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2-11-30 07:27梁志忠谭华清杨志远高丽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31期
关键词:负面经皮溶栓

梁志忠 谭华清 杨志远 高丽红

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湖南娄底 417000

微创介入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梁志忠 谭华清 杨志远 高丽红

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湖南娄底 417000

目的 研究微创介入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微创介入治疗的观察组和溶栓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心脏功能和负面情绪。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T段抬高程度、HAMA评分、HAMD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微创介入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脏功能,缓解负面情绪,是急性心肌梗死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

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溶栓治疗;负面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症,近年来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逐步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在此为了进一步探讨微创介入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下列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5月30日~2011年5月30日在本院就诊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男性47 例,女性 33 例,年龄(43~61)岁,平均(49.16±6.21)岁,起病2~9 h,平均(3.98±0.48) h;对照组 80 例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其中,男性 49 例,女性 31 例,年龄(42~62)岁,平均(48.99±6.82)岁,起病 2~8 h,平均(4.23±0.52) h。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情况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

1.2.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氯吡格雷片300 mg口服,疼痛剧烈者给予吗啡2~4 mg静脉推注。治疗时进行股动脉穿刺,置入6 F动脉鞘管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冠脉梗阻的部位和范围,然后给予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术后,所有患者给予氯吡格雷片7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维持 1年。

1.2.2 溶栓治疗 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氯吡格雷片300 mg口服,疼痛剧烈者给予吗啡2~4 mg静脉推注。100 mL 0.9%NaCl溶液中加入尿激酶2 000 000 U,静脉滴注,30 min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相关指标 治疗后24 h,行心电图检查判断ST段抬高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射血分数(LVEF)。

1.3.2 负面情绪相关指标 采用HAMA量表评价抑郁情绪、HAMD量表评价焦虑情绪、VAS量表评价疼痛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

观察组ST段抬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合对照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观察组合对照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总例数(n)ST段抬高程度(mm)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mm)射血分数(%)观察组对照组80 80 t值 P值0.031±0.005 0.182±0.042 10.413<0.01 52.41±6.62 42.51±5.21 6.823<0.05 57.41±6.68 50.04±5.31 5.532<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面情绪情况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类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1]。其中,诱发心肌梗死的原因包括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裂、情绪剧烈波动、冠状动脉强烈痉挛等。该病通常有典型的持续性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的临床表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的心电图表现[2]。传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式是镇静、止痛、抗凝、溶栓[3]。相关研究显示该类疗法虽能明显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但是由于溶栓时间和溶栓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并发症较多,总体治疗效果不理想[4]。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负面情绪情况(±s,分)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负面情绪情况(±s,分)

组别 时间 HAMA评分 HAMD评分 VAS评分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3.41±6.46 25.21±3.32 44.18±6.25 38.34±4.51 39.41±4.16 19.45±2.23 38.83±3.94 24.21±2.32 7.29±1.24 2.96±0.58 7.41±1.19 5.72±0.71

近年来,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被逐步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冠状动脉血供、改善心肌供血[6]。通过本研究,采用微创介入治疗的患者治疗后ST段抬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进一步分析心肌梗死引起的负面情绪可知,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PCI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焦虑和抑郁,对于改善应激状态、恢复心肌血供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微创介入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脏功能,缓解负面情绪,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1]陈健.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295-296.

[2]罗玮,崔博,孙根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血清TNF-α及hs-CRP对判断预后的意义[J].天津医药,2011,39(12):1112-1115.

[3]吴士礼,包宗明,张恒.血浆脑钠尿肽及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J].心脏杂志,2007,19(1):60-61.

[4]尹建,徐强,司良毅.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冠脉相对于静脉使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0):974-977.

[5]张庆胜.急诊介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459-460.

[6]陈少青,张月兰,郭 亮.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人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12,5(4):33-35.

Clinical study of PCI in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LIANG Zhizhong TAN Huaqing YANG Zhiyuan GAO Liho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Central Hospital of Loudi City in Hunan Province,Loudi 417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CI in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Methods Patients with AMI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patients were given PCI)and control group(patients were given thrombolytic therapy).Then cardiac function was detected and negative emotions were observed.Results ST segment elevation level,HAMA,HAMD,VA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LVEDD,LVEF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PCI which can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alleviate negative mood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AMI.

AMI;PCI;Thrombolytic therapy;Negative emotions

R542.2

A

1674-4721(2012)11(a)-0048-02

2012-07-30 本文编辑:魏玉坡)

猜你喜欢
负面经皮溶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