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当好河南交通厅长

2012-11-28 10:13
廉政瞭望 2012年11期
关键词:交通厅锦城厅长

10月9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原厅长董永安涉嫌受贿罪一案在许昌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他也成为了16年来,继曾锦城、张昆桐、石发亮之后,河南省交通厅的第4个落马受审的交通厅长。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5000公里,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对于一个经济并非最发达的人口大省,这是奇迹,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意味。

艰难的人选

董永安于2010年12月下旬落马,河南交通厅长的职位也空缺了半年之久,中间曾引发不少猜测。媒体人石述思认为,这里已经成为贪污腐败的“重灾区”,这沉重打击了组织的信心,有关部门需要加大监控力度,人选自然也是千呼万唤。

客观来讲,曾、张、石三人都是专业型干部,本事过硬,有魄力,为河南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在他们连续出事后,河南省交通厅的干部们感叹:“以后,交通厅宁愿要一个专业不过硬而政治上过硬的领导,也不能要一个专业过硬而政治上不过硬的厅长。”

曾锦城据传是曾国藩的后人,他从养路工、技术员做起,先后担任过河南省新县公路段段长、许昌地区交通局副局长,可谓是从基层一路干上来的。曾锦城刚到交通厅工作时才38岁,是河南省最年轻的厅级干部。他在交通厅任职期间,首创的“养路费大包干”方法,至今在河南省交通系统沿用。当时一名张姓副厅长认为曾的架子太大,看不惯,便向省里反映曾的问题。上面以“班子不团结”为由,将曾锦城调任周口行署专员,把张某交流到省建设厅当副厅长。张不服,仍一直往上反映,最終“撂倒”了曾锦城。

张昆桐的经历则和曾锦城相似,他当过平顶山的一名小矿工,一家水厂的技术员,直到成为这座城市的城建局副局长、河南省计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在交通厅任上,他提出了响亮的口号:“让廉政在全省高速公路上延伸”。

第三任“落马”厅长石发亮喜欢“现场办公”是出了名的,他不爱在办公室坐,而是“走遍了全省18个市地重要的路网建设现场”,到处“现场办公”,酒桌上定项目,谈笑间钱飞烟灭。石发亮平常喜欢戴墨镜,冬天喜欢穿风衣。他在很多场合讲话发言不拿演讲稿,往往是双手插在口袋里,侃侃而谈,甚是春风得意。

据《北方周末报》报道,郑州市委一名干部说,石发亮被“两规”后,有人在他家里发现告张昆桐状的举报信原稿,上面有石亲笔修改的字迹。因此,交通厅一直有人怀疑石发亮参与甚至主导了“倒张”活动,当时石发亮是交通厅副厅长。但石当上厅长后,张昆桐派系的人一直锲而不合地搜集材料,立誓把石发亮扳倒,并最终如愿以偿。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交通厅五任厅长中还是有唯一安全着陆者——从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空降来的安惠元。2003年2月,时任河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王笑南在宣布对安的任命是,特意讲到一点:“安惠元同志有个特点:不跑(官)不要(官)—领导同志没有哪个反映安惠元同志去跑的,去要的!”

此后,河南省交通运输系统相对平静,到2008年3月,安惠元上调河南省政府,出任省长助理兼省政府秘书长。

有媒体指出,或许是看到了空降厅长的好处,安惠元离任后河南省再次选择空降思路,时任安阳市长的董永安于2008年3月到任交通厅长,但却没有复制安的轨迹。

那么,除了安惠元之外,谁还能担起河南省交通厅长的重任?民间是猜测纷纷,其中周口市纪委书记杨正超的呼声一度达到最高,以至于他不得不出来辟谣。

杨正超是全国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标兵,人称“杨青天”,中央政治局常委、纪委书记贺国强多次对杨正超的事迹批示,要求学习宣传杨的作风和事迹。众所周知,河南历史上曾有过以包公为代表的不少清官,民间也有不少青天情结。让“杨青天”来整顿河南交通厅官场,本来是民间的一种美好愿望,但只是一厢情愿。

最终,河南省新一任交通厅长“花落”孙廷喜身上,孙在此前的身份是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他的赴任,被舆论人士认为是“勇敢地填补了这一官场高危公职空白”。孙廷喜为人较低调,上任以来没有特别大的口号和动作,但他的一举一动,估计都会成为大众的关注热点。

反腐遭遇挑战

作为全省交通建设的主管部门,河南省交通厅不仅管理着每年几十亿元的规费收入,还手握100多亿元的投资。

尤其是石发亮被“两规”之时,在河南省引起了很大震动。在此之前,郑州市公路局局长冉纲才也被“两规”,巩义市也出了交通腐败窝案。震惊之余,河南省开始在各方面进行反思。

当时,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都提出要限制交通厅大权独揽,实行“由省计委负责全省公路建设的规划;省财政厅负责管理、审批建设经费;省交通厅负责申请、使用建设经费”的“三足鼎立”式管理体制,但这被认为更多是这些单位从各自角度出发,增大自身权力范围。

其实,董永安在交通厅长任上大力抓过反腐败,在他就任第一年,河南省交通系统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就初核案件103件,立案54件,51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其中副厅长李占朝还因为涉嫌犯受贿罪被拘留,随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河南省纪委还专门成立一个调研组,研讨“为何三任厅长连续腐败”,并写出了一个据说是“内容非常丰富”的调研报告,省委常委们都在这个报告上作了批示,但这些仍没有让董永安“全身而退”。

河南省直各部门的多名干部对交通厅长位子的“高危”,有一些共同的观点:一是交通厅“钱太多”;二是这些钱怎么花都由厅长说了算;三是对于厅长职权的行使缺乏有效监管。

加上内部监督由于缺乏约束权力的有效机制手段,相关人员只能噤若寒蝉。媒体披露,河南省交通厅纪检组原组长宋长林,在退休前曾先后送走了曾锦城、张昆桐、石发亮3任厅长。他曾私下里发牢骚说:“我这个纪检组长当得很窝囊!”有人则毫不留情地指出,河南省交通系统的选人用人上已经陷入了瓶颈,各种反腐突围均遭受挑战。

2007年,河南省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王晓共成为了派驻交通厅的纪检组长,王晓共长期在省纪委信访室和办公厅工作,具有丰富的纪检工作经验,被外界认为是要进一步加大监察力度,但他也不得不表示:“我自认为是见过世面的人,但到交通厅后却成了井底之蛙。”知情人士分析,交通厅的“水太深”,“一把手”权力太大。

更值得玩味的,河南几任交通厅长的落马,在民间造成了“腐败分子带病提拔,高调反腐”的印象,“这让我们很被动”,河南省组织部门的一名干部则直言不讳。

高危的,岂止此家

郑渊洁在微博上的一段评论,给舆论提供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角度,他追问:为啥只有河南的交通厅长前腐后继?别的省的交通厅长守身如玉?还是河南反腐给力?别的地方的姑息?

以中国青年报为首的一些媒体旗帜鲜明地点出,“河南四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这个令人难堪的事实,并不只是笑柄。从曾锦成的落马开始,至今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20多位交通系统副厅级以上干部因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落马。

没有查出问题,并不表明没有问题;在位时没有任何问题的迹象,并不表明真的就是守身如玉。腐败问题上,没有哪个地方可以置身事外和沾沾自喜,没有哪个地方有资格嘲笑另一个地方。10多年前,某个“20多年没出过贪官”的地方自豪地称本地官场“百官共廉”,可这个牛皮没吹几天,神话就破灭了,当地副市长落马,而且牵出一大堆,这名官员身边的人相继出事。

穿透表象追问更深层次的问题:那些交通厅长没有出过问题的地方,交通系统和厅长们真的没有问题吗?交通厅长落马后换了新的交通厅长,就能杜绝腐败吗?原河南省交通厅办公室退休干部范麟就表示,几任厅长落马,除了石发亮,主要问题都不是在交通厅出的,但交通厅长这个职位,特别能吸引眼球。(本刊综合)

链接:

其他“连环套”落马

湖北监利县县委书记:

自1997年到2012年的16年间,该县前后四任县委书记杨道洲、杜在新、余日福、李吉高“前腐后继”,提供了一部县委书记腐败的样本。

广西武宣县县委书记:

近年来,武宣县三任“一把手”覃纪康、李启亮、彭进瑜先后“落马”,这一话题也成了当地人街谈巷议的热点。

江苏睢宁县交通局长:

2008年7月16日,江苏睢宁县交通局局长任树楼受贿案开庭审理。巧合的是,2007年底,前任局长吴朝龙因受贿罪受审,也是站在同一个被告席上。而在吴朝龙之前担任交通局一把手的王敦亚,同样是因受贿罪于1998年1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猜你喜欢
交通厅锦城厅长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刘志杰接受采访时说 汲取奋进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人物志
长江银兴影城西安御锦城凯德广场店
人物志
锦江春色
达夏甫:新疆畜牧厅老厅长(1950—1960年)
五律·诗朋春宴锦城
高官腐败频发的场域
成都锦城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涉水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