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监控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影响*

2012-11-10 02:52肖崇好谢亚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导向危害初中生

肖崇好 谢亚兰

自我监控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影响*

肖崇好①谢亚兰②

目的 考察自我监控对初中生不良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482名初中生施测自我监控量表和不良行为调查。结果 ①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在自我监控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24.10,P<0.000);②自我监控对不良行为总分有显著影响(F=3.29,P<0.05),对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F=4.77,P<0.01),在危害他人的不良行为上,自我监控的影响接近0.05显著水平(F=2.59,P=0.076);在危害自己的不良行为上,自我监控的影响不显著(F=2.19,P>0.05)。结论 自我监控对初中生不良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自我导向者易诱发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总体上来说,他人导向者不良行为最为严重。

社会心理学;自我监控;初中生;不良行为;自我导向者

青少年不良行为(juvenile delinquency)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犯罪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Patterson等[1]提出,不良行为发展有一个过程,从一开始的不良行为,如不服从,会导致下列行为的发展--反社会行为,学校失败(学业和社交),结交不良伙伴,并最终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行为和犯罪行为。青少年不良行为是指青少年反社会或不法行为。国内学者一般认为青少年不良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违规违纪行为。

A gnew[2]的一般紧张理论(The general strain theory)和Gottfredson与H irschi[3]的自我控制理论是过去20年在解释犯罪和青少年不良行为方面最新的理论贡献。一般紧张理论认为个体的紧张和压力是犯罪和不良行为的根源。A gnew认为紧张和压力的本质,是个体处于与他人的负性关系中,即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没有得到期望的对待。自我控制是指回避长期代价超过及时好处行为的一种倾向。代价包括来自学校、犯罪司法系统的惩罚、来自家庭和朋友感情的损失、失业、身体的损失和痛苦。高自我控制个体倾向于有低比率的犯罪、不良行为和物质滥用,因为这些行为需要付出长期的代价。他们有相对高比率的学业工作成就和持续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什么因素导致青少年紧张或自我控制较低呢?D ishion等[4]提出层叠模型(cascade model),认为问题行为引发拉帮结派,受不良朋友影响又可以预测暴力犯罪。这给我们解释青少年不良行为提供了启示。青少年的不良行为确实跟情绪紧张、自我控制低以及不良决策[5]等社会适应不良有关;但上述这些行为只是社会适应不良的表现方式,导致青少年不良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肖崇好[6]提出社会适应性行为应该既注意维系自我和谐,又维系人际和谐。自我导向者其社会行为只注意维系自我和谐,关注自己的需要、兴趣、情绪体验或利益,不注意维系人际和谐;他人导向者行为迎合他人的需要、兴趣、价值取向,注意人际和谐,而压抑自己的需要、兴趣、情绪等。研究发现[728],自我导向者和他人导向者都不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者,只有高自我监控的人才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者。

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自我监控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影响。喻磊和苏王清[9]把青少年不良行为分为对内的不良行为与对外的不良行为。根据自我监控的特征,我们把青少年不良行为分为三类。第一类,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有意损坏公物,有意扰乱课堂秩序等;第二类,危害他人的不良行为:偷窃,欺负他人,抢劫等;第三类,危害自己的不良行为:抽烟,喝酒,吸毒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广东潮州市城乡结合部普通中学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剔除无效(不按要求作答,乱答)问卷,有效问卷482份(96.4%);其中男生237人,女生245人;一年级272人,二年级210人。

1.2 方法

1.2.1 自我监控量表包括3个子量表,其信度和测量内容分别是:他人导向,Cronbach’Α=0.83,测量一个人行为随情境变化的程度;自我导向,Cronbach’Α=0.81,测量一个人行为反映自已内在状态和情感体验的程度;高自我监控,Cronbach’Α=0.71,测量一个人行为兼顾自我和谐与人际和谐的程度。该量表采用利科特5点评定法,分值越高代表具有该维度的特征越强。研究[10]发现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

1.2.2 不良行为调查表参考Cheung等[11],Harden等[12]的研究后编制出该调查表。要求被试评价自己在过去12个月中这些行为的发生频率。频率分为5种水平,分别是0次、1~2次、3~5次、6~12次、13次以上。分别计0~4分。18种不良行为分为相对独立的三类。第一类,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有意损坏公物、打架、有意扰乱课堂秩序、加入帮派活动;第二类,危害他人的不良行为:偷窃、欺负他人、抢劫、说谎、诈骗;第三类,危害自己的不良行为:抽烟、喝酒、吸毒、观看黄色视频或书刊、长时间在外上网打游戏、深夜仍在外闲荡、未经家长许可在外留宿、逃学、赌博。

1.2.3 测验过程 所有问卷不记名,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完成,当堂回收。

1.3 统计处理

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自我监控比较 见表1。

表1 初中生一、二年级学生在自我监控量表比较s)

表1 初中生一、二年级学生在自我监控量表比较s)

年 级 他人导向 自我导向 高自我监控一年级(n=272) 22.71±5.12 18.01±3.84 22.04±4.75二年级(n=210) 23.43±6.26 18.11±4.69 22.40±5.16

经独立样本t检验,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在他人导向子量表上得分没有显著的差异(t=21.38,P>0.05);在自我导向子量表上,也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t=20.24,P>0.05);在高自我监控子量表上,一、二年级学生得分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t=20.80,P>0.05)。

2.2 初中生一、二年级学生不良行为比较

见表2。

表2 初中生一、二年级学生在不良行为调查表的得分比较±s)

表2 初中生一、二年级学生在不良行为调查表的得分比较±s)

年 级 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 危害他人的不良行为 危害自己的不良行为 总 分一年级(n=272) 0.80±1.44 1.28±1.34 1.05±1.93 3.13±3.69二年级(n=210) 1.59±2.73 2.35±3.13 1.86±3.57 5.39±6.95

经独立样本t检验,一年级和二年级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24.1,P<0.000);在危害他人的不良行为上,二年级学生明显多于一年级学生(t=25.0,P<0.000);在危害自己的不良行为上,二年级学生也明显多于一年级学生(t=23.2,P<0.01);在不良行为的总分上,二年级学生要明显高于一年级学生(t=24.1,P<0.000)。

2.3 自我监控对初中生不良行为的影响

根据被试在自我监控量表3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K-mean聚类分析。把被试分成三类、四类,结果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分类结果。把被试分为五类,最后的聚类中心见表3。

表3 最后的聚类中心

他人导向维度在第2组得分最高,相对来说,该组在自我导向维度和高自我监控维度得分不是最高,所以,把该组命名为他人导向组;同理,把第5组命名为自我导向组;第3组命名为高自我监控组。其他两组作为混合组,不参加自我监控对不良行为影响的分析。

2.4 不同类型的自我监控者,对初中生不良行为影响

见表4。

表4 不同类型自我监控初中生不良行为的比较(s)

表4 不同类型自我监控初中生不良行为的比较(s)

自我监控类型 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 危害他人的不良行为 危害自己的不良行为 总 分他人导向组(n=103) 1.51±2.56 2.11±2.64 1.64±2.53 5.26±6.72自我导向组(n=130) 1.11±1.87 1.56±1.66 0.98±1.52 3.65±3.96高自我监控组(n=105) 0.68±1.24 1.53±1.89 1.37±3.16 3.58±5.59

经ANOVA分析,自我监控对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F=4.77,P<0.01);多重比较显示,只有他人导向组与高自我监控组有显著差异(P<0.01)。

在危害他人的不良行为上,自我监控的影响接近0.05显著水平(F=2.59,P=0.076);多重比较显示,他人导向组与自我导向组、高自我监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自我导向组与高自我监控组没有差异(P>0.05)。

在危害自己的不良行为上,自我监控的影响不显著(F=2.19,P>0.05);多重比较显示,只有他人导向与自我导向组差异显著(P<0.05)。

自我监控对不良行为总分有显著影响(F=3.29,P<0.05);多重比较显示:他人导向组与自我导向组、高自我监控组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根据自我监控理论,高自我监控者的社会行为,也是适宜性的社会行为应该同时兼顾自我和谐与人际和谐。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萌芽发展时期,比较关注自己的需要、兴趣、利益和其它关切。在社会行为中表现为自我中心、冲动、决策不成熟[5];国外有关成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治、独立、情绪控制、未来时间透视、对他人的看法、以及反社会行为方面,发现在15岁心理社会不成熟达到峰值,然后日趋成熟[13]。在该研究中也发现,自我导向的人,相对于他人导向者和高自我监控者,有更多的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他人导向者社会行为完全取决于社会环境和互动对象,压抑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和兴趣,容易诱发不良情绪。Ferrer等[14]发现,与普通高中生相比,16~18岁的少年犯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内疚感,神经质,精神质和特质愤怒。他们也倾向于压抑他们的愤怒,并使用被动或回避的应付策略。这些负性情绪需要通过所调查的危害自己的不良行为和消极的应付策略来调节。该研究结果也显示,自我监控对危害他人的不良行为的影响达到边缘水平;多重比较显示,相对于自我导向者,他人导向者危害他人的不良行为要明显地多;这一结果可能提示:他人导向者由于社会适应不良引发紧张情绪,可能通过伤害自己的不良行为,也可能通过伤害他人的不良行为发泄出来。

从不良行为调查表的总分和3个子量表分来看,高自我监控者得分都是最少。特别是在危害社会行为方面,要比自我导向与他人导向者得分明显地少。国外研究也显示,从学龄前开始,儿童就需要理解他们自己和同伴对积极和负性经验的情绪体验的起因,并由此发展出与同伴适宜的沟通能力。这种理解和能力,在面对困难经历、同伴或负性环境时,构成豁达的基础[15]。

综上所述,自我监控对初中生不良行为确实存在影响。其中自我导向更多影响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他人导向者,相对自我导向者和高自我监控者,有更多的危害他人的不良行为;他人导向者相对于自我导向者有更多危害自己的不良行为。

[1]Patterson G R.Fam ily process:Loops,levels,and linkages??In N.Bolger,A.Caspi,G.Downey,M.Moorehouse(Eds.),Persons in context:Developmental processes[M].New York:Cambridge U niversity Press,1988:1142151

[2]Agnew R.Foundation for a general strain theory of cr ime and delinquency[J].Cr im inology,1992,30(1):47287

[3]Gottfredson M R,Travis H.A general theory of cr ime[M].Stanford,CA:Stanford U niversity Press,1990:28275

[4]Dishion T J,Véronneau M,M yersM W.Cascading peer dynam ics underlying the progression from problem behavior to violence in early to late adolescence[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2010,22:6032619

[5]Fried C S,ReppucciN D.Cr im inaldecisionmaking:Th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 judgment,cr im inal responsibility,and culpability[J].Law and Human Behavior,2001,25(1):45261

[6]肖崇好.自我监控概念的重构[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1862193

[7]肖崇好,郑辉.自我监控对失败后自尊变化的调节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5612562

[8]肖崇好,谢亚兰.自我监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4):62264

[9]喻磊,苏王清.正常人格?反社会人格?--解读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J].中国青年研究,2008(5):61264

[10]肖崇好,黄希庭.自我监控量表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1):74276

[11]Cheung N W T,Cheung Y W.Self-control,social factors,and delinquency:A test ofthe general theory ofcr ime among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J].Journal of Youth Adolescence,2008,37:4122430

[12]Harden K P,M endle J,HillJ E,et al.Rethinking t im ing of first sex and delinquency[J].Journal of Youth Adolescence,2008,37:3732 385

[13]Cauffman E,Steinberg L.I mmaturity of judgment in adolescence:W hy adolescents may be less culpable than adults[J].Behavioral Sciences&the Law,2000,18(6):7412760

[14]Ferrer M,Carbonell X,Sarrado J J,et al.Distinguishing male juvenile offenders through personality traits,coping strategies,feelings of guilt and level of anger[J].The Span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0,13(2):7512764

[15]Cohen P.Early lif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silience[J].Canadian Journalof Psychiatry,2011,56:4452446

The Effect of Self-mon itoring on Delinquencies of Students at Jun ior High School.

X iao Chonghao,X ie Yalan.T he Education

S cience D epartm ent,H uizhou U niversity,H uizhou516007,P.R.China

ObjectiveTo verify whether the self2monitoring w ill affect the delinquencies of students at junior high school.M ethodsA total of 482 students at junior high schoolwere asked to complete self2monitoring scale and adolescent delinquency inventory.Results①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tudents at grade1 and gread2 on scoresof self2monitoring scale(P>0.05);but they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scores of adolescent delinquency scale(t=24.1,P<0.000).②Self monitoring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um of scores on adolescent delinquency(F=3.29,P<0.05),delinquency of harm ing society(F=4.77,P<0.01),and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delinquencies of harm ing others(F=2.59,P=0.076),delinquencies of harm ing self(F=2.19,P>0.05).ConclusionThe self2monitoring affects delinquencies of students at junior high school.Of self2monitors,self2directors hasmore delinquencies of harm ing society,other2directors had most delinquencies.

Socialpsychology;Self2monitoring;Delinquency;Students at junior high school;Self-directors

① 中国.惠州学院教育科学系 521041 E2mail:gdhzxch@126.com ②惠州学院卫生所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自我监控”(10FSH003)和韩山师范学院教授启动项目(511027)

2012205210)

猜你喜欢
导向危害初中生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药+酒 危害大
“偏向”不是好导向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