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2012-11-21 10:47张腊喜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8期
关键词:复律阵发性胺碘酮

张腊喜

(公安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 荆州 434300)

持续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张腊喜

(公安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 荆州 43430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针剂与口服胺碘酮片剂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心电图证实房颤并且为首发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先注射胺碘酮针,治疗组随之持续微泵胺碘酮,对照组改为口服治疗,心电监护,在3、6、24h分别描记12导联心电图,记录平均心室率,血压及胺碘酮并发症。结果:两组在3h内房颤转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6h及24h内静脉注射组转复效果显著优于口服治疗组(P<0.01),治疗组平均转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房颤未能转复的患者心室率控制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有1例复律后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短暂性血压偏低,2例出现静脉炎,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优于口服胺碘酮片剂,并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转复时间短。

阵发性心房颤动;胺碘酮;疗效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快速房颤可致使心功能急剧恶化,诱发心绞痛甚至晕厥等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复律则容易导致心房电重构,左房附壁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系统栓塞,增加复律难度。因此,房颤尽早复律是目前医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科非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50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2岁。所有患者均经常规心电图证实为房颤,既往无房颤发作史,房颤发作时间>1h,心室率>120次/min。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除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排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及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所致的患者。

1.2方法

治疗组静脉注射胺碘酮(可达龙),胺碘酮针150mg,10min内静脉注射,然后以1mg/min微泵,在6h内复律则停止微泵,未能复律者以0.5mg/min持续24h。对照组首先静脉注射胺碘酮针150mg,随之口服胺碘酮 0.2g,3次/d,治疗过程中均行心电、血压监护,用药前及用药后3、6h及24h描记12导联心电图,转复律后心电图记载,记录转复时间、血压,未能转复患者的心室率及药物副作用,在治疗前所有患者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房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复律患者服用缬沙坦 80mg,1次/d维持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1月并且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1月后停用。未能复律者控制心室率,依据患者栓塞风险评分给以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房颤转复率比较

两组房颤转复率在3h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6h及24h内静脉注射组转复显著优于口服治疗组(见表1),房颤未能转复的患者心室率控制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有明显差异(见表2)。

表1 两组房颤转复率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P<0.01。

2.2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表2 房颤未能转复者治疗前后心室率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

治疗组出现复律后窦性心动过缓1例,予以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后心率>60次/min;出现短暂性血压偏低1例,减慢胺碘酮针微泵速度后血压恢复;出现静脉炎2例,改换肘正中静脉通道,彩超检查排除血栓形成,予以抬高肢体并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敷后治愈。

3 讨 论

房颤往往合并快速性心室率,快速心室率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变化,如果合并有基础性心脏疾病则极易诱发心衰或者心绞痛、甚至晕厥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1]。近年研究发现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h就会引起心房电重构,继而发生心室结构重构,促使房颤持续。如果房颤心室率控制不良,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导致心室扩张,收缩功能受损,所以在尽可能保证患者安全条件下快速复律或者控制心室率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2-3]。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性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快速室上性或者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它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对心脏各个传导系统及房室旁路、心房、心室潜在起搏点等均有抑制作用。胺碘酮为脂溶性药物,可以迅速进入心肌细胞发挥其药理作用,持续静脉注射胺碘酮针剂可以在较短时间达到并维持稳定血药的浓度,而口服胺碘酮片的生物利用度平均仅50%左右,口服胺碘酮治疗其血药浓度上升缓慢[4],故静脉注射胺碘酮针较口服片剂更快更有效复律及控制心室率,但是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过程中出现静脉炎副作用,为避免静脉炎,最好选择比较粗大的静脉,以防药物渗漏采用留置针方式持续注射。

胺碘酮已经为症状性房颤伴(不伴)左室功能不全或者慢性心衰治疗的一线药物,而非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在心电监护条件下,同时选用大静脉注射可以尽快转复,是一种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治疗方式。

[1]Tsang T S M,Gersh B L. Atrial fibrillation: an old disease,a new epidemic[J]. Am J Med,2002,113:432-435.

[2]Allessie M A,Konings K,Kirchhof C J,et al.Electrophysiolegic mechanisms of perpetu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J].Am J Cardiol Cardiol,1996,77(3): 23.

[3]Fareh S,Villemaire C,NaRd S.Importance of refractoriness heterogeneity in the enhanced vulnerability to atrial fibrillation induction caused by tachycardia-induced atrial electrical modeling[J].Circulation,1998,98(20):2202-2209.

[4]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工作组.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22(5):377-385.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6.002

R541.75

A

1673-1409(2012)06-R004-02

2012-03-20

湖北省卫生厅科技项目(XF10C32)

张腊喜(1976-),男,湖北石首人,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复律阵发性胺碘酮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