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县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防控现状及对策

2012-12-08 15:14王大能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甘菊监测点专项

王大能

(西盟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西盟665700)

西盟县位于云南省和普洱市西南部,怒山山脉末端,西与缅甸为邻。有5乡1镇15个村委会与缅甸佤邦接壤,国境线长89.33 km。境内河流均属怒江水系,大小河流共有98条,主干河流依山势由北向南流,注入南卡江。主要河流有6条,其中有3条是中缅界河,分别是南卡江、新厂河、南锡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适中,最高海拔2 458.9 m,最低海拔590 m,适宜亚热带各类作物生长,是薇甘菊易发区。本文介绍了西盟佤山开展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防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包括专项调查、监测点建立、薇甘菊防治等,为西盟县开展薇甘菊防控提供依据。

1 薇甘菊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薇甘菊属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本,又名小花假泽兰,是世界上公认的危害最严重、根除难度最大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之一。薇甘菊叶为三角状卵形至卵形,基部心形,偶近戟形,两面无毛,茎细长,多分枝,幼时绿色 ,老茎淡褐色。

1.2 生长特性

薇甘菊的茎节和节间都能生根,每个节的叶腋都可长出1对新枝,形成新植株,其繁殖、生长速度惊人,具有有性和无性2种繁殖方式,是喜阳性植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要求很低,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喜欢攀援的藤本植物,攀上灌木和乔木之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而使该植物窒息死亡,有 “植物杀手”之称。

2 西盟县薇甘菊防控现状

从2008年开始西盟县组织力量开展薇甘菊专项调查,同时在与缅甸的边境线、低热河谷建立10个薇甘菊防控预警监测点,专人负责薇甘菊日常监测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监测,2010年7月在西盟县力所乡图地村首次发现薇甘菊,分布于东经99°21′47.9″,北纬 22°38′36.3″, 海拔 636 m, 分布面积 100 m2。

2.1 薇甘菊专项调查

2008年至2009年,每年在全县海拔1 500 m以下的山谷、南康河、新厂河、南锡河河谷两则、边境线一带及公路沿线开展一次薇甘菊专项调查。

2.2 建立薇甘菊监测点

2008年以来在全县5乡2镇建立了10个薇甘菊监测点,密切监测薇甘菊出现情况,监测点建立预警监测月报制度,每月上报1次监测结果。

2.3 结合农业工作开展薇甘菊排查和咨询

一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取土的有利时机,对西盟县所有耕地及耕地周边在取土的同时进行薇甘菊排查。二是结合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下乡的有利时机,对耕地周边及耕地进行调查,对群众进行相关咨询。

2.4 处理应急情况

2010年7月西盟县首次发现薇甘菊,当时正是雨季南锡河涨水的时候,为避免铲除后部分薇甘菊茎节随水漂流对下游河流沿岸造成危害,提出了 “先化学防治,再人工铲除”的防控措施,控制薇甘菊蔓延。先用10%草甘膦沿薇甘菊分布外围及分布区域范围进行喷施,然后持续防控,每间隔10 d观察1次,喷施草甘膦1次;待雨季过后进行人工铲除。

2.5 开展宣传培训

2.5.1 培训

2008年至2009年,共组织培训乡级农科站技术员、村级农科人员、种植大户2期118人次。

2.5.2 开展图片宣传

制作薇甘菊照片,结合 “铲除薇甘菊,保护我家园”图片一起发放到5乡2镇农业工作站、36个村民委员会和30个橡胶队。要求农业工作站在抓农业工作的同时,带着薇甘菊照片到各村民小组宣传、咨询。共发放 “铲除薇甘菊,保护我家园”宣传张贴画图片595张、照片200张。

3 西盟县薇甘菊防控存在困难

(1)对薇甘菊生长特性及危害认识不足。

(2)由于西盟县边境线长,道路交通不便,监测范围广,时间跨度长,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薇甘菊防控工作受到严重制约。

(3)薇甘菊分布区域位于南锡河边,与水面直接接触,人工铲除会导致部分茎节随水漂流,对下游河流沿岸造成危害,给薇甘菊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4 防控对策

4.1 建立薇甘菊防控体系,严密监控

尽快成立县、乡 (镇)、村三级领导机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层层抓落实;建立自然村、社防控网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控制薇甘菊扩散蔓延。

4.2 全面开展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薇甘菊的分布和危害状况

每年在全县海拔1 500 m以下地区,开展1次薇甘菊专项调查。重点区域如山谷、南锡河、南康河等河谷两侧、边境线一带及公路沿线每年开展专项调查3~4次。

4.3 完善定点监测点,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专人负责,密切监测薇甘菊出现情况,每月上报1次监测结果。

4.4 开展综合防治,降低危害损失,控制蔓延传播

4.4.1 抓住有利时机防控

4.4.2 化学防治

由于薇甘菊发生地是橡胶地,所以可用10%草甘膦15~30瓶/hm2,于每月1日、15日、30日分别到实地察看1次、喷药1次,每月专人监管及时上报观察结果。

4.4.3 人工铲除

集中人工铲除1次。由于薇甘菊的根、茎被折断后遇土遇水可以重新复生为新个体,所以必须连根拔除,并将根、茎及铲除时掺杂的杂草一同集中焚烧和深埋,来年再人工铲除2~3次。对于少量或零星的薇甘菊,可先割除植株,再翻耕晾晒,最后焚烧。割除活树上薇甘菊,用刀、剪等将树上严重危害的薇甘菊的藤茎在离地面0.5 m处割断,并挖出根部,集中烧毁,使被覆盖或缠绕尚未死亡的树木恢复生机。

4.5 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动员全民参与薇甘菊防控工作

针对农民群众对薇甘菊生物学特征特性及危害性不了解的情况,要克服麻痹、侥幸心理,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薇甘菊照片进行广泛宣传、咨询,打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坚决控制薇甘菊的危害势头和传播速度。保障西盟县经济、生态和生物安全。

猜你喜欢
甘菊监测点专项
薇甘菊光能利用及叶绿素合成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响应
基于FCM聚类和漏失模拟的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设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基于社区网络的大气污染源定位算法
5种化学除草剂对薇甘菊防治效果及对其他植物的影响
pH值对甘菊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可爱的德国甘菊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