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2-11-23 07:06权中会赵献军张国士吕长荣马新武
中国兽医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贝西虫病贝斯

权中会,魏 莉,赵献军,张国士,吕长荣,马新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宠物医院,陕西 西安710065)

本宠物医院临床上常遇到以溶血、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犬病,经临床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犬吉氏巴贝斯虫病。报告如下。

1 流行情况

1.1 流行季节 2010年本宠物医院共诊治犬吉氏巴贝斯虫病64例,各月份病例分布数见表1。

表1 2010年1月~12月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病例分布

由表1可见,该病高发时间为4~11月份,以春秋季节较多,秋季(9月、10月和11月)尤为严重。秋季病例占全年病例的69.7%。

1.2 发病年龄 3月龄以下犬未见发病,4~11月龄犬,占26.56%(17/64);1~2岁犬,占32.81%(21/64);3~5岁犬,占25%(16/64);6~8岁,占9.38%(6/64);9~11岁,占4.69%(3/64);12岁,占1.56%(1/64)。

2 临床症状

该病常呈慢性经过,一般病初体温升高到39.5℃~41℃,持续3~5d后转至正常,5~7d后再次升高,呈不规则间歇热型。犬精神沉郁,不愿活动或活动时四肢无力。高度贫血,结膜苍白,有的黄染,食欲减少或废绝。尿呈黄至暗褐色。有的犬触诊脾脏肿大,肾(双侧或单侧)肿大且疼痛。其他的症状还有消瘦、腹水、支气管炎、出血性紫斑和肌肉疼痛等。

3 诊断

3.1 病原检查 采病犬血液涂片,瑞-姬氏染色后镜检。吉氏巴贝斯虫寄生在犬红细胞内,虫体很小,多小于红细胞的半径,虫体呈多形性,有环形、椭圆形、圆点形、单梨形、小杆形,偶尔可见十字形的四分裂体和成对的小梨形虫体,以圆点形、环形及小杆形最多见。圆点形虫体的直径为0.5~1.5μm,为一团染色质,深紫色。环形虫体,为浅蓝色的细胞质包围一个空泡,带有一团或二团染色质,染色质位于虫体的边缘,着色较深,呈紫红色,而虫体的大部分着色较浅,虫体直径为1.5~2.5μm。小杆形虫体的宽和长分别平均为1.5μm和2.08μm,两端着色较深,中央着色较浅,呈巴氏杆菌样。偶尔可见大于红细胞半径的椭圆形虫体。在一个红细胞内可寄生多达1~16个虫体,但以寄生1~2个虫体较多见。图1为典型的犬吉氏巴贝斯虫形态。

图1 红细胞内的犬吉氏巴贝斯虫

3.2 血细胞计数 病犬的红细胞、血小板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严重贫血犬血液中可见到有核红细胞。

3.3 生化检验 大部分犬的生化检验结果正常。有些病情严重的犬后期可出现血清总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总二氧化碳降低,提示有肝肾功能障碍。

4 治疗

4.1 抗虫 贝尼尔3.5~5.5mg/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疗程根据犬血液镜检结果及病犬体况酌定。4.2 输血 对严重贫血的犬,选择血液相合的健康供血犬,按20mL/kg体重给患犬输血一次。

4.3 对症治疗 酌情使用抗菌、抗酸中毒、补液、保肝、抗贫血等药物。

治疗64例病犬,临床治愈59例,治愈率92.19%。死亡5例,其中2例因继发肾脏功能障碍而死亡,2例因继发严重肝功能障碍引起腹水而死亡,1例因继发呼吸道感染而死亡。有10.9%(7/64)的病例临床治愈后出现复发,经再次治疗后痊愈。曾有1只犬1年内先后3次发病。

5 典型病例

拉布拉多犬,2岁,公,体重30kg。主诉:一周前发现犬尿液黄,精神不振,厌食;身上曾发现有蜱。

检查:体温40.2℃,结膜苍白,尿呈褐色;红细胞2.2×1012/L,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压积17.6%,血小板35×109/L,嗜酸性粒细胞0.07×109/L,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红细胞平均体积80.0fL,高于正常参考值;血液镜检发现吉氏巴贝斯虫。综合判定为犬吉氏巴贝斯虫病。

治疗:(1)贝尼尔120mg,用注射用水配成1%溶液,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3次。(2)犬全血500mL,1次静脉注射。(3)生理盐水250mL,头孢曲松钠3g,654-2 2mL,混合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5d。(4)复方盐水50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4d。(5)糖盐水250mL,维生素B125mL×3,维生素C 2mL×5,肌苷2mL×5,混合静脉注射。从第2日起,每日1次,连用4d。(6)酌情使用止血敏,维生素K3,止血芳酸、促红细胞生长素、补血肝精、5%碳酸氢钠等。治疗5d后出院,精神、食欲、体温、尿液颜色恢复正常。第49天复诊正常。

6 小结与讨论

西安地区临床上发现的犬巴贝斯虫病病原为犬吉斯巴贝西虫,这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相同[1],未见到大型的犬巴贝斯虫和韦氏巴贝斯虫病原。该病多发于有蜱的地区,在蜱的活跃期(春、秋季)疫情严重。所以预防本病主要应做好防蜱灭蜱工作,有效切断中间传播环节。

三氮脒是临床上治疗巴贝西虫病应用较广泛的药物,它能有效减少血液中虫体数量,使病犬临床痊愈。戊烷脒、二丙酸咪唑脲和其他药物(硫酸喹啉脲、锥虫蓝、潘他米丁、氧二苯脒和帕伐醌),也在不同程度上成功治疗梨形虫病的临床症状。氯林可霉素、甲硝哒唑、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和阿托伐醌等在对吉斯巴贝西虫测试时也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这些药物只能缓解临床症状,几乎很少可以达到彻底杀灭血液寄生虫的作用[2]。

外部治疗和宿主的自身免疫反应都不能完全清除犬体内寄生虫的感染,因此,犬一旦被感染就会成为潜在的保虫宿主和慢性携带者。少量虫体的刺激,使机体处于带虫免疫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3],但在应激、免疫功能下降等条件下,有的犬会发病或复发。

[1]朱兴全.小动物寄生虫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5-208.

[2]Friederike Kramer.犬巴贝西焦虫病-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J].董龙,刘张艳,译.宠物医师,2010(2):64-67.

[3]高得仪.犬猫疾病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116-117.

猜你喜欢
贝西虫病贝斯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牛卵形巴贝斯虫吉林株HSP70基因的扩增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
犬韦氏巴贝斯虫病的流行与诊断
一节钢琴课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贝西默老师的钢琴课
规模场奶牛新孢子虫病感染调查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一例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