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访谈节目中的非语言沟通

2012-11-21 22:59赵娅军
声屏世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谈话眼神主持人

□赵娅军

非语言沟通是指抛开自然语言,以人自身所呈现的静态及动态的信息符号与副语言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表述系统。它包括仪表、服饰、动作、神情,还包括目光、发型、肌肤、体态、音质、音色、类语言等非语言信息作为沟通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访谈节目是以呈现真实交流过程为节目直接表现形式的节目,谈话就是节目推进的重要手段。访谈节目中人际交流的比例大、成分重。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曾做过统计:在人际交流中,非语言符号沟通占了93%,其中表情、肢体等行为占55%,音调等占33%。因此,在电视访谈节目中,非语言沟通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非语言沟通的使用技巧

形体动作的恰当使用。 有声语言不是与受众沟通的唯一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联。这些形体动作的正确使用在访谈节目中十分重要。比如表情可以缩短双方心理距离,融洽现场气氛;手势可以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体态可以传递静态信息。访谈节目主持人应该正确使用这些副语言。然而,在电视屏幕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有些主持人在副语言的使用方面存在着不足,一是太过拘谨,不自然;二是把人际交流无限扩大,忽视了大众媒体的传播范围和影响。

诚然,主持人作为自然人,生活中的副语言有失规范无伤大雅,最多影响个人形象和气质。然而在工作状态中,作为大众传播者的节目主持人使用的副语言就应该有所讲究,不能将生活状态完全搬到屏幕上,而是必须得体、准确。当然这种得体准确都应该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不能矫揉造作。同时在镜头前应收敛自己生活中的大幅度的体态动作,但是如若因为要控制就失去自然,那就舍本逐末了。

在采访和谈话过程中,主持人应该和谈话对象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近,尤其不要轻易进入15 厘米以内的亲密区域,以免侵犯嘉宾的私人空间,引起嘉宾的反感。同时,不要过远,过远会让人觉得你遥不可及、生分、不亲热。

表情是指眉、目、鼻、嘴组成的“三角区”和脸上的肌肉、脸色等对于情感体验的反应动作。表情的核心是目光和微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的正确使用至关重要。眼神是人和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因为它是人身的焦点。采访和谈话中我们应该加强与谈话对象的眼神交流,多数情况下,眼神和面部表情、语气等要配合使用。比如认同时眼神应该是信任的;质疑时眼神应该是询问的。惟其如此才能体现谈话中主持人的“真实”参与,而不是敷衍和表演。

有人说“学会忘记,这是生活的技术;学会微笑,这是生活的艺术”。主持人必须学会微笑这门生活的艺术,这种微笑不应该是职业的、刻板的,而应该是真诚的、真挚的,应该是与谈话对象在情感上真正实现共鸣后自然流露出来的。听的时候要会微笑,说的时候也应该微笑,即使有时问题很尖锐,但主持人的态度不能尖锐。提问是工作的需要,是为了了解真相,去伪存真。主持人在提问时态度应该是平和的,不能咄咄逼人,颐指气使。

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在听到和讲到令人感伤的话题时,是忍住眼泪、平静情绪还是潸然泪下、自然宣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总之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眼泪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访谈节目中。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应该如何处理流泪问题呢?其实不管是陪着嘉宾唏嘘感叹还是安抚宽慰,只要是情之所至,都是合理的处理方式。

辅助语言的专业使用。 辅助语言主要是指有声语言表达时相伴而生的节奏、音调、音量、音质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专业使用有声语言工作的主持人来说,这些内容是再熟悉不过了。在主持访谈节目的过程中,主持人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些辅助语言。比如在嘉宾谈伤感话题的时候,如果我们还要继续这个话题就应该在接话时延续嘉宾较低的音量,较缓的节奏。如若我们想终止这个话题或者要以乐观的态度感染嘉宾就需要提高音量,加快语速,改变语气。

用心聆听的自觉使用。 聆听不是提问,不带有任何语言符号,但是这种看似很简单的非语言沟通在人际交往中意义非凡,同样在访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抽样统计,陈鲁豫在《鲁豫有约》和《说出你的故事》中聆听的比例大都超过节目总时长的50%。聆听不仅能够使嘉宾感受到来自主持人的尊重,更有利于交流形成“回声”,构建起和谐的交流场。聆听体现着自信,更体现着主持人对嘉宾无言的信任。所以会聆听,是访谈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殊素质。

有的访谈节目主持人不能认真地听人讲话,不顾交谈者的身份、年龄、心态、生活背景、情绪等语境因素,不顾话头、话尾,无理插入事先设计好的话语,似乎在强行推销、在生硬灌输,令人反感。还有一些主持人不去听懂、理解对方说什么,只是自顾自地答话或说话,导致承接的话语不合逻辑、违反常理,语义断裂。还有个别主持人喜欢随意打断嘉宾的话语,强行加入自己所谓的“真知灼见”,冒充专家。

聆听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姿态,听是为了进入更深层的采访。陈鲁豫曾说过“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应当是一个良好的聆听者,这里的听,并非单指耳朵的听,更指用心去听”。主持人在听的时候要带着脑子耐心听、热心听、专心听、虚心听。耐心地听就不会影响情绪破坏交流,热心地听能激起诉说者的热情,专心地听就能理清思路抓住重点,虚心地听体现着良好的品质和教养。

非语言沟通的使用雷区

非语言沟通具有文化隶属性。 受不同的文化影响,人们对颜色的感觉也不相同。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很受欢迎,而在非洲,如尼日利亚,红色则被认为是一种不吉利的颜色。不同地域、民族的人对颜色的喜好及感受大不相同。这些在主持人面对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受访嘉宾时必须加以注意。不同行业对于色彩也同样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比如采访证券交易所的人员就应该避免穿绿衣服。对于女主持人来说,在节目中应穿着正确得体的衣服,切莫过于花枝招展,尤其当嘉宾也同为女性时,不要给人以“争奇斗艳”之感。

非语言沟通具有补充、调整、加强甚至代替语言信息的含义。 在访谈节目中非语言沟通不能完全代替问号。因为没有针对性的问题的提出和话题的引导,嘉宾的话语更容易陷入主观、无序。毕竟访谈节目是“定向采购”,也要讲效率,不能让嘉宾完全主导内容。“在使用大众传播的时候要考虑到它的交流性、有效性,在进行人际交流时候要兼顾它的社会性、广泛性”。①

访谈没有一定之规,真正好的访谈是一种心灵的对话,真正好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是这种心灵对话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如何能做好这一点,主持人必须带着真心去谈、去听、去体悟、去感受、去感动对方。

注释:①李杰群主编:《非语言交际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谈话眼神主持人
生命的顽强
主持人语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确认过眼神
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