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骨科内固定中的应用

2012-11-23 09:13付卫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伪影骨关节骨科

付卫光,丁 军,张 宝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放射科,吉林 长春130033)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计算机处理数据能力的大幅提高,骨科内固定手术量呈日益上升的趋势,CT工作站在三维重建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方面逐渐完善。在临床就诊治疗后对病人的术后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诊断学意义。而MRI对于金属过于敏感,显示骨质结构亦弱于CT,遂笔者收集了20例骨折内固定去金属伪影的病例,探讨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骨科内固定手术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搜集20例骨关节损伤内固定术后病例资料,包括骨折、脱位、间盘突出等。均为男性。年龄18-74岁,平均40岁。其中脊柱骨折9例、颌面部骨折5例、四肢长骨骨折6例。

1.2 扫描方案

采用Toshiba Action16螺旋CT扫描,根据定位像选定感兴趣区,并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扫描条件进行螺旋扫描,(扫描条件:16排东芝螺旋CT,120kv,扫描层厚1mm,重建层厚1mm。)在 Vitrea2工作站上分别进行MPR、SSD及去金属伪影,任意方位切割并加以伪彩,获得感兴趣区骨关节及内固定物立体结构图像。

2 结果

轴位(横断面)可清楚的显示金属固定物在每个水平的位置和大概邻近关系,但沿金属走行有较大伪影。相比之下,MPR从多种角度(冠状、矢状)清楚的显示骨关节、软组织与固定物间的关系。适当的增加MPR的厚度,图像降噪,可以略微的降低伪影。但是过度的增加厚度则会导致图像重叠,从而影响观察。

图1 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

表面遮盖显示:SSD有时可提供金属器械与骨的关系,对解剖部位的直观视图上很有帮助,他们能显示易在多层面重建上被忽略的金属器械周围的骨折。而3D去金属伪影成像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此方面的不足。

通过对20例病人的CT螺旋扫描显示内固定部位手术复位情况对比,其中20例去金属伪影技术在内固定钢针骨内的走行、内固定物与骨的紧密关系、骨质的愈合情况等多方面均使诊断更加明确,对临床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3 讨论

CT图像上的金属伪影取决于金属内在的一些特性参数,如密度、厚度及形状等。其他一些重要的参数与扫描器相关,如图像采集、重建参数。在图像重建与后处理中:用普通CT对金属植入物检查时进行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已为人们所认识。一些作者证实重塑的图像减少了金属伪影,增加了信噪比。多层面重建大大增强了各种类型金属器械周围结构的显像能力。由于成像平面可以调整适应缺损的方向,故当评估骨皮质的连续性时,多平面重建能提供更精确的信息[1]。

图2 L3椎体骨折内固定术后

MPR无论对骨质结构还是软组织显示都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重建技术,沿金属物长轴显示可以充分评价固定物及邻近关系,但不直观,没有立体性。而且与轴位图像一样有明显的金属伪影。即使适当的增加MPR的厚度,也只是使伪影略微减少。

SSD显示表面解剖关系比较直观,金属伪影少于前者,但对内部层次显示欠佳[4,5]。去金属伪影技术直观的显示了骨关节与固定物的关系。基本无金属伪影,再用不同的色彩分别显示,突出了固定物的立体形态。对指导临床医师的固定器选择及放置的准确性,以及手术效果、复位满意程度的评价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但其亦有本身的局限性,如骨质的细节显示要弱于MPR。

内固定技术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了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术后感染、瘢痕、内固定失败等[2、3],严重者需要二次手术纠正,术后及时评估手术效果成为临床医师倍加关注的问题,因此影像检查内固定物位置是否满意尤为重要。自1998年多层螺旋CT在北美放射学会(RSNA)上首次退出至今,CT三维成像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直观的显示了骨折部位、类型、走向、范围及关节脱位等情况,正确的评价了骨关节损伤程度,这是普通平片及二维CT难以实现的诊断技术之一[6]。

综上所述,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骨科内固定手术中的诊断中取得了优异的表现,弥补了 MPR、SSD的不足。各种重建方式的互补,才能充分满足临床需要,全面的发挥出其诊断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1]张 峻,侯筱魁,王以友,等.三维CT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脊柱脊髓杂志,1998,8(5):242.

[2]戴力扬.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J].颈腰痛杂志,2002,23:257.

[3]Gundry CR.Imaging of the postoperative lumbar spine[J].Spine State Art Rev,1995,9:211.

[4]林明侠.三维CT重建技术在脊柱骨折与疾病中的应用[J].应用骨科杂志,2001,7:267.

[5]李惠民,于 红,肖湘生,等.颅内血管CTA综合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97.

[6]蔡靖宇,朱庆生.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肱骨近端以为骨折分型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2):192.

猜你喜欢
伪影骨关节骨科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80例常规颅脑MRI伪影分析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1.5T磁共振成像伪影的探讨
成年女性是类风湿骨关节病的高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