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存身?—访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

2012-11-14 09:09石杏茹王秀娟
中国石油石化 2012年23期
关键词:公众政府发展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王秀娟

何以存身?—访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王秀娟

新建PX项目或者重化工项目时,政府要将风险告知公众,并采取一定补偿措施让公众自愿承担风险,并拿出发展成果与公众共享。这才是长久之计。

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PX事件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只不过因为它的指向性特别明显,反复发生而使之成为中国重化工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历程不会改变,而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环境问题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

中国未来的PX项目或者重型化工项目应该如何发展才会给民众安全感?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先生。

看不见的危险更可怕

中国石油石化:刘教授,您好。宁波PX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为什么在人们心目中PX这么可怕,石化危险品造成的不安感为什么会超过了一般的安全事件?

刘铁民:先要澄清一个概念,从我的知识背景而言,PX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是有限的的,即使在生产环境下所接触PX所能致癌的风险可能比长期吸入“二手烟”危险还要小。至少吸烟能致癌是已经得到科学的论证,而PX的致癌目前还没有人能提供明确的科学依据。至于为什么人们会这么恐惧类似PX这样的石化项目呢?我分析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石化危险品与其他类型的危险行业相比较波及面要更大。其次,石化事故发生后对居民和环境长期的影响比较严重。最后,石化危险品事故的具体危害程度不具可视性,从心理上就有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焦虑,并将这种危害的强度无限扩大,所以对人们的心理创伤要比其他事故灾难大得多。

中国石油石化:也就是这种看不见的危险驱使厦门、大连、宁波人走上街头?您觉得这三起事件有什么相同点?

刘铁民:通过分析发现,多起PX事件几乎有着相同的“三阶段论的发展模式”。

首先,这些项目在前期准备期间,地方政府都是竭尽全力地促成此事的达成,从土地到审批,从规划到设计,每个地方政府对此事都足够重视。这是因为PX市场需求及其庞大,利润空间大、投资回报率高,对拉动地方经济有极大促进作用。

其次,在项目的前期准备基本完成即将开建的时候,公众得到了消息,无不反应激烈,并且大都采取了聚集抗议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诉求。

最后,项目发展到了与公众公开对峙阶段,无一例外的是政府妥协,PX项目下马。

●PX让人致癌的可能性,比吸二手烟还小。毕竟,吸烟致癌是有科学论证的。 供图/CFP

PX已成社会管理问题

中国石油石化:许多人说,宁波PX项目再次下马是民意的胜利。当地政府也说“为了顺应民意,今后坚决不上PX”,您怎么看呢?

刘铁民:在这些PX项目的事件中,实际上没有任何一方是真正的赢家。现在,PX事件实质上已经不是一个技术和经济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管理领域的问题。

PX项目下马,给政府拉响了一次警报,对政府和执政者的公信力都是一种打击和损害。当然,对公众的影响也十分深远。虽然这次集体抗争令部分民众满足了一部分诉求,但毕竟整个过程不完全符合法律要求。它为公众再有类似诉求时提供了模板和指向,可能给公众释放出错误信号。这种倾向的长远影响很严重。

PX项目下马直接损失最大的是国家资产和地方的经济利益。一个重大建设项目,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要做规划、做设计、做环评……这期间产生的所有费用来自哪里?还不都是纳税人的钱?几个亿、十几个亿投进去了,结果因为部分民众的集体抗争而下马,损失很大。

中国石油石化:正如您所说,民众有时候也是盲目的。针对这种不理智的民意,是不是必须妥协?

刘铁民:应建立一种制度在类似重大项目实施之前,必须做好社会风险评估,并认真实施。

类似事件可能有三个结果:一是政府妥协,二是经过政府解释或施加压力,公众勉强接受,三是经过政府解释和施加压力后,民众仍不接受,冲突升级,然后政府被迫妥协。在经过厦门事件、大连事件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情况下,宁波政府只能接受第一个结果了。范例作用很重要,从这个角度说,如果这些PX事件处理不妥,对于政府的管理的确会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

中国石油石化:其实在几起PX事件过程当中,地方政府也解释过PX的安全性,但是民众并不相信。

刘铁民:事实上,PX事件已成社会管理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政府的公信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说明,政府在重大项目的决策上对民意尊重不够,也缺乏官民之间沟通平台。要挽回PX产业在中国的声誉,必须建立企业、政府与公众三方在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确保公众知情和参与权。

现在很多项目在建之前也跟公众有所沟通,但很多太形式化。公众需要的是双向的沟通,而不是单向的灌输和导向。与公众沟通最有效的办法是发动基层干部,让他们作为一个桥梁很好地与公众面对面沟通。

另外,要注意方式方法,还要发挥有一定威信的专家和相关团体的作用,让他们很好地充当第三方的角色,用科学知识和事实进行疏通和调节。

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与公众做到位的沟通虽然费时费力,总比项目开建阶段中止付出的代价小。

成果共享才能风险共担

中国石油石化:必须承认,重化工项目、PX项目不可避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没有人愿意与它为邻。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刘铁民: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邻避效应”。人们希望保护自己的生活区域,免受具有负面效应的公共或工业设施干扰,从而采取反对甚至集体抗争等行为。避免“邻避效应”需要政府、企业与居民风险共担,成果共享,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包容性发展。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要以诚相待,在前期准备阶段确定环评等与公众相关的工作报告不能有任何造假,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也必须保障不出现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同时,尽量把项目运行的风险告知公众,并对公众做一些必要的应急培训等工作,也就是国外对于具有风险性的项目所实行的“EPZ计划”(工业项目应急规划区域预案)。

风险要告知公众,这叫风险共担。风险共担的前提是发展成果共享。一个项目确实能给当地带来一些经济拉动,但如果企业和政府不把这些成果拿来与公众分享,只把风险让群众承担,公众得不到实惠自然不满。

我们现在强调科学发展观。所谓科学发展不仅是强调发展的方向正确,而且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幸福感。这样的发展,才能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其实,每个大型石化项目都会拉动地方经济,带来GDP的增长。这算不算利益共享?

刘铁民:仅仅是拉动地方的GDP,而没有公众生活具体的改变,人们会认为这只是地方官员的政绩,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必须还从制度上作出安排,给当地居民实实在在的补偿措施,如安排多少人就业,给予经济补偿,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多少生活设施便利等。

再有类似项目,政府在和公众充分沟通的同时,要将风险告知公众,并采取一定补偿措施让公众自愿承担风险,最重要的要拿出发展成果共享。这才是长久之计。

猜你喜欢
公众政府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