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囊虫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2-12-09 08:22田耀武甘肃省岷县人民医院748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6期
关键词:单发脑膜脑炎

田耀武 甘肃省岷县人民医院 748400

脑囊虫病占囊虫病的80%以上,是由于口服了猪肉绦虫虫卵,发育成囊尾蚴,再经消化道穿出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再经体循环到达脑膜、脑实质以及脑室内。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为多发区,自CT问世以来脑囊虫病的诊断较为明确,对钙化显示优于 MR,是诊断脑囊虫病最好的影像学技术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县属于半高寒阴湿、半农半牧地区。脑囊虫患者较多,笔者收集我院2006年4月-2011年12月间患者104例(男66例,女38例),年龄7~67岁,其中成人87例。临床表现与囊虫大小、数量、部位和时间有关。主要有癫痫58例(55.77%)。头痛、头晕93例(89.42%)。痴呆、精神症状24例(23.08%)。肢体麻木、轻度瘫痪17例(16.35%),皮肌囊虫结节34例(32.69%)等。

1.2 方法 使用GE公司CT/e螺旋扫描机,以眶耳线为基线,层厚3~10mm,层间距10mm。83例行增强扫描,使用碘海醇造影剂80~100ml,肘静脉团注,流速2.8~3ml/s,延时60~90s扫描,分析其CT诊象。

2 结果

2.1 本组脑实质型81例病变位于灰白质交界区,其次是白质、皮质和基底节,有时病变相对位于一个脑叶,常为多发性,偶尔单发,按病期又分为急性期和慢性钙化期。急性期又分为:(1)脑炎型7例,显示脑白质弥漫性水肿、低密度,灰白质分界模糊,夹杂弥漫性小囊样低密度,部分病例脑沟裂室变窄。7例均行CT增强扫描和实验室检查,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2)囊泡型39例,CT平扫显示单发或多发3~10mm,囊样低密度影,密度近似脑脊液,有的略高于脑脊液,小囊中央有2~3mm高密度头节影。增强扫描病灶一般不强化,偶有淡薄强化,有3例患者呈圆形、分叶单发大囊,未见灶周水肿。以上患者均做了实验室检查,部分做了增强CT检查。(3)多发环形或结节强化型21例,平扫显示多发结节样低密度、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灶周水肿明显。甚至脑白质弥漫性低密度,灰白质分界模糊,增强CT呈多发结节或环形强化,二者单独出现或并存。有的在强化环内出现点样钙化。慢性钙化期14例,平扫显示单发或多发1~2mm致密圆点样钙化头节,有囊壁钙化与头节钙化并存。灶周无水肿,部分病历作了实验室和增强扫描检查。

2.2 脑室型4例,2例位于第四脑室,2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密度与脑脊液相似或略高。均见阻塞性脑积水影像,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实验室检查均显阳性。

2.3 脑膜型1例,位于右侧侧裂池内,显示右侧侧裂池扩大增宽,略成圆形低密度影。

2.4混合型18例多为2型或3型同时存在,或急、慢性期混合表现。

3 讨论

3.1 脑囊虫病的CT影响表现的病理学基础 急性期脑炎型,由大量囊虫侵入脑实质引起炎症反应,脑组织水肿,CT平扫显示脑实质弥漫性低密度,灰白质界面不清,并有脑室、脑池和脑裂变窄,增强后病灶无强化,因脑实质有一定程度的强化使低密度小囊显示出来。囊泡型,CT扫描直径约2~10mm囊性低密度,增强无强化,囊壁分2层,内层为玻璃样变,外层为细胞浸润,所以增强时无强化,当囊壁较厚,含有纤维肉芽组织较多时可有强化,部分病灶可形成大囊,囊周水肿较轻或无、单发或多发的环形、结节状强化型,由于脑囊虫蜕变,囊内液体变浑浊,破坏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炎症反应和水肿,随病程进展病变处纤维组织、结缔组织和肉芽组织增生,则CT增强时表现为环形或结节状强化,周围的水肿表现为低密度。慢性钙化型,由于虫体死亡,囊液吸收、虫体机化或钙化,CT显示为高密度影,囊虫整体钙化直径达10mm,钙化周围无水肿。

3.2 CT检查在本病中的价值 CT能显示脑囊虫数目、位置、病期,具有定性和定位诊断价值,CT可明确囊虫的存活情况,可动态观察囊虫的演变过程,对治疗期有指导作用,根据脑囊虫病的特征性表现,可明确诊断,对不典型病例,结合临床及结合血、脑脊液免疫试验阳性而明确诊断。对钙化的检出优于MRI,CT是诊断脑囊虫较好的检查方法。

3.3 鉴别诊断 脑囊虫急性脑炎型与病毒性脑炎和脱髓鞘病变的鉴别。二者CT增强扫描均无病灶强化。但因脑实质密度相对较平扫时高,有的可以将低密度小囊衬托出来。同时二者临床表现和随诊CT表现各异。局限性脑炎和脑脓肿与单发小囊性脑囊虫的鉴别。CT表现相似但前者灶周水肿程度重,环形强化壁较厚,结节样强化较大,病程演变较快。单发大囊型脑囊虫与蛛网膜腔囊肿、表皮样囊肿、脑脓肿和囊性胶质瘤的鉴别,蛛网膜腔囊肿形态不规则,边缘较平直,成角。表皮样囊肿密度低,近似脂肪,形态多样。脑脓肿周围水肿明显,强化明显,临床表现不同。囊性胶质瘤囊壁不规则,有的有壁结在。结节型脑囊虫与转移瘤和多发结核瘤的鉴别。转移瘤环形强化和结节强化、大小不一、环壁较厚、水肿明显、进展快,有原发瘤史。多发结核瘤大小不一,常有邻近的脑膜强化,合并脑膜炎者可有脑底脑膜斑点状钙化和脑膜强化,临床表现各异。

[1]曹丹庆,蔡祖龙,主编 .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卢凤喜,高霁,王宝安,等.脑囊虫病的CT诊断价值(附160例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85-86.

[3]吴恩惠.医学影像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单发脑膜脑炎
外伤撞头莫轻视硬脑膜下或血肿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伴听神经侵犯的肺腺癌脑膜转移的T1-SPACE或T1-CUBE MRI强化特点分析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关于环卫车辆单发底盘动力传动系统的研究
保护措施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肝癌脑转移瘤的CT及MR表现(附8例影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