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2012-11-20 05:36陈跃平唐志刚周岩民
中国粮油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甾醇胆固醇植物

吴 萍 陈跃平 温 超 唐志刚 周岩民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 210095)

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吴 萍 陈跃平 温 超 唐志刚 周岩民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 210095)

旨在研究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生产性能、体脂沉积、体成分及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5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0只,分别饲喂以下3种日粮:(1)对照组(C):基础日粮;(2)试验1组(Ⅰ):基础日粮+20 mg·kg-1植物甾醇A;(3)试验2组(Ⅱ):基础日粮+20 mg·kg-1植物甾醇B,饲养时间为42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均极显著降低前期料重比(P<0.01);与植物甾醇A相比,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B极显著增加了21 d平均体重和前期平均日增重(P<0.01),但极显著降低后期平均日增重(P<0.01);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A和植物甾醇B,均能显著降低肝脏中胆固醇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5.92%(P<0.05)和24.57%(P=0.01);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A极显著降低肉鸭胸肌的滴水损失(24 h和48 h)(P<0.01);日粮中添加20 mg·kg-1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的肌间脂肪厚度、皮下脂肪厚度、水分、粗脂肪、粗蛋白、pH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A和植物甾醇B均能降低肉鸭肝脏胆固醇的含量,且前期添加植物甾醇B、后期添加植物甾醇A更有利于肉鸭的生长;植物甾醇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鸭肉品质。

植物甾醇 肉鸭 肌肉品质

植物甾醇是一种天然甾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

各种植物油、坚果、植物种子及蔬菜水果中,在调节动物生长[1]、降低胆固醇[2-4]、预防心血管疾病[5]、抗脂质过氧化[6]及抗癌[7]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近年来,植物甾醇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在鸡、肉鸭和猪饲料中的应用已进行了一些研究[8-11],研究表明植物甾醇具有促生长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研究报道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均为由大豆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甾醇,但天然植物甾醇的溶解度低,其小肠吸收利用率仅为0.4% ~3.5%[12],这限制了植物甾醇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经硬脂酸钠乳化后的植物甾醇颗粒亲水性提高,溶解度增强[13-14],机体对其吸收性较高,提示其生物学效果亦可能提高。为此,本试验采用乳化的植物甾醇和天然植物甾醇进行比较,研究两者对肉鸭生产性能、体脂沉积、体成分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评价乳化后的植物甾醇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植物甾醇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均为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菜籽甾醇的混合物,由江苏春之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其中植物甾醇A总甾醇含量≥90%,植物甾醇B总甾醇含量≥40%,添加蔗糖酯、吐温、麦芽糊精等经一定工艺制成乳化型植物甾醇。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将540只(体重为57.00±1.52 g)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 mg·kg-1(以植物甾醇净含量计)植物甾醇A和植物甾醇B的日粮。饲养时间为42 d,分前期(1~21 d)和后期(22~42 d),试验在徐州恒杰饲料厂肉鸭试验场进行。肉鸭饲养于同一鸭舍内,采用网上平养,自动饮水器自由饮水,24 h光照,每天定时饲喂试验日粮2次,试验期间按常规进行疫苗接种。

1.3 试验动物及日粮

试验动物选用樱桃谷肉鸭,基础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配方及主要养分含量(风干基础)

1.4 样品采集

分别于试验的第21天和第42天,每重复随机选取1只公鸭和1只母鸭,以颈动脉放血方式致死,屠宰后取统一部位的肝脏一块,于-20℃保存备用,并分离胸肌和腿肌(去除脂肪和结缔组织),一部分立即用于肉品质测定,另一部分于-20℃保存用于成分分析。

1.5 指标测定和方法

1.5.1 生产性能

分别于试验的第21天和第42天时,按重复对肉鸭进行空腹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

1.5.2 体脂沉积

测定肌间脂肪厚度和皮下脂肪厚度。

1.5.3 体组织成分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胸肌和腿肌中的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鲜样基础),胸肌和肝脏中胆固醇测定参照王惠芸等[15]的方法,试验所用邻苯二甲醛购于Sigma公司(纯度≥99%),胆固醇标准品购于中科院物化研究所(纯度≥99.7%)。

1.5.4 肌肉品质

测定24 h和48 h的滴水损失;45 min内用色差仪(Konica Minolta Sensing,Japan)测定胸腿肌面亮度值(L*)、饱和度(C*)和色调(H*)值;4℃熟化24 h后用数显 pH计 HI9025(HANNA instruments,Italy)测肌肉pH。

1.6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经 Excel 2003初步整理后,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生长性能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体脂沉积、体组织成分和肌肉品质指标采用GLM进行显著性检验,多重比较采用Duncan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均能极显著降低前期料重比(P<0.01);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A极显著降低前期的日采食量(P<0.01),但对全期的平均日采食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A能够显著增加后期平均日增重(P<0.05)。与植物甾醇 A相比,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B能够极显著增加21 d平均体重和前期平均日增重(P<0.01),但极显著降低后期平均日增重(P<0.01)。

表2 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体脂沉积的影响

由表3可见,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的体脂沉积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母鸭的肌间脂肪厚度显著高于公鸭(P<0.05)。

表3 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体脂沉积的影响

2.3 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肌肉品质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植物甾醇A极显著降低肉鸭胸肌的滴水损失(24 h和48 h)(P<0.01),公鸭腿肌的L值和C值显著低于母鸭(P<0.05);对于蒸煮损失,饲粮及性别对其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对于胸肌的蒸煮损失,二者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P<0.01)(表4)。

2.4 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体组织成分的影响

日粮中添加不同植物甾醇对肉鸭胸肌、腿肌的水分、粗脂肪及粗蛋白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A和植物甾醇B,均能显著降低肝脏中胆固醇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5.92%(P<0.05)和24.57%(P=0.01),母鸭胸肌胆固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公鸭(P<0.05)(表5)。

表5 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体成分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中添加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均能极显著降低前期的料重比,这与贾代汉等[16]、李伟等[10]研究报道的植物甾醇能够降低畜禽前期的料重比相一致。但植物甾醇对肉鸭后期和全期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提示植物甾醇能促进幼龄动物的饲料转化率,但对成年动物效果不明显。顾莞婷等[11]也报道植物甾醇对15~42 d肉鸭料重比无显著影响。植物甾醇降低肉鸭前期料重比可能与其具有植物雌激素样结构有关。植物甾醇和植物生长激素能与脂质结合,在水中形成分子膜,生成植物激素-甾醇-核糖核蛋白,促进动物性蛋白质合成,以达到调节生长及相应的生物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与植物甾醇A相比,植物甾醇B极显著增加肉鸭21 d体重和前期日增重,极显著降低后期日增重,这可能由于植物甾醇的产品加工工艺不同而导致的。植物甾醇B是添加蔗糖酯、吐温、麦芽糊精等经一定工艺制成的乳化型植物甾醇。而研究表明乳化剂能够提高植物甾醇的溶解度[13],亦可能影响肉鸭不同生理阶段对其消化吸收。因此,在肉鸭前期饲料中添加植物甾醇B,后期饲料中添加植物甾醇A可能比单独添加效果更好。

表4 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肌肉品质的影响

3.2 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体脂沉积和体组织成分的影响

植物甾醇对动物体脂沉积的研究较少。贾代汉等[16]报道,添加植物甾醇不影响肉鸡腹脂率,顾莞婷等[11]也报道植物甾醇对肉鸭腹脂率、肌间脂肪厚度和皮脂厚度无影响。本试验中,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的肌间脂肪厚度、皮下脂肪厚度无显著影响,与上述报道一致,说明植物甾醇不影响机体脂肪沉积。

体组织成分常受畜禽品种、年龄、性别及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本试验中,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胸肌和腿肌的水分、粗脂肪及粗蛋白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这与贾代汉等[14]在肉鸡上的研究结果一致。顾莞婷等[11]报道添加20 mg/kg植物甾醇对肉鸭胸肌水分、胆固醇和腿肌水分、粗脂肪含量无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胸肌粗脂肪含量。关于植物甾醇对禽类肝脏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还不完全清楚。顾莞婷等[11]报道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显著增加了肉鸭肝脏中胆固醇的含量,而贾代汉等[16]发现植物甾醇极显著降低了肉鸡肝脏胆固醇含量。本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甾醇A和植物甾醇B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肉鸭肝脏胆固醇的含量,与贾代汉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性别对肉鸭胸肌胆固醇含量有极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植物甾醇具有雌激素效应[17],而公母鸭雌激素分泌水平不同所致,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3.3 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肉鸭肌肉品质的影响

肌肉品质主要有肉色(包括亮度、饱和度和色调)、pH、系水力(包括滴水损失和烹饪损失)。本试验中,添加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鸭肉pH均无显著影响;添加植物甾醇A极显著降低肉鸭胸肌24 h和48 h的滴水损失,这表明植物甾醇A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鸭的肌肉品质。Ferretti等[18]研究报道,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通过降低氧化脂蛋白的共轭二烯烃能级水平,能够抑制铜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质过氧化。植物甾醇对滴水损失影响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防止制止脂质过氧化,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胞浆液穿过细胞膜流失而减少可溶性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的损失[19]。肉的颜色在正常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肉的营养价值,但决定着人们对肉的感官评价。H值、C值增大,即肉色变亮,色调增高,鸭肉亦更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蒸煮损失与肌肉系水力的强弱和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损失的高低密切相关,且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蒸煮损失低有利于提高产品加工时的出品率。本试验中,与对照组比,添加不同类型植物甾醇对鸭肉的蒸煮损失均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与性别却有极显著的互作作用,即在母鸭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可以显著降低胸肌的蒸煮损失,这可能是雌性动物比雄性动物对植物甾醇的吸收更好[20]。

4 结论

4.1 植物甾醇A和植物甾醇B均能显著性降低肉鸭前期的料重比,且在肉鸭生长前期添加植物甾醇B,后期添加植物甾醇A效果更好。

4.2 植物甾醇A和植物甾醇B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肉鸭肝脏胆固醇的含量。

4.3 植物甾醇A能降低鸭肉的滴水损失(24 h和48 h),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肉鸭肌肉品质。

[1]韩军花.植物甾醇的性质、功能及应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5):285 -291

[2]Hu C,David D K.Plant sterols:a kind of functional facter on lowering the cholesterol[J].China Health Food,2002,15(6):6-8

[3]Yokoyama W H.Plasma LDL cholesterol lowing by plant phytosterols in a hamster model[J].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15:528 -531

[4]郭玉宝,裘爱泳.植物甾醇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3,28(9):49 -51

[5]吴时敏,吴谋成.植物甾醇的研究进展与趋向(Ⅱ)——植物甾醇的应用基础和开发研究[J].中国油脂,2002,27(3):60-63

[6]Anna - Maija Lampi,Lena H Dimberg,Afaf Kamal- Eidin.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fucosterol on thermal polymerisation of purified high oleiec sunflower triacylglycerols[J].Joum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1999,79:573 -579

[7]Rao A V,Janezic S A.The role of dietary Phytosterols in co-lon carcinogenesis[J].Nutrition Cancer,1992,18:43 - 45

[8]王龙昌,顾莞婷,周岩民,等.植物甾醇对蛋鸡产蛋后期生长性能、鸡激荡胆固醇含量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8,23(6):166 -171

[9]贾代汉,周岩民,王恬.植物甾醇对肉鸡血清胆固醇、蛋白质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7,22(2):88-93

[10]李伟,钟翔,华荣蓉,等.植物甾醇对断奶仔猪生成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0,31(2):58-63

[11]顾莞婷,周岩民,王恬.植物甾醇对肉鸭生产性能、血液胆固醇含量和胴体品质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7,22(3):97 -100

[12]Ostlund R E,McGill J B,Zeng C,et al.Gastrointestinal absorption and plasma kinetics of soy-5-phytosterols and phytostanols in humans[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Endocrinology and Metablism,2002,282:911 -916

[13]Engel R,Schubert H.Formulation of phytosterols in emulsions for increased dose response in functional foods[J].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2005(6):233-237

[14]Ostlund R E.Sitostanol formulation with emulsifier to reduce cholesterol absorption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and use of same,US:5244887[P].2000 -05 -16

[15]王惠芸,高应.鸡蛋中胆固醇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5,6(16):58 -59

[16]贾代汉,周岩民,王恬.植物甾醇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5,37(7):22 -24

[17]Ling W H,Jones P J H.Dietary Phytosteorls:A review of metabolism,benefits and side effects[J].Life Science,1995,57(3):195 -206

[18]Ferretti G,Bacchetti T,Masciangelo S,et al.Effect of phytosterols on copper lipid peroxidation of human low-density lipoproteins[J].Basic nutritional investigation,2010,26:296-304

[19]Vivancos M,Moreno J J.β -Sitosterol modulates antioxidant enzyme response in RAW 264.7 macrophages[J].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2005,39:91 -97

[20]Sanders D J,Minter H J,Howes D,et al.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phytosterol esters.Part 6.The comparative absorption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phytosterols in the rat[J].Food Chemical Toxicology,2000,38:485 -491.

Effects of Different Phytosterols on Growth and Meat Quality of Ducks

Wu Ping Chen Yueping Wen Chao Tang Zhigang Zhou Yanmi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nature and modified)of phytosterols on growth performance,carcass characteristics,tissue composition and meat quality of ducks.Five hundred and forty 1-day-old Cherry Valley duck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dietary treatment groups,and each group had 6 replicates with 30 ducks per replicate.The ducks were fed with a basal diet in the control group(C);basal diet supplemented with 20 mg·kg-1phytosterol A in the test group(I);and basal diet supplemented with 20 mg·kg-1phytosterol B respectively.The experiment lasted for 42 day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phytosterols decreased F/G in the early phase(P <0.01).Compared with phytosterol A,phytosterol B improved average body weight of the 21-d ducks and the average daily gain(ADG)in the early phase,and decreased the average daily gain(ADG)in the later phase.Both types of phytosterols decreased cholesterol content in liver of ducks,15.92%(P <0.05)and 24.57%(P=0.01),respectively.Phytosterol A decreased the drip loss of 24 h and 48 h of breast muscle(P <0.01).Sup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phytosterols 20 mg·kg-1in basal diets had no effect on intramuscular fat,subcutaneous fat thickness,moisture,crude fat,crude protein and pH of muscle(P >0.05).The results implied that supplementation of phytosterol could decrease cholesterol content in liver of ducks,and supplementation of phytosterol B in the early phase and phytosterol A in the later phase could improve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ducks.Phytosterol A could improve meat quality to a certain degree.

phytosterol,duck,meat quality

S831.5

A

1003-0174(2012)01-0075-05

2011-04-28

吴萍,女,1988年出生,硕士,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周岩民,男,1963年出生,教授,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猜你喜欢
甾醇胆固醇植物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植物甾醇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火麻仁植物甾醇含量测定及肠道菌培养对醇干预的剂量响应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GC-MS/FID法分析玉米胚芽油中的甾醇和甾醇酯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