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体育活动的服饰文化研究

2012-12-06 13:42刘代娜
体育教育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马球服饰体育

刘代娜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唐代体育活动的服饰文化研究

刘代娜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唐代体育活动种类繁多,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其不同阶层人士在体育活动中的服饰风格都会随着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各具特色。从体育服饰以适应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服务于运动中的人为主要视角,分析了体育服饰在国力强盛、经贸发达的唐代所独具的审美倾向和文明特质。

唐代;体育活动;体育服饰

1 唐代体育与服饰的发展概况

1.1 唐代体育

公元618年,隋灭,唐王朝建立,在随后长达一百三十余年的唐代统治期间其政局稳定,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频繁,而且统治阶级也积极倡导并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中唐太宗、唐玄宗都是中国古代积极参与体育实践的封建皇帝,他们倡导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体育活动,如骑射、马球、竞渡、拔河、角抵等项目,都对当时体育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统治阶级也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与邻国积极发展对外交往,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中外之间的体育交流。

1.2 唐代服饰

唐朝当时国力强盛,尤以陆路和海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为盛,并与朝鲜、越南、日本、波斯等国家友好往来,同时又与周边的突厥、吐蕃、契丹等民族和亲,使唐代的社会生活融入了更多的异国元素,从而使品类多、善变化的唐朝服饰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与浪漫风格。

2 唐代军事体育活动中的服饰

唐代承袭北周、隋以来有效的统治政策,在军事上实行了兵制改革并推行武举,这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武艺的发展,也同时带动了击球、蹴鞠、射箭等军队体育活动的盛行。所谓军队体育就是指军队或国家在军中组织的体育活动,是以军事训练为目的的“军中戏”。

2.1 击鞠(马球)

唐代击鞠的兴起,源于唐太宗的倡导。太宗皇帝旨在通过打球来提高骑马技术,从而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又因这项运动极具观赏性和对抗性,既可以用来练兵,又可供平时娱乐,所以也深受皇室贵族青睐,唐朝的多位皇帝都深爱这项体育活动。例如,唐中宗李显多次率领文武百官亲临梨园亭球场观看马球赛。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常与御林军将士在骊山华清宫外舞马台的球场上驱马打球,并在天宝六年十月(公元747年),以马球为“用兵之技”,诏令全国军队开展马球运动。此外,唐太宗的“令习打球”和之后唐玄宗的“示于天下”的主张,一方面不但推动了唐代马球在军队乃至全国的普及与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示了此项运动在军队中的使用价值和统治者的嗜爱程度。

唐代,人们的穿着以“合乎礼”为行为规范,服制典章也有等级标志,各品级官服在颜色、材质和衣服纹样上均有严格的区分。马球作为唐朝最盛行的运动项目,其运动时的衣着也因人物和环境需求的不同而各异。但由于马球只是一种娱乐活动,古人也没有现代体育比赛的概念,所以不会较严格的明确规定打球时应穿何种样式的球衣。在军中,马球虽作业余练兵与娱乐之用,但将士若身着戎服铠甲之类的衣服参加活动,在骑马打球时就显的沉重笨拙,不能满足马上剧烈运动的要求。从现存最直观的文物资料反映的信息来看,当时打马球穿的服装都是紧身衣裤,融入了很多胡服简约的风格。如,陕西省博物馆发掘的《唐章怀太子墓壁画打马球图》所描绘的场景中,可以看到马上打球者头束软角幞头,穿着做工精细丝制的“短胯袍衫”,衣服为圆领缺袴袍衫或翻领对襟胡服,均是窄袖,紧身;腰佩带,领、袖及襟不缘边,衣长至足,裤子也不肥大,脚踏绯尾短乌皮靴,左手执马疆,右手执堰月形球杖,由此可推断这应当就是当时打马球所穿的球衣。这些融入典型异域特色的蹀躞带、乌皮靴等配饰,使人整体显得更为潇洒、精干。但是,他们打球时所穿着的球衣是否相同或相近,史书文献上尚无发现有记载,所以我们今天也无法得到确切的结论。

2.2 射箭

从隋唐时期所使用的兵器上可以看出,唐代重射,因而弓矢的结构和规格精良,射手的衣甲也轻巧精致。据《唐六典》所记,弓有“长弓、角弓”等四种;弩有张弩,角弓弩七种;箭有竹箭、木箭等四种。据《大唐开元礼》载:“大驾卤薄,自清游队以下诸位将军并平巾帻,紫两裆,大口裤锦螣蛇”。其实,整件的唐代铠甲形制的实物目前还没有,但可以从唐代的壁画及陶俑中见其整个形象。在敦煌,156窟出土的名为“射手”的晚唐壁画中可以看出,当时射手戴盔并连顿项护颈,并身穿前后相联有纽襻的俩裆甲后垂一鹘尾,着腿裙,右佩胡禄,左佩弓袋,腿裙有流苏装饰。此装束贴身精巧便于骑射,也符合唐代短后衣的甲式风格。

3 宫廷体育活动中的服饰

在中国古代社会,凡是一个新的王朝建立,确定本朝运用的历法和崇尚的颜色,以证明自己统治天下是顺承天意、合乎天德,史称这种举动为“改正朔,易服色”。唐代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后,经过反复更改,正式形成了黄、紫、朱、绿、青、黑、白构成的服饰颜色序列,成为了封建社会结构的等级标志。而唐代宫廷体育活动作为上层社会中最为自由、灵活和广泛的体育组织形式,在运动时其着装也自然不能超越社会服色制度之礼的规定,而且衣服的款式和颜色也随人物的等级、性别和运动项目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1 “鞠类”运动的服饰

击球即“击鞠”运动,是唐代宫廷最盛行的球戏之一。以击鞠形式的体育运动以其特殊性也影响着唐代服制规定,据《宋史·礼志·打球》载:“其两朋官(朝廷官员)宗室、节度使以下服异色衣,左朋黄,右朋紫,打球供奉官左朋服紫,右朋服绯”。这里的“朋官”就是同皇帝一队的球员,因其皇帝在任何场合都着黄色,所以朋官也得着黄衣,即使打球的队员都是平日里朝廷的高官大臣,但是标志等级权威的黄色,平时是不能随便穿的。在日常生活中,唐代妇女积极从事各项娱乐活动包括骑马、射箭、拔河、打球、荡秋千、划船、斗百草等,她们有单独公开的社会活动,甚至可以结社,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中宗的皇后韦氏及其女儿安乐公主都曾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唐代社会制度开放,妇人裤衫束带乘马行与男性没有差别,也不会受到指责。据敦煌217窟出土盛唐时期壁画以及陶俑,可观骑马女子头戴惟帽下复有面帽,身着紧袖内衣,加半袖短衣或覆膊裲裆,脚踏红锦靴子。由此可看出当时妇女传统的着装变得合体、紧瘦、与人体结构较为适应,妇女的服装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开放观念的影响,出现袒胸形象。这一切都说明唐代妇女所受到的束缚明显小于其他时代。

3.2 棋类活动中的服饰

唐代棋类游戏盛行,主要有围棋、象棋、双陆棋及弹棋等,由于棋戏是一项技艺博深的文雅运动,所以深受唐代文人学士、宫娥仕女、达官贵人乃至皇帝所喜爱。双陆棋作为棋戏的一种在唐代也广为盛行,当时上起宫廷,下至民间,都很喜好这项文雅运动,北宋人所摹《唐人双陆图》中就描绘有二侍女服男式袍,束革带,垂双鬓,神态专注下双陆棋的场景。棋戏是一项文静儒雅的运动,从现有的史料和藏品画卷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人们在此活动中的穿着习惯于收敛个性,服饰趋向于内向、内倾的特点,基本上也是以宽大、保守的儒服为主。女子在娱乐中着装雍容谭静,妆容也高贵,阔眉,额间贴花子颇显唐风。

3.3 唐舞类的服饰

唐代舞蹈丰富多彩,初唐时期,皇宫里有“习艺馆”,是专教宫女学习诗文的场所,后来逐渐演变为训练歌舞技人的“教坊”。文宗开成元年,一次就招进了歌舞艺人三百人学习《霓裳羽衣舞》。唐太宗时,有著名的“秦王破阵”乐舞,“乐工百二十人,被甲执戟而习之。”队形变化莫测,舞者身着铠甲,舞姿刚健有力,着实将体育融于乐舞之中,玄奖去天竺取经时,曾将它介绍给了夭竺王尸罗逸多。唐舞不唯引自域外,也曾流入国外。从西安东郊苏思毷墓出土的唐代乐舞壁画所描绘的唐代妇女着装中,可看到小袖胡衫、透空软锦靴、碟蹬带、金锦浑脱小帽等。

4 民间节令体育活动中的服饰

中国古代,除供皇帝娱乐的宫廷体育和军事体育外,大众体育开展甚少。而在唐代却截然不同,其民间群体性体育活动非常普遍。民间体育活动的服饰也丰富多彩,其质地虽没有宫廷华丽,但多具雍容大度、浪漫开放、绚丽多彩的特色。此时期,唐朝又推崇共融开放的民族政策,这就为唐代体育活动和服饰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广阔空间。

4.1 元宵观灯踏歌

唐代的元宵节,各家各户均有燃灯习俗。根据当时唐代宫廷条令规定,元宵节期间有三天取消夜禁,让市民上街观灯娱乐。节日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游乐赏灯,人们在看灯的同时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和体育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为数踏歌。所谓“踏歌”就是“连手而歌,以足踏地为节奏”边唱边跳,欢歌载舞。观灯踏歌的场面很盛大,人们的穿着也相对喜庆。依据当时服制和人们的穿着特点推断,一般男子贵族头戴幞头巾子,着高领宽缘直襟窄袖袍,下加横襕,腰间加佩戴物,足登乌皮六合靴。侍女或民间女子上着窄袖,外加半袖或团领直裾缦衫,露胸,短制,下系红、绿间色长裙,或有一些穿着胡服式样。还有平民着及膝短衫有开衩,和裤组合,色彩多以灰暗为主。因参与活动的人身份各异所以服装款式也不相同,但男女风格大相径庭。

4.2 寒食蹴鞠,阳春拔河

寒食节是女子球类游戏的盛会,《酉阳杂俎》内记载有荆州百姓郝维谅,曾在“寒食日与其徒游于郊外蹴鞠、秋千”。王建的《秋千词》中生动描绘到“长长细绳紫复碧,嵶嵶横枝高百尺……盘巾结带分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其实此类运动都追求衣服轻巧便捷,舒适飘逸,多为女性所钟爱。

拔河是阳春时节唐代宫廷和民间都尤为盛行的体育项目,活动中运动者穿着的服装有明显的节令特征和传统痕迹,大都追求衣料的飘逸、舒适;色彩的清新、柔和;图案的简洁、含蓄等。唐明皇曾解释到:“俗传此戏必致年丰”,并赋诗以志:“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预期年岁捻,先此乐时和”。

4.3 端阳竞渡,重九登高

唐代水上体育运动多体现在端午龙舟竞渡中,据储光义《官庄池观竞渡》诗云:“落日吹箫管,清池发翟歌,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水叶藏鱼鸟,林花间绮罗”。此处“林花间绮罗”描写的就是观看比赛的两岸观众其衣着色彩斑斓与岸边景致融为一体。此类体育活动属竞技比赛,参赛者大都着轻巧便捷的半臂布衫,服装与穿着身体者之间的空隙较大,并且显得宽松,色彩清丽,对比鲜明,体现了当时浓厚的民俗特色。

重九登高是春季清明之际市民所喜爱的娱乐健身活动,多为文人学士所好,内容大都是登山饮酒、赏花作诗、健身等。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长安士女游春野步,如遇有名花则籍草而坐,解其群而四围之如幕,以作游赏,名曰“裙幄”。长安贵家子弟至春游宴,随载以油幕,或遇阴雨以幕覆之,尽欢而归。可见,登高郊游在唐代十分盛行。

5 唐代体育服饰的人文特色

5.1 等级性

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化气息最为繁荣的朝代,国家制度虽然宽松,但还是有严格的等级区分,这一点在服饰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唐初沿袭隋制,天子着赤黄色,恭亲王或三品以上宦官为紫色,五品以上官吏服米色,六品和七品服绿色,九品用青色,形成以紫,绯,绿,青四色定品至尊卑,这标志着官品高下的服色制度在唐朝的确立。如皇帝参加的宫廷马球比赛,两队马球手需用两种不同服色的球服来打比赛,但是与皇帝同队的球手只能随皇帝着赤黄色球服,而另一队可着其他色以示区分。民间龙舟比赛,因是节日赛事,参赛者需着喜庆服色参赛,一是区分船只队列,二是增添节日气氛,但是由于服色制度的限制,百姓多以白色和红色为主,标志皇帝权威的赤黄色服饰是被禁止使用的。

5.2 相融性

文化之间的交往存在一种相互借鉴与融合的双向性,体育文化与服饰文化也亦然。胡人善骑射,而汉人喜好骑射,并将骑射之术运用到军队训练之中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又由于人们对胡人精巧干练服饰的倾心和崇尚,所以唐代原来的传统服饰也随着胡文化的传入和蔓延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流行胡服装扮。另外,唐朝传入域外的丝绸,耕作之术同时也改善和推进着外族人的生活方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族与外域氏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存在着借鉴、融合的现象。

5.3 开放性

唐代宽松开放的文化氛围,使长期处于男子服饰附庸地位的女子服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大量唐代壁画和陶俑中可以观察到,唐代妇女可以漠视礼教大胆显示身体美丽曲线并穿着袒露装,并且当时丝织业与印染技术较发达,妇女的衣装款式也相当繁多,在大量文献中会经常看到石榴裙、柳花裙、珍珠裙和百鸟裙等众多衣服名称。另外,由于受少数民族女性尚武习俗的影响,唐代妇女着男子服饰的现象很普遍,多流行戎装,并学习骑射,而且加入军队去作战。

[1]李季芳,周西宽,徐永昌.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133.

[2]董诰,阮元,徐松.全唐文卷三七五:3811.

[3]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4]楼慧珍,吴永.中国传统服饰文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5]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朱和平.中国服饰史稿[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7]《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中国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曹寅,彭定求.全唐诗卷三:3962.

Sports Dress Culture of Tang Dynasty

LIU Dai-na
(Sport Dept.,China Northwestern Normal Univ.,Lanzhou 730070,China)

There are many sports activities in Tang dynasty and the people from various social levels in Tang dynasty changed their dress styl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The sports dress should fit the sports items and serve the sports practitioners.The paper analyses the aesthetic tendency and cultural nature of the sports dress in Tang dynasty.

Tang dynasty;sports activity;sports dress

G80-05

A

1672-268X(2012)02-011-03

2011-12-10)

猜你喜欢
马球服饰体育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知否,知否,马球运动的前世今生
我们的“体育梦”
新疆发现中国最早马球实物
王室成员掀起马球热潮
马球热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