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民生新闻要『三善』

2012-11-21 22:59孙茂春
声屏世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琐事舆论导向老百姓

□孙茂春

善于贴近群众, 发挥创造性。广播电视工作者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贴近群众,做到心与群众贴在一起, 情与群众融在一起,劲与群众合在一起,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增加自身在群众心目中的份量。在实际工作中,应将“硬”题材从“软”处着手,将大题材从“小”处切入,创造性地将关注民生的鲜活报道以亲切体现真情。泰兴广播电视台的《大众关注》在内容上关注民生新闻的同时也并不排斥硬新闻,但强调把硬新闻软化处理,寻找更小的切口、更低的视角,把时政新闻平民化,从而让老百姓更喜欢看,更易于接受。

善于发现问题,把握准确性。 发现问题,有助于找到报道的落脚点,否则,无异于打枪找不到靶心。 群众反映强烈, 需要解决的问题多。 虽然有些问题在长远的整体的和根本的方面符合群众的利益, 但有时也需要牺牲群众的部分或局部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 广播影视工作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注民生话题,不是堆砌生活中的琐碎事物,也不是单纯地还原事实,“而是通过对身边典型小事、典型细节的报道,善于发现问题,把握报道的准确性,以此推动共建社会规范体系”,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社会属性。

善于把握分寸,严肃纪律性。 监督维权应有正确的舆论导向。 应当承认, 民生新闻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琐事,如房屋渗水、看病就医、买菜购衣、就业上学、物价上涨、好人好事、服务态度、消费意识等,的确为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参照标准和行动坐标。 这是好事,然而过犹不及。 老百姓在看了、听了舆论监督的节目后,悟出一个窍门:有事就找记者。 民众并不一定都是理智的思考者,况且记者所面对的民众又相对有限。有时即使是民众呼声也可能是非理性的,记者要有能力辨别部分人的意志与民意,不妄下结论。既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倾听民众呼声,又要能够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辨别哪些该报道哪些不该报道,而不是有闻必录。 媒体要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驾御能力,对发生在民众中间的事情要以新闻的标准去衡量,不能把反映民众的日常生活当成是记录民众的日常生活,淡化甚至放弃媒体的责任和义务,在民众日常琐事中“随波逐流”。

猜你喜欢
琐事舆论导向老百姓
琐事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琐事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老百姓的话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老百姓的福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