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和参与行为的扶贫项目可持续性的实证研究*

2012-12-08 00:51帅传敏
关键词:可持续性项目管理阶段

帅传敏,巩 冰

(中国地质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基于学习和参与行为的扶贫项目可持续性的实证研究*

帅传敏,巩 冰

(中国地质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本文根据陕西、贵州和湖北3省9县的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对扶贫项目全生命周期内 (PLC)不同阶段的 “学习行为”、“参与行为”、“能力建设”与 “项目绩效”和 “项目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扶贫项目干系人的 “学习行为”对扶贫项目管理的 “能力建设”具有显著性影响,且这一影响在项目进程中呈现递增趋势;(2)扶贫项目干系人的 “学习行为”和 “参与行为”对扶贫 “项目绩效”具有显著性影响,且这一影响在项目进程中显示出前高后低的趋势;(3)“项目绩效”和 “能力建设”都对 “项目可持续性”产生显著影响,但在项目进程中前者呈减弱趋势而后者呈增强趋势;(4)“学习行为”和 “参与行为”存在互动关系,项目不同阶段的相互影响程度大体相当。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扶贫项目;可持续性;项目生命周期;结构方程模型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成就举世瞩目,使近2.4亿极端贫困人口和5亿以上生活在1天1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11月,随着中国政府扶贫标准的提高 (年人均纯收入2 300元),1.28亿农村人口纳入了国家扶贫工作的对象。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意味着,中国将有1.28亿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从各类农村发展项目中获益。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扶贫项目的管理水平不高,已建项目的可持续性不强,影响了整体扶贫效果。因此,深入开展对我国农村扶贫项目可持续性的实证研究,探索农村扶贫项目可持续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内在规律,进而提出提高现有扶贫项目管理水平的建议,对于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干系人参与和学习行为的影响。关于扶贫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参与和学习行为对项目绩效和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国外学者开展了探索性研究。Jules N.Pretty等 (1993)[1]和 Robert Chambers(1997)[2]认为,农村发展项目的实施过程是通过系统地和有组织地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 “未知”的过程;农村发展是学习的产物。Kenneth G.Cooper等 (2002)[3]认为,项目管理的最大挑战之一是项目绩效的发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项目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还没有学会如何学习,并指出了因缺乏系统学习而导致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Peder Hjorth (2003)[4]的研 究结论显 示:要使项目获得成功,必须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并致力于改进和学习;成功的项目依赖于所有项目参与人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是动态的且在不断积累,需要所有项目参与人不断的相互学习和知识共享。Stephen Biggs等 (2003)[5]指出,项目 PCM 管理框架的核心是 “学习周期”,即针对项目管理周期内出现的问题,结合过去的经验,对未来的项目计划不断地进行调整,并为下一 “学习周期”积累经验。Michel Thiry (2004)[6]指出,不同项目的生命周期具有自身的特点,但都必须对学习环节予以充分考虑。Manfred Wallenborn (2008)[7]分析了技能培训与开发对扶贫项目的作用并指出,通过向农村项目的目标群体提供适当的培训计划,学习收到了实效。

Jules N.Pretty (1995)[8]认为,农村参与式方法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但 “参与”有许多不同的方式,不是所有的 “参与”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A.T.White等 (2005)[9]对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海岸综合管理 (ICM)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其重要结论之一是,ICM项目的演变和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使项目的可持续性得到了保障。Luky Adrianto等 (2005)[10]以日本鹿儿岛渔业项目为例,采用多重标准的参与式方法,构建了由当地项目受益人参与的渔业项目可持续性指标体系。Subha Vishnudas等 (2008)[11]从自然资源、技术、机构和经济4个方面对印度喀拉拉邦两个参与式小流域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可持续性是这些项目可持续性最薄弱的环节。

Melissa Marschke等 (2009)[12]以柬埔寨两个渔业社区为例,对参与式资源管理过程中有利于项目可持续性的学习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行为有助于改变社区的行为规范,有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帅传敏等 (2007)[13]对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 (IFAD)援华农村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后发现,IFAD项目对中国农村扶贫项目管理层的能力建设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帅传敏等(2009)[14]还对中国农村不同模式的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资扶贫和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项目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

文献回顾表明,国内外关于扶贫项目可持续性的研究仍然很薄弱。迄今为止,尚没有看到任何研究文献,从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角度,研究项目干系人参与和学习行为对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本课题组调研的中国扶贫项目的样本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 (SEM),拟对扶贫项目生命周期内项目干系人的参与和学习行为对能力建设、项目绩效和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路径和程度开展实证研究。

(二)研究假设

假设1:项目干系人的参与行为和学习行为对项目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且项目不同阶段其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

H1a:项目干系人的参与行为对扶贫项目的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

H1b:项目干系人的学习行为对扶贫项目的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

假设2:在扶贫项目生命周期内,项目干系人的学习行为能够显著提高自身的技能和项目机构的管理能力,且不同阶段学习对能力建设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

H2a:项目干系人在项目不同阶段的学习行为均对能力建设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假设3:在扶贫项目生命周期内,项目机构的管理能力对于提高项目绩效和项目可持续性具有积极影响,且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H3a:项目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对项目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

H3b:项目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对项目可持续性产生积极影响,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

H3c:项目绩效的高低对项目可持续性也会产生一定积极影响,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

假设4:在扶贫项目生命周期内,项目干系人的学习行为与参与行为存在互动关系。

H4a:项目干系人的学习行为和参与行为相互作用和互相影响,项目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相关假设及变量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结构方程概念模型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问卷与信度检验

根据以上研究假设,本课题组设计了半结构化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30个结构化的问题,分五个维度。分别是:项目绩效、项目可持续性、参与行为、学习行为和能力建设。其中,后三个维度又分为项目开工前、项目实施期间和项目完工后3个阶段。在30个问题中,有23个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设计,7个问题属于一般选择性问题。调查对象包括陕西、湖北和贵州3省9县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和农户 (如表1所示)。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数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表1 问卷调查情况表

(二)描述性统计

从项目角色来看,样本中普通村民和村干部占主要部分。从性别来看,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处于中、低收入水平,多为普通村民或乡村干部;高收入人群则主要是项目经理或者工程承包人;受教育程度显示,有77%人的学历在高中以下,只有23%的人具有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年龄结构分布较广,但主要是中年和壮年项目参与和受益群体。

(三)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 (CFA)方法,对项目3个不同阶段 (项目开工前、项目实施期间、项目完工后)的样本效度进行检验。CFA用于检验测量模型与实际数据之间是否吻合 (Anderson& Gerbing,1988)[15]。其主要拟合指数分为绝对拟合指数、增值拟合指数以及简约拟合指数三类(Hu & Bentler,1995)[16]。三类拟合指数的要求以及三个阶段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的主要参数结果如表2所示。

在三个阶段中除PGFI值以外均达到可接受的标准,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度比较理想,表明项目三个阶段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的效度良好。

表2 一阶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整体适配度检验摘要表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假设检验

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后,我们采用总体样本进行SEM检验。从三个假设模型的拟合参数中可以看出,结构方程拟合有较好水平 (如表3所示)。但从表4中看能力建设与项目绩效回归系数的P值都远远大于0.05,所以,拒绝能力建设与项目绩效路径系数不为零的假设。

表3 原假设模型的拟合参数表

表4 原假设模型标准化回归系数

(二)修正模型与假设检验

根据原模型检验结果,删除能力建设与项目绩效路径后,形成如图2所示的修正模型路径图。重新运行得到修正模型的拟合参数 (如表5所示),均达到结构方程拟合较好水平。通过对原模型与修正模型拟合参数的比较,我们发现:修正模型的χ2/df以及RMSEA略小于原模型,χ2/df越靠近1模型越简洁,而RMSEA越小代表模型越好。因此,修正后的模型与数据的真实结构更加吻合,并且所有的P值都小于0.05(如表6所示),表明修正模型的假设全部成立 (如表7所示)。

表5 修正模型的拟合参数表

图2 修正模型路径图

表6 修正模型后的标准化回归系数

表7 假设模型的检验结果

(三)项目不同阶段修正模型的多组比较分析

在结构方程建模中,如果要检验模型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需要通过结构方程建模中的多组分析方进行参数约束从而进行比较和检验。在未设限模型中P=0.197>0.05,表明在未设限模型与数据吻合的较好,此模型为真。测量系数模型的P=0.376>0.05,表明三阶段在测量模型系数上无显著差异或具有组间不变性。结构系数模型的P=0.000<0.05,表示三组在结构模型系数上存在差异。

根据表6,我们不难发现不同阶段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1.“学习行为”对 “能力建设”具有显著性影响,且不同项目阶段 “学习行为”对 “能力建设”的影响呈现递增的趋势。从表6中可以看出,“学习行为”对 “能力建设”的影响,从0.819到0.915,再到0.991,且都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其影响呈递增趋势。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项目开工前,项目干系人获得了大量的 “学习”机会,初步掌握了项目操作和管理技能。进入项目实施期,随着项目建设的进展,参与者能够将所学技能应用到项目实践,于是对 “能力建设”的影响有所上升。到项目完工以后,通过总结经验教训,项目干系人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达到较为理想的境界。因此,这一影响呈现递增的趋势。

2.“学习行为”对 “项目绩效”具有显著性影响,且不同项目阶段 “学习行为”对 “项目绩效”的影响有所差异。从表6来看, “学习行为”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从项目开工前的0.586到项目实施期间的0.409,再到项目完工后的0.410,且项目开工前和实施期间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项目完工后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其影响呈前高后低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学习曲线”的边际效果递减在发挥作用。项目开工前项目干系人对 “学习”的需求较大,此间 “学习”对 “项目绩效”产生了较大影响。但随着项目的开展,项目干系人操作和管理技能越来越熟练,对 “学习”的需求逐渐减弱,因此在项目实施期间 “学习行为”对“项目绩效”的边际效果会递减。

3.项目干系人的 “参与行为”对 “项目绩效”有影响显著,但项目完工以后随着参与人的减少而降低。表6显示,“参与行为”对 “项目绩效”的影响,从0.405到0.411,再到0.248,且项目开工前和实施期间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项目完工后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这表明,项目开工前和实施期间 “参与行为”对 “项目绩效”的影响大致相当,项目完工后的影响明显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完工以后,主要进行项目的后期维护和管护活动,参与人的数量急剧减少,整体参与程度会大幅度下降,从而降低了 “参与行为”对 “项目绩效”的影响程度。

4.“能力建设”对 “项目可持续性”和 “项目管理机构的能力”影响显著,且项目的不同阶段,这种影响均呈现递增的趋势。从表6来看 “能力建设”对 “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从0.447到0.514,再到0.681,除项目开工前达到0.01的显著水平以外,实施期间和完工后都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其影响呈递增趋势。“能力建设”对 “项目管理机构的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各个阶段都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项目三个阶段的系数分别为:0.543、0.599和0.645,也显示出了递增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随着项目的进展,项目干系人管理项目的实际能力不断提高,因而对于项目可持续性和项目机构管理项目能力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5.“项目绩效”对 “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显著,但项目各个阶段有逐渐减弱的趋势。项目三个阶段的系数分别为:0.501、0.362和0.261。这表明:“项目绩效”对 “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项目开工前高于实施期间,实施期间又高于完工后。这可能是由于项目绩效的高低对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即前期是打基础的时期,坚实的项目基础将为本项目完工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

6.“学习行为”与 “参与行为”存在互动关系,项目不同阶段的相互影响程度大体相当。在结构方程建模中,单箭头表示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而双箭头表示变量之间的协方差或者相互影响 (如图2所示)。从表6来观察,“学习行为”与 “参与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相互影响,从0.71到0.64,再到0.664,且项目各阶段也都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这表明,“学习行为”与“参与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即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干系人在参与项目的同时也就是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因此,二者之间应该存在强相关,项目的不同阶段相互影响程度基本一致。

五、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一)研究结论

1.扶贫项目干系人的 “学习行为”对扶贫项目管理的 “能力建设”具有显著性影响,且这一影响在项目进程中呈现递增的趋势。研究表明,在项目周期内,“学习”是提高项目干系人能力的重要和有效途径;项目前期 (即开工前的准备期)的“学习行为”对 “能力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习行为”将贯穿项目干系人参与项目的全过程,但与项目中后期比较,项目前期干系人的 “学习行为”对有效提高项目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

2.扶贫项目干系人的 “学习行为”和 “参与行为”对扶贫 “项目绩效”具有显著性影响,且这一影响在项目进程中显示出前高后低的趋势。研究表明,项目干系人的 “学习行为”和 “参与行为”都在提高 “项目绩效”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学习行为”和 “参与行为”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均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这种现象,是由于 “学习行为”在 “学习曲线”的作用下对 “项目绩效”的影响递减;而项目完工后,随着项目参与人的大幅度减少使 “参与行为”对 “项目绩效”的影响减弱。

在项目周期内,项目干系人的 “学习行为”和“参与行为”都对提高 “项目绩效”起到积极作用。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异后我们发现,在项目开工前,“学习行为”对 “项目绩效”的影响比 “参与行为”对 “项目绩效”的影响更加明显;在项目实施期间,二者的影响基本相当;在项目完工后,“参与行为”比 “学习行为”对提高 “项目绩效”的效果更加明显。这表明,在项目前期,项目干系人的“学习行为”对提高 “项目绩效”的作用大于 “参与行为”,但随着项目实施的推进 “参与行为”对“项目绩效”的影响超过了 “学习行为”对 “项目绩效”的影响。

3.“项目绩效”和 “能力建设”都对 “项目可持续性”产生显著影响,但在项目进程中前者呈减弱的趋势而后者呈增强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其一,项目绩效的高低对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即坚实的项目前期基础是项目完工以后可持续发挥效益的根本保障。其二,随着项目的进展,项目干系人管理项目的实际能力不断提高,因而能力建设对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逐渐增强。

4.“学习行为”和 “参与行为”存在互动关系,项目不同阶段的相互影响程度大体相当。这表明,“学习行为”和 “参与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项目干系人参与项目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强相关性。

(二)管理启示

1.强化项目的前期 “学习”和中后期 “参与”。在扶贫项目管理的实践中,在项目开工前的准备期间,各级项目管理机构尤其是基层项目管理机构,应该加大对项目干系人尤其是项目受益人的培训力度,采取本地电台、电视台、墙报、手册、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现场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使项目干系人有充分的机会 “学习”项目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项目进入实施期以后,鼓励项目受益人尤其是贫困户和妇女等弱势群体积极 “参与”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并在参与中学习、学习中参与,以提升扶贫项目的绩效水平。

2.加强项目干系人的能力建设。在扶贫项目管理实践中,要想提高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必须加强项目干系人的能力建设。项目干系人的 “能力”包括项目受益人的项目操作技能和项目管理机构的项目管理能力两个层面。因而,在扶贫项目的全过程中,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项目受益人各类项目操作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逐步掌握 “脱贫致富”的本领。与此同时,也应加强对各级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管理人员的项目管理知识、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培训,逐步提升他们管理项目的能力和水平。

3.高度重视扶贫项目的前期绩效。在扶贫项目管理实践中,重视项目的前期绩效对提高项目可持续性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说,从扶贫项目进入实施期开始,就必须严格按照项目的扶贫目标和项目的实施计划开展项目建设,为项目的 “长治久安”打牢基础。与此同时,注重调动项目干系人“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层面鼓励他们参与,比如村一级的项目执行小组的成员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贫困户和妇女组成,以强化项目绩效进而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1]Pretty,J.N.,R.Chambers.TowardsaLearningParadigm:NewProfessionalismandInstitutionsforAgriculture[R].IDS Discussion Paper No.334.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Brighton,UK,1993.

[2]Chambers,R.WhoseRealityCountsPuttingtheFirstLast[M].London:IT Publications,1997.

[3]Cooper J.,M.Lyneis,B.J.Bryant.Learning to Learn,from past to future[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002,20(3).

[4]Hjorth,D.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for urban poverty alleviation[J].HabitatInternational,2003,27(3).

[5]Biggs,S.,S.Smith.A paradox of learning in project cycle man-agement and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J].WorldDevelopment,2003,31(10).

[6]Thiry,M.“For DAD”:aprogramme management life-cycle proces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004,22(3).

[7]Wallenborn,M.Skills Development for Poverty Reduction(SDPR)—The case of Tajikistan[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alDevelopment,2009,29(6).

[8]White,A.T.,P.Christie,H.D’Agnes,K.Lowry,N.Milne.Designing ICM projects for sustainability:Lessons from the Philippines and Indonesia[J].Ocean&CoastalManagement,2005,48(3-6).

[9]Pretty,J.N.Participatory Learning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J].WorldDevelopment,1995,23(8).

[10]Adrianto,L.,Y.Matsuda,Y.Sakuma.Assessing local sustainability of fisheries system:A multi-criteria participatory approach with the case of Yoron Island,Kagoshima Prefecture,Japan[J].MarinePolicy,2005,29(1).

[11]Vishnudas,S.,H.G.Hubert,G.Savenije,P.Van der Zaag,C.E.A.Kumar,K.R.Anil.Sustainability analysis of two participatory watershed projects in Kerala[J].PhysicsandChemistry oftheEarth,2008,33(1-2).

[12]Marschke,M.,A.Sinclair.Learning for sustainability:Participatory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ambodian fishing villages[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9,90(1).

[13]Shuai,C.M.,X.F.Zhang.AssessmentofIFADProjectSustainabilityforRuralPovertyReductioninChina[Z].IEEE Communications,Services,Knowledge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WiCOM,2007.

[14]Shuai,C.M.,C.C.Hu.AssessmentofProjectSustainability forPovertyReductioninRuralChinaBasedonDifferent Models[Z].IEEE WiCOM,2009.

[15]Anderson,J.,D.W.Gerbing.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tice: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J].PsychologicalBulletin,1988,13.

[16]Hu,L.,P.M.Bentler.Evaluation model fit[A].In R.H.Hoyle(eds.).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Concepts,Issuesand Application[C].Thousand Oak,CA:Sage Pulications.

(责任编辑 齐 睿)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sample data from nine counties in three provinces,by adop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this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earning,participation,capacity building,project performance and project sustainability of anti-poverty projects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project life cycle(PLC)in rural China.The findings include:(1)project stakeholders'learning behavior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apacity building,which tends to be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a project lifespan;(2)project stakeholders'learning and participation behaviors exert significant impact on project performance with a decreasing tendency;(3)both project performance and capacity building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roject sustainability,but the former demonstrates a strengthening trend while the latter shows a weakening trend as a project proceeds;and(4)learning and participation behavior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Relevant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are proposed accordingly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Poverty Reduction Projects Based on Learning and Participation Behaviors

SHUAI Chuan-min,GONG Bing

F323.8

A

1671-0169(2012)02-0101-07

2012-01-05

帅传敏 (1959—),男,湖北谷城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项目管理、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

巩 冰 (1986—),女,吉林长春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项目管理阶段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水泥生产中环境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世界地球日50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何构建一个更具可持续性的世界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