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周四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2012-11-16 08:59游学兴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34期
关键词:体针腰椎间盘疗程

游学兴

脐周四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游学兴①

目的:探讨“脐周四针”应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疼痛科2009年3月-2010年5月腰椎间盘突出门诊患者55例,将55例患者分为两组,“脐周四针”治疗组(实验组)和体针治疗组(对照组),其中“脐周四针”治疗组患者40例,体针治疗组15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变化,根据观测标准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恢复情况,得出结论。结果:两个疗程后,较之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如前后腿疼痛情况、腰痛变化以及起效时间等各个方面的恢复情况较好,恢复时间短。结论:“脐周四针”治疗方法应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脐周四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腹针治疗; 体针治疗; 观测指标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治疗上,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其中手术治疗由于适应证较多,对患者伤害较大,因此,手术治疗仅占15%左右,绝大部分选择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取药物治疗、推拿、牵引、针灸等疗法[1]。本文将着重以针灸治疗中的“脐周四针”为出发点,探讨“脐周四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中医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共选取患者55例,所选取的实验对象均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符合针灸治疗的条件。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男20例,女35例。将55例患者分为两组,“脐周四针”治疗组(实验组)和体针治疗组(对照组),其中“脐周四针”治疗组患者40例,体针治疗组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体征特点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本组实验实验组患者采取“脐周四针”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法为:患者平躺,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取脐周四周穴:双侧的肓俞、阴交和水分,将26~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分别直刺各穴,缓慢刺入,进针后快速捻转,针插深度大致为1.5寸左右,针尖与皮肤呈45°角。停留5 min左右后,再次捻转行气,使其产生针感并使针感四处扩散,共停留20 min。腰椎间盘疼痛感较为显著者,可以延长留针时间,留针时可自行调节针插深度和方向等。对照组采取体针治疗方法。对照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取俯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取肾俞、大肠俞、腰夹脊穴、环跳(患侧)、委中(双侧),将不锈钢毫针顺着脊椎方向斜刺,行补泻手法。进针后留针30 min,1次/d,一个疗程为10 d,第一疗程治疗的20 d左右后,行第二个疗程的治疗。两个疗程后,评论体针治疗的治疗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疗效的对比根据腰痛程度及体征症状而测定,在进行疗效评定时,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腰部、腿部疼痛感消失,支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好转:腰部、腿部疼痛感减轻,腰部能进行轻度的活动,但仍有疼痛感。无效:较之治疗前,患者的各项体征特点均无明显变化[2]。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统计时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资料进行收集,对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疾病或不予合作的病例给予排除。采用SPSS 11.0 统计软件统计分析,采用Ridit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起效时间比较 实验组在治疗后腰压痛、腿疼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等检测指标中,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起效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起效时间比较(±s)

腰压痛 腿疼痛 腿疼痛直腿抬高试验组别患者麻木 拇趾背伸力弱例数(例)起效时间(d)例数(例)起效时间(d)例数(例)起效时间(d)例数(例)起效时间(d)例数(例)起效时间(d)实验组(n=40) 40 2.3±1.201 40 2.3±1.211 39 2.36±1.169 40 2.39±1.241 32 2.23±1.229对照组(n=15) 15 3.2±1.319 14 3.3±1.356 15 3.141±1.361 15 3.35±1.255 10 3.33±1.381 t值 2.1312 2.61 2.198 1.65 0.99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后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疗效比较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由椎间盘髓核破裂突出而引起的下肢麻木、腰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4-5]。该病为临床多发病,多发人群为30岁左右,尤其是多发于脑力劳动工作者和电脑前工作一族,受坐姿、锻炼程度影响较大。该病的好发部位是下腰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有单倒开自法、双创开窗法、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加植骨术等。

“脐周四针”治疗时,针刺点的选取很重要,针刺点应该是患者压痛时反应最大的部位。进针方向以穿透压痛点中心位置为最佳。针插深度要适宜,进针后停留时间和深度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而定。一次治疗留针30 min,1次/d,一个疗程为10 d。“脐周四针”治疗共分为两个疗程,第一个疗程治疗20 d左右后,对患者行第二个疗程的治疗。二个疗程治疗后,方可分析、评价“脐周四针”治疗的治疗疗效。“脐周四针”治疗时,选取穴位的依据为:腰间盘突出症主要体征特点是腰痛,其所过经脉是膀胱经和督脉两条阳经,而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督脉、任脉分别为“阳脉之海”和“阴脉之海”,督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故针刺治疗取穴以足少阴肾经和任脉二条阴经为主[6]。

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有两方面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内因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外因有腰椎间盘的损伤、劳损、寒湿等。中医学认为该病发生的诱因是寒湿肾虚、筋骨失养所至。“脐周四针”治疗属于腹针疗法中的一种,是以中医为理论基础的。中医腹针治疗理论认为神阙系统对人体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腹针疗法是通过腹部穴位的刺激调节脏腑平衡最终达到治愈全身疾病的目的。

从表2中看到,两个疗程后,“脐周四针”治疗患者和体针治疗患者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疗效,两组治愈例数、好转例数和无效例数以及总体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脐周四针”治疗的效果优于体针治疗,结果证明结论,实验成功。“脐周四针”治疗时,取四边穴位,能达到止痛、行气、活血、理筋的目的,消除炎症和局部水肿。实验证明,“脐周四针”治疗方法应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海峰,刘军,许广里.针刺配合艾灸脐周四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2(2):258.

[2] 章芃.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进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4(2):254.

[3] 岳国荣,李红星,刘东坡.针刺配合艾灸脐周四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8(12):147.

[4] Saali S,Fransonr C,Dlbrow R,et al.Highlevel pfin flammatory phospoli pase A2 astivity intuin lumbar discherniations[J].Spine,1990,15(1):674-678.

[5] O’Donnellj L,O’Donnell A,Lonnell A L.Prostaglandin E2 content in herniatied lumbar disc disease[J].Spine,1990,15(1):674-678.

[6] Cohen M S,Wall E J,Browm R A,et al.Cauda equina anatomy Extrathecal nerve root and dorsal root ganglia[J].Spine,1995,20(1):1723-1725.

10.3969/j.issn.1674-4985.2012.34.086

①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游学兴

2012-07-25) (本文编辑:连胜利)

猜你喜欢
体针腰椎间盘疗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