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国土绽放“海油花”—访十大海洋人物、中海石油研究总院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朱江

2012-11-14 11:10张起花
中国石油石化 2012年14期
关键词:总院油田石油

○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蓝色国土绽放“海油花”—访十大海洋人物、中海石油研究总院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朱江

○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从最基层的机修车间普通技术员做起,朱江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研究和设计的最前沿。她用“认真”二字书写了海油人的睿智与坚韧。

●优雅的举止,清秀的面容,美丽的朱江成为第三位获得“中国十大海洋人物”称号的海油人。

最近这段时间,中海石油研究总院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朱江意外地收到很多同事、朋友甚至老同学表达祝贺的短信和电话,更有不少媒体争相约访。对此,她不无感慨:“没想到这件事引起了网络上如此大的关注度,更没想到我居然也成为了网络人物!”

“这件事”正是朱江获选“2011年度中国十大海洋人物”一事,虽然她对此表现得漫不经心,但这在海洋石油界却颇有影响力。

此前,已有两位海洋石油人登上“十大海洋人物”领奖台。第一位是中海油总公司首任总经理秦文彩。他让国人看到了海洋石油奠基者的坚苦卓绝,看到了中国人走向海洋的决心和斗志。第二位是海上铁人郝振山。他让国人看到了海洋石油人战风斗浪、与海共舞的壮美风采。而这一次,朱江走上领奖台。她向国人展示了作为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在国家能源保障和海洋环境保护中所做出的努力。

多采油 采好油

虽然,朱江出席了颁奖仪式,但对于这项殊荣,她心中并没有太多惊喜。视功名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这绝不是朱江面对媒体的一种矫揉造作之态。初见朱江,优雅的举止、淡定的言谈,敏捷的才思、坦率的性格、乐天的精神都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深入交谈,就会发现,她面对荣誉时有如此反应一点儿也不稀奇。

朱江生在南方,长在南方,祖母是退休工人,父母是医务工作者,打小就对她进行了深入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同时,江南人特有的温婉与儒雅,仔细与缜密的基因也经岁月洗礼,融进了她的血液。她一直相信只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一定能有所收获。荣誉对她而言是鼓励,更是鞭策,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

参加工作以来,朱江巾帼不让须眉,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赢得了诸多荣耀和光环:我国第一位海洋石油开发的女性项目经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海油首批石油工程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十大首席”……

可以说,被评选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海洋人物”,对朱江的人生而言仅是锦上添花的好事。对此,她最大的感触是:兴海强国使命之下,海洋石油人和所有人一样,深深热爱着这片蓝色海洋。在蓝色国土上,海油人能做的不仅是守护和等待,而且是科学建设和耕耘。不仅要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多采油,而且还要采好油。

“采好油并不是以前人们所理解的狭隘概念,比如找到优质品位的油气储量、高的采收率以及低成本开采,其内涵已经拓展到要‘绿色’采油,和谐用海。在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时候,要把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考虑。”朱江说。

朱江向国人展示了作为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在国家能源保障和海洋环境保护中所做出的努力。

嘉陵江边与石油结缘

“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这是所有石油人都脍炙人口的一首老歌——《我为祖国献石油》。对朱江而言,同样的歌每每唱起来,都有别样的意味。因为她与石油的缘分,正是从嘉陵江上游的西南石油学院开始的。

“我在高中时候,作为舞蹈队成员排练过一个《石油工人心向党》的节目,觉得他们的事业很豪迈,但从没想过自己的一生会和石油有多大牵连。”在朱江看来,与其说是她选择了石油,倒不如说是石油选择了她。30多年前,不到17岁的朱江高中毕业后积极前往贵州龙里县城关公社做知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挑粪、锄地、辛苦不堪。半年后的她萌生了通过继续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所以在国家首次恢复高考后克服一切困难,顶住一切压力走进了考场,并幸运地被西南石油学院机械系录取。

毕业后,在很多机会面前,朱江满怀憧憬地选择了天津渤海石油钻井公司,她与海洋石油的缘分从此开始了。

“去报到之前,我想象着到天津工作应该是这样一幅画面:银色的沙滩、蔚蓝的大海、高耸的井架,而我们就在沙滩上的办公楼里工作,透过窗户能将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朱江说。到了天津,朱江才发现一切与自己的设想截然相反—望不到边的盐碱地、芦苇荡,加之一阵阵呼啸而过的北风,越发显得荒凉。当地的水含氟非常高,手黏糊糊的,总是洗不干净。再听说公司职工每个月只有六斤米票,大部分时候只能吃杂粮馒头时,一直在南方长大的朱江感到非常失望。

然而,就在报到后的第二天,渤海石油勘探局门口的一个标语深深触动了她:“拼命下海也要拿下大油田”。当时,朱江脑袋里闪现了这样两个结论:其一,这件事需要大家一起拼命,说明非常艰难。其二,大家齐心协力,在艰苦的环境干一件事情,一定非常壮美。她决定留在这里好好干,及早加入到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洪流中。

此后的工作中,单位里不少老同志都对这个难得一见的女大学生关爱有加,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给她特别多的照顾。这些关爱也点点滴滴温暖了朱江的心。在机修车间主任张铁的引导下,朱江利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从为车间职工设计自行车棚,为油田的子弟学校设计滑梯、转椅、运动器械,为车间设计能灵活使用的悬臂吊车等小事做起,逐步担任重要的、大型钻井设备的设计和修理。她不仅找到了工作的乐趣,品尝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而且从张铁身上继承了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今年4月,中海油召开三十周年表彰会,邀请了历届劳模参加。作为劳模的朱江进入会场后,意外地听到有个熟悉的声音叫自己的名字,一转头才发现是自己的老主任张铁。他是中海油的老劳模。但一向低调的他很少提及这件事,就连曾作为徒弟的朱江也不知道。二十多年未曾谋面的师徒二人紧紧拥抱,激动的泪水从眼眶溢出。

“这是我海油生涯的第一个导师。跟着他干了那么多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他是一个老劳模,我多么幸运!”

女“区长”专啃硬骨头

在渤海石油钻井公司机修车间,朱江一待就是6年。后来为了能在油田开发方面多做一些工作,调到渤海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工作。在这样的单位,作为女性总免不了被轻看。但朱江凭借多年的车间实践经验,认真、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很快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信服。

1995年,朱江在东海平湖油气田钻井模块的详细设计工作中担任项目经理,需要在3个月时间内拿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朱江而言,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期间还要远赴数千公里外的新西兰实地测量,但她利用过硬的技术水平,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期完成了任务,使平湖油气田顺利投产。

有了这次成功的项目历练经历,随后,朱江又被任命为渤西油田群QK17-2油田开发工程的设计经理。这个项目是渤西油田群中的最大油田,比平湖项目难度更大,更富有挑战性。朱江带领项目组分为工艺、总图、结构、机械、电气、仪控、海管、安全等十多个专业,按照国际标准,严谨求实,圆满完成了该项设计工作。1999年,QK17-2油田开发工程项目组荣获天津市青年突击队的光荣称号。2000年6月投产之际,作为设计项目经理,朱江的名字也被铭刻在了这座平台的工程铭志标牌上。

在朱江看来,要设计出最优的油田开发方案,就必须把设计研究工作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所以,后来因工作需要被调到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后,即便有着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且已经是中海油技术研发领域的老手,朱江也不愿意在办公室“遥控”指挥,不愿意仅仅伏案分析同事们采集回来的资料。她总是亲力亲为,前往茫茫大海中的海洋石油开发一线,和现场各个工种的专业人员沟通,了解情况。海洋石油开发界流传有这样一句话:开发上有难啃的硬骨头,交到朱江手上就放心了。

做到让大家放心,仅有认真的品格是不够的,还需要面对挑战时不服输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朱江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她先后主持完成了渤海、东海和南海三大海域53个油气田的百余项开发设计及科研项目,为国家节约或直接创造的经济价值有数十亿元。

在中海油,朱江有着另外一个别称—“区长”。这是源于其提出海上油田区域开发理念后,成功在锦州25-1南油气田成功应用,并且大力推广。这不仅提高了中海油油田开发效率,节省了油田开发成本,而且极大减少了海上油气田开发对环境的污染。

“以前,我们发现一个油田,就开发一个,但好在很多是绥中361这样的大油田。但是近年来,发现这样的大油田难度越来越大,不少是单个的小油田。如果每开发一个,都在海上重起炉灶,不仅投资大,而且避免不了含油污水、火炬燃烧气等的排放。”朱江说,如果采用区域集中开发的理念,有一个整体规划,在区域里找到最优开发方案,就可以做到地下资源综合考虑,海上资源相互依托,综合利用,不仅提高了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除诸如此类的油田开发设计研究工作外,为提高我国海上油田开发效率,朱江在推动我国海洋石油模块钻机设备国产化方面也付出了艰辛努力。

“钻修机专业设备系统和接口界面复杂,对油田开发的前期方案影响很大,以往的海洋平台模块钻机主要依靠进口。全套下来,设计建造费用高达2000多万美金,极大影响了油田开发效益。”朱江说。为了打破外国公司的垄断,朱江走南闯北,多方调研,并组建项目攻关小组,最终使得我国海上模块钻机设备国产化率由不足70%提高到94%,获得直接经济效益9606万元。

本文图片均由中海石油研究总院提供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朱江终有收获。

猜你喜欢
总院油田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奇妙的石油
油田工人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姚燕率团视察总院枣庄项目
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行长李大营一行访问总院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本刊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座谈深度合作
中小型油田修井机效率提升改造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