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啄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2-12-09 20:44王志峰河南省濮阳县畜牧局河南濮阳457100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2年7期
关键词:周龄鸡群饲料

王志峰(河南省濮阳县畜牧局 河南濮阳 457100)

鸡啄癖一直是影响养鸡业发展的重大因素,是严重的家禽福利和经济问题。不管采用哪种饲养方式,也不论饲养哪个鸡种,都有可能发生啄癖。啄癖行为主要表现为啄羽、啄肛、啄蛋、啄趾和啄肉等,会导致蛋鸡鸡群产蛋率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等;在肉鸡生产中,会严重影响肉鸡的饲料转换效率、肉的品质,还会降低抗病能力等。一般先从少数鸡开始,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迅速扩大到全群。尤其在高温季节(夏季)饲养表现更甚,当“互相残杀”时,不但给饲养带来麻烦,而且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究其原因比较复杂,笔者总结部分发生此类现象的原因及防治办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发生原因

1.1 饲料中某些营养素失衡或缺乏

分两种情况:(1)养户若用的是正规大厂家的饲料,鸡群一般不会因饲料发生啄癖。但需注意:①养户所用的预混料或浓缩料,必须按厂家提供的添加比例拌料,使鸡只摄取的营养素全面和平衡。在高温季节,采取适当措施,保证鸡群有相对足够的采食量。②在拌料时,要充分混匀。不因炎热的天气人为地忽视拌料质量。(2)饲喂有质量问题的饲料。体现在:①蛋白质不足:一些氨基酸如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甘氨酸等缺乏或不平衡。氨基酸平衡非常重要。故评价饲料不要只看蛋白质标量是多少,更要注重氨基酸的组成及平衡性如何。比如有一种必需氨基酸只满足鸡只需要量50%的话,那么不管其他氨基酸的含量有多少,其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多为50%。像木桶盛水那样,若其中一块桶板缺损,则桶始终装不满水。②某些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维生素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不能由动物合成,必须由日粮供给。维生素虽然不是机体结构成分,也非能源物质,需要量很少,但其生物学作用很大,主要以辅酶和催化剂的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从而保证机体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调节物质代谢,以维持动物健康和各种生产活动。饲料中维生素一旦缺乏或吸收、利用不当时,机体发生代谢紊乱,导致特定的缺乏症或综合征,啄癖也在其中。③钙和磷缺乏或比例不当。钙、磷是动物体内必需的矿物质元素。现代动物生产条件下,钙和磷已成为配合饲料必须考虑的、添加量较大的营养素。若缺乏、过量或不平衡,鸡只一般表现生长减慢,生产力下降,食欲差,异食癖,饲料利用率低,骨骼生长异常。④微量元素如Zn、Se、Fe和Cu等缺乏或比例不当。微量元素是动物机体需要数量极微的元素,然而作用巨大,一旦缺乏或失衡,会使机体内代谢失衡、紊乱,生理防御机能下降,食欲差,发生不同的营养缺乏症,可能形成啄癖。⑤饲料中盐、粗纤维含量不足或长期使用某些抗球虫药。

1.2 饲喂程序不当

在炎热季节,有些养户未能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而及时调整饲喂方式。同等数量鸡雏仍然按习惯性的面积育雏,水位、料位也未调整。这样,料槽、水槽的位置相对不够。有时,两次喂料间隔太长,缺水时间过久。在夏季,不但影响增重,更体现由于天热,环境控制差,鸡饮水量较多,一旦密度大(相对于凉爽季节),位置不够,引起鸡在采食、饮水时争斗,可能发生啄伤出血现象,若不能及时处置,就会引起啄癖蔓延。

1.3 饲养方式的影响

饲养方式可分为散养、舍内平养和笼养。各种饲养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拿笼养来讲:笼养的鸡群,饲养时每天喂料时间短而集中,易从饲料中得到营养满足,但由于笼养的饲养密度大,活动空间受到限制,从而造成其不安,易发生啄癖。从这几种饲养方式可以看出,散养、平养和笼养所发生的几率是差异不显著。

1.4 鸡舍环境不当

光照强度过大是引起鸡群啄癖的重要原因。光照过强会使鸡的神经系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上表现出不安,易引起争斗。

光照强度过大,舍温多高。这是大棚养鸡在高温季节较难控制的。有时外界风速很小,舍内通风困难,许多有害气体如NH3、CO2和H2S在舍内积聚,加重鸡只不舒适感。夏季大棚养鸡易发生啄癖与此有关。因为鸡没有汗腺,靠呼吸散热,耐热能力较差,体内热量由于外界温度高导致散发受阻,加上有害气体的刺激,使鸡不安,互相打斗,啄伤会有发生。一旦少许鸡只被啄伤后流血,加上光线明亮充足,引起其他鸡好奇、追赶及啄伤。若控制不及时,会迅速蔓延。

1.5 饲养密度不合理

密度过大所导致的通风不良,以及饲槽、水槽或自动饮水器的摆放位置不当,也可引起啄癖。相对而言,夏季饲养密度应小一些。但有时饲养户为节省费用或因市场价格等因素,不按季节条件控制适当密度,过分追求饲养数量,在特定环境下,致使鸡只互相争斗,发生啄伤出血,引起啄癖。

1.6 强、弱鸡只混群饲养

在养鸡生产中,有的养户未能将弱小的鸡挑出单独饲养,而是和强健者在一起饲养,引起鸡只以强欺弱,驱赶弱小者。可造成弱者被啄伤出血,引诱其他鸡只发生啄癖。

1.7 疾病原因

鸡群发生球虫病、白痢和外伤;寄生虫病(羽虱、刺皮螨);疾病性或生理性脱肛;法氏囊病早期等都具有引起群体自啄解痒或引起其他鸡只好奇啄伤、出血,引发群体啄食。若控制不及时,便发生啄癖。

1.8 遗传因素

鸡为多血型的神经质动物,其视觉很灵敏,对环境变化敏感。与生俱来有不良习性,啄癖便是其不良行为之一。遗传因素也是界定鸡只发生啄癖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有关权威部门测定,京白蛋鸡的啄癖发生率为5%~7%,而AA为1%,研究表明啄癖的遗传率为0.57%。

1.9 鸡雏质量差

有的种鸡场当市场价格长期低迷时,为了节省成本,只顾种鸡活命,未能全面考虑,致使所孵鸡雏先天性营养缺乏。即使后天弥补,有时也无济于事。造成雏鸡生长滞后,营养素缺乏,发生代谢病,产生异嗜,激发啄癖发生。

2 预防

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到加强管理,细心观察,及时消除引发啄癖的因素。及早发现被啄的鸡和“凶手”,不仅救护伤者,更要抓住“元凶”,将其挑出,并做好隔离饲养。总的原则就是及时发现、消除引发啄癖的各种诱因,防止啄癖的发生和蔓延。具体方法如下。

2.1 断喙

断喙一般在7~9日龄进行。断喙的方法是上喙切1/2,下喙切1/3,上短下长,有利于鸡只采食,而且可以节约饲料。断喙时要注意预防继发感染疾病和过度流血,可在断喙前1天用阿莫西林止血康饮水预防,断喙期间在烧烙器上进行鸡喙角质层的炭化也有利于杀菌和止血,断喙后1~2天可适量喂服维生素C和速补,以补充营养增加体质,提高抵抗力。

2.2 加强饲养管理

2.2.1 建立健全光照制度。控制光照强度,可有效降低啄癖发生率,雏鸡在1~7天内可给予2~3小时光照时间,光照强度20勒克斯(相当于6瓦/米2)。以后光照强度逐渐缩小到5勒克斯,体重不够者,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在自然光照较强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用竹帘、遮阳棚、遮阳网等降低光照强度。

2.2.2 控制好饲养密度(网上)。肉鸡1~2周龄40只/米2,3~4周龄25只/米2,5~6周龄 15只 /米2,7~8周龄11只/米2;蛋鸡(笼养)1~2周龄60只/米2,3~4周龄40只 /米2,5~7周龄34只/米2,8~11周龄24只/米2,12~20周龄14只/米2。

2.2.3 饲喂配合日粮。应按鸡的营养需要提供营养齐全配合饲料。建议养殖户采用大公司生产的饲料,因其质量稳定可靠,若没有其他诱因,一般不会发生啄癖。

2.2.4 防止可控制的各种应激的发生,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数量的维生素C,提高抗应激能力。

2.2.5 定期投喂预防球虫和体表寄生虫的药物。一般在蛋鸡70日龄和120日龄时两次驱除体表体内寄生虫,可选择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华润肠虫灵或丙硫咪唑等。

3 治疗

3.1 一旦发生啄癖可在饲料中按每只鸡添加1~3克生石膏或0.2%赖氨酸,啄癖会较快消失。

3.2 在饲料中加入1%的食盐混饲2~3天,防治脱肛效果不错(切记饲喂期间不可断水)。

3.3 发生体表寄生虫病时,可用一定浓度的敌百虫等药物杀灭寄生虫。

对于已经啄伤的鸡只,可在其体表添擦紫药水、碘酒,并饮喂1万~2万国际单位青霉素,挑出隔离饲养,对于轻度啄肛脱肛的鸡只,可用5%的淡盐水清洗后,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然后送入泄殖腔,并进行四角缝合,同时供饮断料,以减少泄殖腔运动而造成再次脱肛,1周后开始喂食,严重脱肛鸡只及时淘汰。

猜你喜欢
周龄鸡群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粤海饲料
白羽绿头鸭生长与产肉性能研究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画里有话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