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2012-11-09 08:01曹续政谷久梅乔东海翟大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7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功能康复

曹续政 姜 瀛 谷久梅 孙 博 乔东海 郭 娜 翟大明

(解放军第211医院脑卒中病房,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也连年上升,而且由于脑卒中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得到治疗,往往会造成患者出现残障,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身心损害。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开展和完善,对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应用的可能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许多文献指出[1,2]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有着较好的效果,笔者就此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摘取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7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58~79岁,平均年龄(64.1±3.9)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60~81岁,平均年龄(65.1±4.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患者在入院后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将4~6g奥拉西坦注射液加入150mL 5%G.S 或150mL 0.9%N.S中,摇匀后进行静脉滴注给药,1次/d,甲钴胺注射液进行肌注给药,0.5~1.0mg/(次•d)。甘露醇的用量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脑梗死患者必要时可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针灸治疗以及中频电治疗的方法进行联合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症状特点,进行不同穴位的针灸治疗,取穴一般包括曲池、合谷、风府、风池以及颊车等,中频电治疗指的是用电极放置在患者患侧的肌肉处,分别对起始点和终止点进行电刺激,一般电流强度不宜过高,建议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调整,以肌肉出现收缩为最佳,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均20min/(次•d),10d为1个疗程。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则在保持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开始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包括肢体摆放、体位调整以及平衡训练,这些内容可以融合在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包括步行、上下楼梯以及入厕等。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早期训练可以在床边进行肢体活动和平衡的保持,30min/次,2~3次/d,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保证有护理人员或家属在旁辅助并保护,防止患者不能自主行动而发生意外,训练量不宜过大,防止患者出现过度疲劳等情况,如果不能耐受训练则可以视情况暂时停止。

1.3 疗效判定

在治疗结束后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进行疗效评定,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10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50%~9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50%。以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对比采用t进行检验,方差值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86%(24)和94.59%(35),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3.24%(16)和72.97%(2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 论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指的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由于此类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处在一个衰退的阶段,病情往往进展较快,所以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条件。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减轻脑水肿、抗氧自由基同时改善患者的脑部供血并进行脑细胞的保护和康复治疗等措施。但是由于对于康复治疗的认知我国尚处在一个初步的阶段,所以一般康复治疗多是在治疗结束后的恢复期才开始进行,往往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在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统计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统计对比

有文献指出[2,3],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神经功能的恢复重组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基础,也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理念,在早期应用以运动学习为主的康复运动疗法再加上正确的训练措施能够帮助患者的神经通路重建,减轻病灶影响,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功能,有效的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化和重组,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和运动功能。针灸治疗属于中医治疗的范畴,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目前临床上对于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是非常认可的[4-6],此种疗法能够有效的通过穴位刺激来提高神经生长因子在病灶部位的聚集度,从而改善脑部的代谢和减少脑神经元的衰亡,对于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是十分有利的。此外,中频电治疗具有轻微的镇静作用,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对肌组织的刺激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活性和生物膜的通透性,加速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和减少肌肉萎缩的可能,这种方法对于皮肤的刺激较小,中频电流的安全性也较高[7-10]。

从本文数据可以看出,在早期应用康复治疗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相对于单纯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疗效有着显著的提高,而且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统计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我们认为,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应当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1]张新农,王海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功能恢复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2):67.

[2]李和平,李惠勉,张嵩.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63-64.

[3]杨丽,韩冰.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水电医学,2010(3):146-147.

[4]牟扣风,徐涛.脑梗死患者住院及社区运动功能康复的连续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0(3A):238-239.

[5]张兰萍.脑血管意外运动康复训练计划的临床应用[J].泰山卫生,2010,34(Z1):40-41.

[6]陆绍勇,唐位席.综合康复治疗偏瘫患者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杂志,2009,7(4):131-132.

[7]李富康,钟春梅,马可夫,等.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低钠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9,22(7):609-610.

[8]李蓉,邓佳.社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4(15):67.

[9]王海玲,霍速,秦延京,等.对脑卒中急性期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0,2(15):63-64.

[10]杜巨豹,张艳明,张大华,等.脑卒中康复教学的困惑和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研发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5):146-147.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神经功能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