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终端之变

2012-11-22 05:57杨凤娇
声屏世界 2012年1期
关键词:电视机电视节目终端

□杨凤娇

现在我们怎么看电视?虽然在很多家庭的客厅和卧室里,电视机仍然固守着其传统的位置,但已经有年轻人在用电脑观看自己钟爱的电视节目。在不少城市,电视节目已经从家庭的私密空间走到了公共空间,公交、地铁上能看到“移动电视”,还有人用手机、PDA,带无线互联网络连接的笔记本电脑等其他设备收看电视节目。传统的“看电视”方式仍然在延续,但是很多人正发现和尝试着各种新的渠道和方式。研究电视收看工具的变化,能给我们不少启示,“电视终端之变”的背后,其实是电视传播业的一场革命。

电视接收终端进入“多屏时代”

常规收看终端:电视机和电脑。尽管视频终端越来越多样化,专用的“电视机”还固守在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原因在于,家庭电视机已经不仅是看电视的工具,而且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的存在具有很大的惯性,同时还融入了人们的感情,因此谁也不能武断地预言它在什么时间退出生活的舞台。电视机已经从小的变成大的,从黑白的变成彩色的,从单制式的变成多制式的,从仅仅带无线接收天线的变成带有线接口的,从模拟的变成带数字信号输入的,历经演变,电视机依然存在,并且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伙伴。

网络的普及使电视机的 “客厅霸主”地位受到威胁。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亲近电脑远胜于亲近电视,而网络资源的拓展也满足了这些用户在电脑桌前收看电视的需求。2011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增长到 3.01亿。①随着网络视频用户的急速增长和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上网”,可以说,电脑正成为电视机之外另一个收看电视节目的基础终端。

除了家庭电视和个人电脑,“公共荧屏”“移动电视”正在使电视从“私密收看”向“随机共享”拓展。家庭成员或者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共同收看,这曾经是电视节目主要的收看方式,但是城市广场、城市建筑上的楼宇电视,以及城市公交、地铁等场合中出现的移动电视等,突破了电视收看的家庭模式。公共荧屏、移动电视,这些电视终端在外型上、功能上与传统的电视机差异不大,但是在信号传送方式、收视人群构成上存在差异,由于其覆盖能力还在上升阶段,也成为电视终端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互联网电视机。2009年以来,国内各电视台纷纷开办网络电视台,包括中国网络电视台、上海网络电视台、浙江广电旗下的网络电视台新蓝网、安徽网络电视台、湖南广电旗下的网络电视台芒果TV等等。在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阶段,各家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曾经非常重视扩大收视覆盖面,借助网络电视台,一些省级电视台进一步淡化地域特征,竞争更广阔的市场。

这些网络电视台都能以计算机为终端收看节目,用户可以在线观看。有些网络电视台提供了专门的客户端软件方便用户。一些厂商揣测网络电视带来的商机,研发相关的用户端产品,催生了新型的电视机,比如互联网电视。从2010年3月起,创维、海信等终端厂家已经分别与CCTV、上海文广和杭州华数三家牌照商取得合作,发展网络电视。这种电视机放在家庭客厅里,使用起来可能跟普通电视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它连接的不是有线电视接口,而是互联网。这类终端产品可以使互联网用户获得类似于传统有线电视用户的方便,但是三网融合的前景使得任何仅面向“一网”的电视终端都有局限,而互联网电视机又没有传统电视机的惯性基础,因此功能单纯的互联网电视机,用户前景有待观察。

手机电视终端。中国手机用户高速增长到今天已经近乎普及,各类业务运营商都不能不觊觎这个庞大的用户群,手机电视也应运而生。一些新生的电视机构也把移动电话用户作为自己开拓市场的一个方向。比如新华社举办的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CNC是一个以跨国播出为主要特色的新闻电视台群,拥有CNC中文台和英语台两个频道,主要通过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等渠道在海外播出。2010年7月16日,新华社在苹果手机系统推出新华社手机电视台。另如,广电部门与电信部门合作的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手机电视,目前可传输多套广播电视节目和数据业务,包括 CCTV-1、CCTV-5、CCTV-新闻、“睛彩电影”和所在省、市提供的节目。

笔者调查发现,真正常态的手机电视收视群还相当有限。手机电视的用户规模,一方面是受到节目供求关系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移动通信渠道的网络带宽有限有关,并且流量成本和价格偏高。客户移动网络带宽的拓展,以及网络流量价格的下降,将有利于手机电视用户进一步大规模的扩展。

电视接收终端的拓展。其实,不仅仅是电视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已经成为收看电视的工具,其他很多带有信号接收功能的屏幕终端也成为电视接收终端。比如,CMMB通过一个点到面的广播式网络向7英寸以下的小屏幕手持终端随时随地提供内容服务。除了手机,用户还可通过PDA、MP4、GPS、数码相机等多种小屏幕便携设备来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相比其他局限于手机接收的手机电视(如TMMB),CMMB因为进入到手机以外的多种终端市场而获得竞争优势。

变化中的现实和未来超出我们任何一个人的认知所及,富有创意的厂商和客户几乎可能拓展任何带有视音频功能的终端设备的电视收看功能,比如苹果公司的iPad、iPhone,其他公司的相机摄像机产品等,都能扩展成为电视接收终端。

未来电视业务终端的猜想

电视终端设备的多样化发展有两个前提,一是电视信号数字化,消除了各类电子信息的藩篱;二是宽带的普及和使用价格下降,使得多种多样的宽带应用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大胆设想:未来,任何一个带有电子信号接收功能的荧屏,都有可能成为电视业务的终端。

未来的电视终端可能有“家用”和“个人用”两类。“家庭电视终端”方面,会不断追求完善的影音娱乐功能,可以预测,未来的家庭电视终端,可能成为“家庭终端”的一个部分,实现影音播放采集、视频通信、环境信息管理控制等多功能的融合应用。

而在家庭共用终端之外,最能激发人们想象力的是包含了电视终端功能的“个人信息终端”,集电视收看、网络电脑、视频电话和信息搜集、控制处理为一体的“个人信息终端”。它是多媒体融合的终端,可以实现看电视、读书、听音乐、看电影和其他你可以想象的媒体业务。它同时又是一个多用途的助理或者个人秘书,实现视频通信与交互、影音采集、编辑与传输、远程控制。这种多业务融合,有可能是由复合功能的单一设备实现,也有可能通过一个便携的、带有网络通信和信息管理功能的“个人信息处理器”,加上一个可以安装软件的多媒体终端实现。

“个人信息终端”也许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猜想。几乎每一家重要的信息终端产品厂商,都在其产品中加入多媒体功能,比如时下弥漫全球市场的“苹果热”,不能不说是与其实用、好用的多媒体功能有关的。理论上说,这些产品都能成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但是这些产品也不会是单纯的电视节目终端,而是不折不扣的多应用终端。

从电视终端之变看电视业前景

电视终端的变化是信息传播业发展趋势带来的必然结果。电视终端之变的背后,是技术的进步和媒体的分化、融合。网民和电视观众由分化而聚合,电视和互联网由竞争而融合,这必将重写媒体竞争格局。电视媒体的传播模式也发生着改变,传统的模式是电视台制作播出节目、大众被动收看,现在则向电视机构与大众通过在线和离线相互作用的互动模式演变。

电视业务终端的变化也预示着电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在庞大的无障碍的大信息网络上,会有更多更丰富的业务和应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播将更畅达;专业的电视机构和电视人,会面对更多的机会,也需要开拓更广阔的空间。电信服务商、互联网服务商甚至个人,都可能进入“电视业务”供应市场,电视市场正在由供给方主导向受众主导转变。各方都进入视频内容服务领域,对于拥有最丰富的视频资源的电视业来说,有机会,也有挑战。

视频资源的生产更趋大众化。电视业发展经历的前几十年,可以称为“视频紧缺”时代,视频产品的生产和传输几乎由专业的电视机构把持和包揽。而现在,视频采集设备走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也能采集和制作视频内容,视频网站、个人博客、播客如雨后春笋,都可以成为多媒体内容传播的渠道。在合法和合规的前提下,也许大家都可以成为视频节目信息的提供者、采集者、交互者和共同生产者。现在的“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资讯到底如何区分?也许卫星、地面无线、有线等渠道构成的连通起来的大网中,林林总总的视频内容都具有类似的“PID”(节目标识码),只有品牌、规模和影响力的区分。

各种各样的电视终端,改变着受众的收看方式:从同步收看到随机收看,从线性收看到回看、点播,从单向广播到交互传播,电视传播业的服务模式将不断丰富,对电视业的传统运营模式会产生重要影响。未来的电视业务如何发展,业务的主要收入如何获得,这些都需要从业者研究和实践。

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 t20110719_22132.htm l。

猜你喜欢
电视机电视节目终端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钻进电视机里的人
电视机
神奇的电视机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