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干流裁弯工程原型河道观测结果分析

2012-11-14 10:51王艳洲周光奎
测绘通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河势塔河试验段

李 明,王艳洲,邓 刚,周光奎

(1.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2.黄委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河南郑州450003)

塔里木河干流裁弯工程原型河道观测结果分析

李 明1,王艳洲2,邓 刚1,周光奎1

(1.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2.黄委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河南郑州450003)

通过对塔河裁弯工程段河道原型段多次观测结果的分析与对比,从测量角度上探讨河道、河势变化规律,并对原型河道观测方案提出建议,为在塔河流域进行类似工作积累了经验。

塔河;原型观测;冲淤断面;观测分析

一、工程项目背景

塔里木河(以下简称塔河)干流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起始于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及和田河的交汇处(肖夹克),归宿于台特玛湖,全长1321 km。河流北至天山南麓山前倾斜平原的边缘,南抵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海拔760~1020 m,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

塔河中下游河段,纵比小,个别地段可达1∶20 000,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改道。近期干流治理工程实施后,洪水归槽,输沙能力加大,对河岸的冲淘加剧,多处河道出现了“Ω”弯道,并加速向河岸冲刷,威胁到沿线堤防、生态引水工程安全。为此,笔者在典型的河段,开展了裁弯试验,并有针对性地对河道进行了原型观测,努力寻求河道变化规律,为疏导、稳定流路的效果分析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并为今后枢纽及生态闸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裁弯工程位于沙子河口—乌斯满的中段(如图1所示)。该段河弯向北发展,弯顶距输水堤仅70 m,向上下游扩展为典型的“Ω”河型。随着输水堤的修建运行,河湾淘刷速率明显增加,弯顶年平均淘刷速度为20 m。因此,为了保障输水堤的安全运行,对该处河弯进行裁弯取直,以平顺河道东西走向,减小对河湾淘刷速率[1]。

二、原型观测方案及实施

在裁弯工程上下游约8 km处分别布设了8个冲淤断面,以监测河道淤积,并对整个断面内的河道河势进行测量,断面布设如图2所示[1]。

图1 裁弯工程布置示意图

图2 冲淤断面布置示意图

在工程开始前,先期在工程区域内布设了一个高精度的空间基准网,并采用了GPS RTK技术进行了断面及河势的测量[1-2]。2006年4月进行了初次观测,确定了对比基准;在当年汛前进行了第2次测量,分析非汛期的变化;汛后又进行了第3次测量,即全线监测,检测出汛前后的变化,并监测了锁坝的变化;之后,在河道相对稳定后,2008年汛前进行了第4次测量,监测工程实施后的最后情况;2009年6月,通过商用卫星遥感影像,分析河道河势变化,整个观测项目结束,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观测日期及流量统计表

在控制测量与河道断面及河势日常测量过程中,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施,采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及GPS RTK测量技术,准确地反映河道现实情况,测量精度优秀,应用技术先进[2]。

三、原型观测结果对比分析

1.河势对比分析

(1)裁弯段河道稳定,达到了裁弯的目的

裁弯在试验观测期间,以及裁弯工程实施期间,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特别是第4次观测表明,河道是按设计的导线改道发育,并保持稳定[6]。但河道在2006年汛期,洪峰较大,工程未竣工,出现从锁坝东端溢流现象,如图3所示。

图3 裁弯处河势变化示意图

(2)裁弯段上游河道稳定,未发现明显变化

工程上游河势变化较小,保持在初次河势两侧波动,由于量小,仍按既往的河势运行,但也表现出了向弯顶持续侵蚀的迹象。

(3)裁弯工程下游出现自然裁弯,自然裁弯后保持稳定

从裁弯工程实施的第一个汛期后,下游1.5 km处就出现了自然裁弯,由原来半径95 m、弯深达390 m的“n”字形弯道改变为半径357 m的圆弧形弯道;该段河道的长度则由原来的1.36 km变为现有的0.78 km,并在2007、2008年汛前后保持稳定。如图4、图5所示。

图4 2008年自然裁弯处河势示意图

图5 2009年6月裁弯处河势卫星影像图

2.冲淤断面观测结果分析

根据4次冲淤断面测量成果对比图(如图6所示),从河床、滩唇、河底等几个方面,在空间数据方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图6 淤积断面分析对比图

1)试验段在非汛期无淤积。通过前两次观测数据可以看出,每个断面中距离相当的断面点高程互差不超过±0.25 cm,这说明在非汛期,河道无淤积。而在河涯线附近,河坍塌位置差小于±0.1 m,高程小于±0.1 m,这说明河道主河槽未发生明显的移动。从水边高程可以看出,第2次观测时水流量已是非常小了,已进入断流期。符合试验段的水文情况。

2)2006年汛后,试验段在滩唇部分有明显淤积,河底高程变低。从断面比较图中可以看出(如图6所示),在2006年汛后,试验段在滩唇部分有明显淤积,在0.25~44 cm之间。淤积段主要在2、5、6号断面上,均位于主河道左边滩唇。另外,在初次河滩低洼处也有一定淤积,反映在2号断面上,最多处有0.09 m淤积。同时,2、3、4、5、6、7号断面表明,主河道河底点高程在裁弯工程实施后明显变低了,最大变化是在3、4号断面上,河底高程变化达0.3~0.6 m。这表明裁弯挖槽后,水流速增加,输沙功能加强[4]。

3)试验段主河道均向“Ω”弯顶侵蚀。从对断面位置主河道河岸线坍塌变动情况的分析可知,各个断面均向弯顶侵蚀,而河槽整体断面形状未发生明显变化。侵蚀最多达50 m,最少为19 m。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断面处弯顶侵蚀量统计表

4)试验段主河岸在试验期间无明显变化。

3.锁坝变化分析

2006年汛后对锁坝的监测表明,锁坝本身结构完成得好、设计合理、施工质量良好。但在锁坝下游侧河床内,由于洪水冲刷,出现了一条行洪通道,并有逐步加大的趋势。而在汛后期,河水流量变小,冲刷能力减弱,挟沙能力下降,在坝前主河道内出现了大量淤积[3],形成一道“副坝”,对河道改道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原型观测分析结论

通过上面对比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裁弯河道淤积不明显。

除滩唇部分外,河岸部分无明显淤积。主要是因为裁弯后,河道纵比加大,流速加大[3];另一个原因则是下游卡尔曲尕大桥加长,过水断面急剧加大,过流能力显著提高,挟沙通过能力加大造成[5]。

2)河势改变显著,并保持稳定,特别是在下游出现了自动裁弯现象,达到了预期目的。

裁弯后,河势按设计导线发育,并保持稳定,表明设计基本合理[6]。在裁弯处下游,由于水流方向、河岸植被和地质条件共同作用,发生了自动裁弯,达到理顺河道的设计目的。

3)下游有产生新的“Ω”弯的趋势。

4)锁坝受洪水影响显著,特别是下游侧,出现决口,但在中水时期,则有利于坝前淤积。

受洪水及锁坝回水影响,在下游侧河滩内出现溢流拉沙,冲刷加深,从而形成行洪通道;在中水时间段内,水流受阻,在坝前形成回旋,加速了泥沙沉积,从而形成“副坝”。

五、针对塔河原型观测的建议

针对这几年的测量实践与测量结果,对塔河裁弯工程河道原型观测有如下建议:

1)加大河势观测频率,汛前后须及时测量,在洪水等特殊时期要加密观测,并且,加大淤积断面观测间隔,一年一次为宜。河势观测精度可适当降低,以±1.0 m为宜,而淤积断面精度则要加强,断面点相对于断面基点以±10 mm为宜,相当于五等水准观测精度。否则,难以反映出塔河微小的淤积量。

2)锁坝在下游侧要适当加固加长,防止决口,并要在中水期进行修复,适当引流,加快坝前淤积,巩固裁弯成果。

3)要认真结合水文、泥沙、地质、环境专业监测量资料,对试验段河道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探寻河道演变的规律,为塔河除害兴利提供借鉴。

[1] 周建郑,周光奎,李明.塔里木河干流河道裁弯工程原形观测量实施方案研究[J].测绘通报,2007(6):14-18,42.

[2] 周光奎,郭雁军,王艳洲.GPS在塔里木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05,27(2):49-50.

[3] 钱宁,万兆惠.泥沙运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4] 吉祖稳,胡春宏.黄河下游弯曲型河道挖河减淤机理的试验研究[J].泥沙研究,2001(6):21-26.

[5] 邵学军,王兴奎.河流动力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 熊绍隆.裁弯工程设计方法[C]∥第八届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

Prototype River Observation Data Analysis of Curvature-reduction Project of Mainstream of Tarim River

LI Ming,WANG Yanzhou,DENG Gang,ZHOU Guangkui

0494-0911(2012)06-0058-03

P[258]

B

2011-10-13

李 明(1972—),男,陕西绥德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测量工作。

猜你喜欢
河势塔河试验段
跨声速风洞槽壁试验段流场品质提升措施研究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Ⅰ标基坑监测及结果分析研究
新乡黄河河务局用无人机查勘黄河河势
倒运海水道近年河床演变分析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
以石为绢塔河写意
以石为绢 塔河写意
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在沪宁高速公路照明试验段的应用
长江口长兴水道潘石港附近岸线利用分析
井壁修整器在塔河油田TK1286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