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二类课文教学——以《丝绸之路》教学为例

2012-12-07 10:48王妹
中小学电教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工具资料

☆王妹

(辽源市西安区实验小学,吉林辽源 136201)

我们在英特尔未来教育课题研究中,探索总结了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二类课文有效教学策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预习检查、梳理问题、资料汇报、合作学习、交流反馈、知识拓展的教与学的流程;以教师教学行为观察表、学生学习行为观察表、检测、问卷、学生座位观察表的教学评价。其主要含义就是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为基础,使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且能游刃有余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支持阅读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来自图书馆、教科书、大众传媒、网络的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他们收集、整理、运用、发布信息的能力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语文二类课文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丝绸之路》一课为例谈一谈信息技术工具对于学生主动学习二类课文的支持作用。

一、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广泛收集学习资料

在信息技术还没有普及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收集相关资料,无外乎是通过查阅课外书籍、询问家长等方式寻找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资料,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了收集信息的渠道,使学生能够广泛地浏览,有目的地筛选有关资料,不但提升了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有助于丰富对于二类课文的感性认识。例如:《丝绸之路》一课,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文章介绍的内容时空跨度较大,涉及的历史地理知识复杂,学生对此了解不多。这就需要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收集到很多有关古丝绸之路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例如,学生A: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学生B: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汉唐的丝绸最具有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学生C:我知道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000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学生D: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都曾经从这条路走过,并永载史册。当然,有一部分学生在查找资料时,没有目标,泛泛地不着边际地查找,找到的资料中,有些根本对于本文的学习没什么利用价值。因此,教师在布置预习收集资料的作业时必须确定目标,首先就要思考:这堂课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内的知识以外,还应让学生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哪些途径去查找?更为重要的是还得让学生明白,结合本课的学习要查找哪些方面的资料?可以从哪些地方查找?所查找的资料是干什么用的?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小组分配好查找任务。这样,学生在收集的时候,目标比较明确,重点比较突出,不至于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有效研读二类课文

学生要深刻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必须有一定相关的知识储备作为铺垫,这些知识可能是在课堂上学习过的,也可能是生活中积累的。如果基础知识比较欠缺,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信息技术工具就是支持学生有效阅读的强有力的工具。

《丝绸之路》向我们介绍了古丝绸之路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只凭课文中的文字描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对于课文深刻内涵的整体认识。因此,在教学本课之前,可以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有目标、有条理地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如:A组搜集丝绸之路的有关图片(包括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并附上文字说明;B组搜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友好往来的促进作用;C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传说,如《玄奘西行》等;D组搜集古今中外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在交流的时候,就可以把资料整理成几个板块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学生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在一起探讨、交流。由于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交流资料时,能够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学生知道了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丝绸之路周围的自然环境、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人物,这些交流使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此外,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加深对于课文理解有显著的效果。例如:文中提到安息国非常重视中国来史,由将军身着戎装亲自带领众兵马到边境守候,据史料查证当时是20000多人参加迎候,可见声势之大,充分反映对中国使者的重视与尊重。现实生活中或课堂上要还原当时盛大的场面,让学生深刻体验文中所描绘的恢宏的场面显然难以实现,因此,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在网络上搜集相关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能够收到预想的效果。由于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支持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脉络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逐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课前收集了学习资料并且进行了交流,不但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资料的交流,培养了应用语言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二类课文教学效果的优化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或是学生很少见到的事物或是离我们生活实际较远的,只用语言进行描述就显得苍白无力,但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空白,学习的效果显著提高。在教学《丝绸之路》时,为了能让学生最直接地走进文本,深入理解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文化,笔者利用网络,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古丝绸之路的图片、视频,结合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枯燥无味的语文课文的研读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地参与,使课文内容的挖掘平平淡淡变得深刻精准。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工具优化了教学效果。下表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媒体编号媒体来源1视频 琵琶独奏《金蛇狂舞》媒体类型2图片 沙漠、戈壁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法所得结论醉其中40秒 优酷网激情导入播放视频占用时间学生陶了解现在的丝绸之路样子课件直接出示今日的丝绸之路一片沙漠、戈壁15秒百度图片库3视频丝绸之路路线图了解丝绸之路播放视频丝绸之路东起我国古都长安西至欧洲罗马30秒 优酷网

?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始终在努力地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转变教师的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积极营造和谐、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来探究知识,达到学习目标。信息技术工具为我们落实未来教育的理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语文课堂教学应以问题解决为先导,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进而深入地探索信息环境下语文课文教学规律、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工具资料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