斑点位置、颜色、数量有明显差别(图1)。

2.2 HPLC特征图谱方法研究

2.2.1 供试液的制备 取姜黄与3种莪术细粉0.2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1mL,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取上清液用0.45μm的微孔滤膜滤过,即得供试品溶液。

图1 姜黄及其近源品种薄层色谱图

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含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0.5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2.3 梯度洗脱条件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姜黄含量测定的流动相及相关文献,对流动相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采用乙腈-水梯度洗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为流动相A,水为流动相B。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见表2。0.996,0.971,相似度大于0.9,说明姜黄药材特征图谱相似度高。

表2 流动相的梯度

图2 10批姜黄特征色谱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对照图谱)

2.2.4 色谱条件 采用月旭 AQ-C18(20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水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记录时间:50 min。2.2.5特征图谱的建立 取不同产地的姜黄(S1~S10)粉末(过二号筛),精密称定,按选定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按确定的色谱条件测定,记录50 min的HPLC图,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将10个样品的图谱一起匹配并生成对照图谱,再将10个样品测得的色谱峰与参照图谱进行自动匹配,生成姜黄特征图谱共有模式(即对照图谱,图2),计算1~10号样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952,0.931,0.983,0.935,0.973,0.984,0.996,0.974,

2.2.6 特征峰的标定 特征峰的标定是在共有峰标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将药材的指纹峰锁定在8~40 min共有特征区进行统计,采取相对保留时间从10批样品图谱中选定7个主要共有峰作为姜黄对照药材的特征峰(图2)。经过与混合对照品色谱图(图3)比对,确定S1号峰为双去甲氧基姜黄素,S2号峰为去甲氧基姜黄素,S3号峰为姜黄素。10批姜黄中7个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见表3。

图3 混合对照品色谱图

表3 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

姜黄药材特征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0批姜黄药材特征图谱中呈现与参照物色谱峰相同的色谱峰,且相对保留时间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2.2.7 姜黄及其近源品种特征图谱比较 取姜黄、温莪术、蓬莪术、广西莪术的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蓬莪术有6个特征峰,温莪术有8个特征峰,广西莪术有6个特征峰,其中蓬莪术和温莪术在18~19 min出现了姜黄所没有的特征峰,广西莪术在22~28 min仅有两个特征峰。姜黄与3种近源品种莪术的相似度均低于0.8,特征图谱差异明显,结果见图4。

图4 姜黄及其近源品种特征图谱比较

3 结论

4种姜黄属植物的根茎(姜黄、温莪术、蓬莪术和广西莪术)中均含有姜黄素类成分,但含量差异较大。通过薄层色谱法观察斑点的颜色、数量、位置可以快速地鉴别姜黄与其3种近源品种,试验表明该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准确、灵敏、可行。首次建立了姜黄的HPLC特征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及B版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选取了7个特征峰构成了姜黄的特征图谱,结果表明其特征图谱相似度高,获得的HPLC特征图谱能代表姜黄的基本特征,可明显区别于蓬莪术、温莪术、广西莪术。综上所述,利用TLC和HPLC可以有效地区分姜黄及其3种近源品种,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以应用于姜黄及其近源品种的鉴别中,同时也为姜黄对照药材标定技术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1]阳巍,廖端芳,庹勤慧.姜黄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2,32(1):55-58.

[2]牛生洋,郝峰鸽,许秋亚,等.姜黄色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科学学院学报,2008,36(4):58-61.

[3]张保军,李春林.天然姜黄素及其在果蔬饮料中的应用[J].饮料工业,2002,5(6):38-40.

[4]张晓冲.姜黄素生理功能及其药用前景[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2-63.

Analysis Curcum inoids in Curcumae Longae Rhizoma and Its Three Near-source Species by TLC Identification and HPLC Fingerprint Chromatogram

HUANG Bo1,WU Pei-e2,ZHOU Juan2,QING Yan2,LU Dao-hui1,ZHAOWen-ji1,LIMin1
(1.Pharmacy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 611137,China;2.Sichuan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Chengdu 611137,China)

Objective:Researching Curcumae longae rhizoma and its three near-source species and Identificate the kinds of the curcuminoids.MetherdsTLC was used to identificate curcuminoids in Curcumae longae rhizoma and its three near-source species,with Curcumae longae rhizoma,Curcumine,Demethoxycurcumin,Diplo-demethoxycurcumin as reference substance.We established a HPLC fingerprint chromatogram to identificate the difference from near-source species.Results:The distinction of Curcumae longae rhizoma,and its three near-source species are obviously difference and can be identificated by TLC and HPLC fingerprint chromatogram.Conclusion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were proved to be available and effective.

Curcumae longae Rhizoma;Curcuma phaeocaulis;Curcuma wenyujin;Curcuma kwangsiensis;TLC;HPLC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中药标准物质研制和开发的技术平台”——“标准物质标定标准和稳定性技术规范”(姜黄,2009ZX09308-001-3)

*[通讯作者]李敏,E-mail:028limin@163.com

2012-05-02)

猜你喜欢
莪术甲氧基薄层
莪术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的高效分离及其抑制SARS-CoV-2 3CLpro的潜在活性研究
18F-FDG PET/CT结合薄层螺旋CT、增强CT和临床资料在孤立性肺空洞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UPLC法测定广西莪术、醋莪术及其水提药渣中莪术烯醇含量
1-[(2-甲氧基-4-乙氧基)-苯基]-3-(3-(4-氧香豆素基)苯基)硫脲的合成
基于成分及药效差异的江苏省莪术临床应用调查分析Δ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11个品种来源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的测定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