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北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结构分析及剩余油分布模式

2012-11-15 12:11孙天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泥质砂体分流

孙天皛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葡北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结构分析及剩余油分布模式

孙天皛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葡北油田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以水下分流河道砂沉积为主的砂体内部,约占总剩余油储量的46.5%,因此河道砂本内部非均质的描述将是油田储层描述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的测井模式、砂体的纵向组合关系及砂体的平面分布特征,分析了剩余油与砂体构造的对应关系,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垂向侵蚀切叠型砂体、空间对接、河道砂内夹层及河道分岔部位,为指导油田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借鉴。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结构;剩余油分布;葡北油田

葡北油田处于松辽盆地北部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大庆长垣南部三角洲前缘相带内,含油面积189.7km2;主要发育葡萄花油层,埋藏深度为800~1300m,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受物源控制,砂体展布总趋势为自北向南呈条带状、断续条带状及透镜体或零星分布,单砂层厚度平均为0.85m,是典型的窄薄砂岩油藏。主要开发层位为葡1组油层,由于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的影响,在长期注水条件下,各类油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效注水的井层,大大影响了油田开发效果。葡北油田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以水下分流河道砂沉积为主的砂体内部,约占总剩余油储量的46.5%。而目前精细地质的研究程度和剩余油的预测已达到了单一沉积单元的划分,但水下分流河道内部非均质性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1~3]。

鉴于此,笔者通过研究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模式,弄清其砂体分布特征,搞清剩余油分布与储层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挖潜方法。

1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测井模式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属于三角洲前缘相储层的骨架砂体,不同的沉积方式造就了不同的砂体建筑结构。水下分流河道由于复杂的沉积地形条件引起河道的侧向摆动、迁移侵蚀和垂向叠加,造成储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4]。以岩心观察划分为基础,结合测井相特征,将水下分流主河道单砂体划分为8种测井类型 (图1)。

2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纵向组合方式

在对水下分流河道砂测井模式识别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井距小的特点,可以较好地将砂体的组合方式分为3类:垂向侵蚀切叠型、泥质隔挡型和嵌入型[5,6]。

1)垂向侵蚀切叠型 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后期水下分流河道切割先期河道沉积,两期砂体之间没有非渗透层遮挡,其间的河床滞留沉积层渗透性一般偏低,阻碍河道沉积之间的流体流动和流体交换,在同一期河道沉积之中是流体优势流动方向。

2)泥质隔挡型 河道砂体之间的泥质隔挡层对流体渗流起到一种屏障作用,河道之间没有明显的流体交换。这种组合是先期河道沉积完成后其上沉积了一部分泥质沉积,这种泥质沉积,也可以是由于河道水动力减弱而沉积的;后期河道沉积未能将泥质侵蚀殆尽,这样就形成了泥质隔挡型的单成因砂体的空间组合方式。

3)嵌入型 单河道呈一种嵌入状产出于泥质沉积之中,这种类型的砂体是葡北水下分流河道砂的典型类型,分布数量较多。

图1 分流河道沉积测井模式

3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平面结构

该次描述砂体平面形态采用长宽比、宽厚比和分布范围等几个参数[7]。葡北油田水下分流河道单成因砂体按照平面特征大致分为3种类型,如图2所示。

1)条带状单成因砂体 如图2(a)所示,条带状单成因砂体长宽比大于3∶1,最大可达20∶1,宽厚比大于30,在葡1组油层各单元内最发育。

2)枝状单成因砂体 如图2(b)所示,枝状单成因砂体常伴有分岔现象,而形成次级河道单成因砂体,平面形态呈树枝分叉状,此类砂体在葡1组油层092、071、023等3个沉积单元最发育,其他少见。

3)横向叠置连片状单成因砂体 如图2(c)所示,横向叠置连片状砂体是由于水下分流河道横向迁移,后期河道对前期河道侵蚀切割,横向连片而形成的,在葡1组油层024、042、062和063等4个沉积单元比较发育。

4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空间特征与剩余油的关系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结构与剩余油的分布有密切的联系,经过研究总结出剩余油分布的4种主要砂体结构类型:

1)上倾尖灭区剩余油 水下分流河道砂在井间尖灭,上倾方向被泥岩遮挡,形成上倾岩性尖灭遮挡,可形成剩余油分布区。

2)垂向侵蚀切叠型不连通单成因砂体剩余油 由于垂向侵蚀切叠型水下分流河道砂是由多期河道侵蚀叠加而成,只有单成因砂体注水井连通,其他砂体多不连通,该部位容易形成剩余油富集。

3)单成因砂体空间对接处剩余油 单成因砂体对接部位由于存在渗流屏障,在井间发育渗流屏障的部位容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在河道对接部位存在渗流屏障,此渗流屏障的存在会影响注入水在井间的流动而影响水驱效果,形成剩余油富集。

4)水下分流河道砂内夹层上部剩余油 根据对研究区统计表明,有夹层的道砂水淹段主要位于夹层之下的储层部分,具该特征的水下分流河道砂比例高达95%,可见水下分流河道砂内部夹层之上容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

图2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平面结构

5 结 论

1)葡北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具有8种测井模式;在此基础上,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划分为垂向侵蚀切叠型、泥质隔挡型、嵌入型3种纵向组合方式,及条带状、枝状和横向叠置连片3种平面结构类型。

2)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结构与剩余油的分布有密切的联系,经过研究总结出剩余油分布的4种主要砂体结构类型:嵌入型砂体上倾尖灭区、垂向侵蚀切叠型不连通单成因砂体、单成因砂体空间对接处及水下分流河道砂内夹层上部。

[1]吴胜和.储层表征与建模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于兴河.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3]赵翰卿,付志国,吕晓光.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方法 [J].石油学报,2000,21(4):109~113.

[4]李志鹏,林承焰,董波,等.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 [J].石油学报,2012,33(1):101~105.

[5]张昌民,尹太举,张尚锋,等.泥质隔层的层次分析 [J].沉积学报,2004,25(3):48~52.

[6]单敬福,纪友谅,史榕,等.曲流点坝薄夹层构形对驱油效率及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J].海洋地质动态,2006,22(4):21~25.

[7]陈程,贾爱林,孙义峰.厚油层内部相结构模式及其剩余油分布特征 [J].地质论评,2001,47(2):193~198.

The Sand-body Structure of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ve Pattern in Pubei Oilfield

SUN Tian-Xiao(Author’s Address: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102249,China)

Remaining oil in Pubei Oilfiel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and bodies which were deposited in th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it approximately took 48%in the total remaining oil reserves.Therefore,the description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channel sand bodies was an important part for reservoir description in oilfields.Through studying the single sand-body logging pattern of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the longitudinal combination relationship of sand bodies and their plan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remaining oil and the structures of sand bodies is analyzed.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remaining oil is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locations vertically erosive cutting and piling sand bodies,special connective,interlayers in the channel sand-bodies and as well as the river branches,which provides instruction for 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remaining oil in oilfields.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structure of sand body;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Pubei Oilfield

TE122.2

A

1000-9752(2012)10-0040-03

2012-06-25

孙天皛 (1992-),女,2009年入学,现为地质工程专业在读本科生。

[编辑] 宋换新

猜你喜欢
泥质砂体分流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河流相复合砂体不连续界限等效表征方法探讨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NSA架构分流模式
某泵站厂房泥质粉砂岩地基固结沉降有限元分析
不同泥质配比条件下剩余污泥的深度减容研究
渤海湾盆地Q油田明化镇组复合砂体内部结构表征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高升油田泥质细粉砂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