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艺人生——“岭南连环画大教头”洪斯文

2012-11-13 09:05山迹整理
连环画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斯文画报广东

山迹/整理

洪斯文(81岁)

1930年12月生于上海杨树浦,乳名宝林,别号世文;1951年11月,进入广州南方通俗出版社任助理美术编辑;1955年5月,南方通俗出版社并入广东人民出版社,不久提升为美术编辑;1962年1月,连环画《洪宣娇坚守金鸡岭》被《羊城晚报》连载,不久由广东电视台配上音乐和解说词播出,这是广东连环画作品首次登上银屏;1979年,着手创办《周末》画报,一炮打响;1981年1月,岭南美术出版社成立,任出版社社委;1984年1月,广东省连环画研究会成立,任会长;1986年,被聘为中国美协连艺委委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1991年1月,退休,同年被聘为中国版协连艺委荣誉委员;2006年,获广州市首届城市美术成就奖;2010年5月,获得『精彩人生:十大当代广东文化人』称号。

洪老生于上海杨树浦,父亲知书识墨,家里藏书颇丰。童年的洪老深受影响,勤学好画,喜欢描摹各种书刊中的绣像人物,在同学中以擅画知名,也常受到学校美术老师的表扬。

日军侵占上海,洪老随父母举家由上海迁到镇江丹徒县大路镇永安村的老家,就读于乡间私塾。在乡间,洪老因画画而小有名气,不时有乡邻上门索画:画关公、画观音。洪老总是有求必应、认真作画。

抗战胜利后,洪老随一位乡亲来到上海,先是在一家商店当了两年学徒,后又在一“亭子间”拜师学画。那时的画徒犹如“包身工”,天天总有干不完的劳役。洪老每天抓住间隙就专心临摹《芥子园画谱》,研学陈洪绶的铁线描,模仿钱笑呆、赵宏本等连环画名家的画本。画师见这艺徒的画宛如赵宏本的风格,于是计上心头,逼迫洪老冒充赵宏本作画,署上“洪本”(“宏本”谐音),以石印赶印出版,然后拿到里弄的书市兜售。画师规定每天必须画出十幅,否则不能睡觉。洪老每天只得起早摸黑、超负荷地画。但这也为他打下了深厚的绘画基础。

“岭南连环画大教头”

上海刚解放,画师把洪老等几个画徒带到广州,在大新路开了一个“三九书店”,让画徒们日以继夜地画画,供他赚钱。这时,洪老投书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强烈表达了渴望参加革命工作的愿望和决心,很快就获得了有关负责人的回复和约谈,并被安排到南方通俗出版社当助理美术编辑。

洪老全身心地扑在美术编辑工作上,工作之余还积极向《联合报》(珠江)副刊、《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华南文艺》、《广东画报》、《新儿童》等报刊投寄美术稿件。每看到作品见报他都大受鼓舞,手中的画笔也更勤了。

1955年5月,南方通俗出版社合并到了广东人民出版社,洪老不久就担任了该社的美术编辑。1956年3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成立,洪老成为广东美协的第一批会员。

洪斯文画室

数十年来,洪老先后创作了八十多部(篇)连环画作品。他的成名之作《洪宣娇坚守金鸡岭》、《海瑞》等连环画曾于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连载于《羊城晚报》,有着广泛的影响。著名画家卢延光曾回忆道:“洪斯文的连环画,在20世纪60年代已风靡整个广东。那个时候,我恰好十多岁,看到《洪宣娇坚守金鸡岭》,爱不释手。看惯了那些民国年间延伸至解放后的古板风格的连环画,《洪宣娇坚守金鸡岭》的新颖、现代,强烈地冲击着我们这一辈的眼球和艺术视野。可以说,洪斯文是那时带动艺术变革的广东第一批的领头人,他的连环画在那时简直是横‘扫’古人、前人,成为广东的顶级高手。”

洪老创作态度十分严谨。在创作《洪宣娇坚守金鸡岭》之前,为了体验当年太平军女兵鏖战的营垒,他到坪石金鸡岭附近写生,体味当年太平军女兵与清军殊死作战的壮烈情景。著名画家林墉评价道:“他的很多连环画作品,很注意环境的描写。有不少环境的描写,是他从写生中得来。他花大量的时间到故事的发生地画速写,搜集第一手素材。真实的环境描写,环境本身的魅力,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这一点并不是很多连环画人能做到的。”

1979年洪老晋升为广东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室副主任;1981年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成立,他担任副总编辑、社委委员、副编审、《周末画报》主编。

洪老待人热情,在几十年的美术编辑生涯中,他坚守在连环画编辑这个岗位上,与广东乃至全国各地的连环画作者联系密切,来往频繁,起着一个核心人物的作用,大家尊称他为“岭南连环画大教头”。洪老饱含深情回忆与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的关系便可窥见一斑:“第一次去北京是1958年11月,我与广东农民画家郭同江一起参加全国美术工作会议。开会期间,人民美术出版社邀请我和郭同江去社里座谈。郭讲连环画《渔女春秋》的创作经验。郭同江是东莞农民,不会讲普通话,我做翻译。从那以后,我与人美、《连环画报》的老同志、老编辑结下了不解之缘。要组织广东作者,就一定会联系我,是同志间友谊……”“有时我去北京,曹作锐、任率英骑自行车到火车站接我。我早上五点到北京,他们冒着严寒,四点就在车站外等候,令我感动。曹作锐年轻,他载我,任率英载行李直奔人美社招待所,这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非常亲密。”“有一次,姜维朴带曹作锐、徐淦来广东调研,选拔《大众连环画库》的作品。我是连环画编辑室主任,推介了《无产阶级的歌》《海花》《飞鹰崖》。我们是亲密无间的关系,真诚、友好,至今难忘。”

炮制广州人最怀念的平民偶像

1980年春节,洪老筹办了《周末》画报创刊,创刊号第一期就印了十三万份。当年的销售盛况,洪老记忆犹新:“当时,邮局只发日报,认为我们出版社办小报不伦不类,不发。我们只好去找新华书店,他们只愿意代售五百份,一副爱搭不理的态度。在省出版局领导的支持下,决定自己找人在街头叫卖!每卖一百份得七分钱,有时候一个人一个下午就可卖两千份,这在当时是很好的收入了。第一期印了十三万份,没想到竟销售一空!”一炮打响后,发行量一路飙升,不久画报由双周刊改为周刊,到创刊三周年,《周末》画报最高发行量达到一百八十万份,被港澳媒体称为“羊城小报王”。

洪老是《周末》画报的灵魂人物,也是《周末》画报灵魂栏目《乐叔和虾仔》的创意人。为了创造出“乐叔和虾仔”这两个形象,洪老花了不少心思。他计划推出一系列像张乐平的《三毛》、叶浅予的《王先生》那样有影响力的讽刺幽默连环画作品,并先后邀请了广州市许多漫画家集体构思人物形象。先设计了一老一少的人物搭配,然后根据广东地方特色,分别给他们取名为“乐叔”“虾仔”。之后,洪老说:“在内容方面,我们紧密和群众生活相联系,从走后门、服务态度、干部作风到婚丧嫁娶、家庭伦理等,都通过《乐叔和虾仔》表现出来,或抨击或颂扬。”《乐叔和虾仔》出版后,反响非常好,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

漫画专栏大受欢迎,接着,《乐叔和虾仔》被拍成二十多集电视小品。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的广州人,没有谁不知道《乐叔和虾仔》的。“乐叔和虾仔,处处立新功……”当熟悉的旋律在电视机前一响起,广州人大抵会扔下手中的杂务,看看这一老一少又会如何幽默地演绎扶正祛邪的广州故事。不仅仅是电视小品,乐叔和虾仔的形象那时还通过话剧、木偶剧、年画以至于广告产品等形式在广州街头广为传播。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1991年,洪老退休,但是几个杂志和报社都继续聘请他。除了正常的编辑业务,洪老还学习电脑打字排版、上网、玩QQ、开博客,可谓紧跟时代潮流。

洪老回顾人生,2002年11月,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在广东迎宾馆为洪老隆重举行从艺五十年庆祝活动,岭南美术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记录他六十年创作心血的《洪斯文图文选》。2011年,在他八十岁之际,集十四册的《洪斯文连环画作品集》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谈到连环画,洪老说:“《连环画报》我每期都看,一个刊物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要固守老一套的程式、一副老面孔。改版之后的《连环画报》好:一、外观比较大气,层次比较高。她代表了中国连环画的新面貌,代表了中国连环画的发展方向,显示中国连环画的勃勃生气。二、刊登的作品高、精、尖齐全,名家名作和一些优秀的老作品,以新的面貌现身,博采纷呈,多彩多姿,同一些程式化、概念化的动漫是无法相比的。”

他建议适当时候画报搞些优秀作品评奖活动,以提高画报和连环画作者的社会地位。他认为,应该把过去的优秀作品再版,编排新颖,推陈出新。但不能过分豪华、无限制包装,貌似珍贵,价格却越来越高,使读者望而生畏承受不起,因为连环画毕竟是大众读物。

现在,洪老还积极参加各种连友的活动,他说:“签名、画画我都尽量满足连友要求,这很受人尊重,我也很受感动和鼓舞。”

洪老以作为一个连环画工作者而自豪。他认为,尽管现在连环画不景气,但是连环画的历史功绩不可抹煞,它曾起了很大的作用,培育了许多画家,带动了中国美术事业的大繁荣……

洪老总结说:“是连环画创造了我的人生,是连环画伴随着我的一生。抚今追昔,我感激,我激动,我沉思,我坚定——沿着连环画这条路子持续走下去,直到生命完结。

猜你喜欢
斯文画报广东
斯文细胞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斯文”即“斯德”:《论语》“斯文”新诠
陕西画报航拍
广东舆情
斯文哥阿豪
春的画报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