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分析与评价

2012-12-11 06:06山,徐
测绘通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填方路基残差路基

曾 山,徐 兮

(1.重庆育才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重庆400074;2.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广东珠海519000;3.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一、问题的提出

山区公路建设中,高路堤是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由于①形成高路堤的土石方对地基的垂直压力大;②填方路基必须压实到弹性状态,施工较难;③土石混填路基的填料嵌锁密实程度要求很高,不易操作;④车行重复荷载的冲击力;⑤ 地下水的交替作用等原因,会导致路基的应力状态改变,从而引起过大的工后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致使路面出现破损,甚至破坏,直接影响公路的运行安全、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因此,为了揭示路基填方压实后的状态,寻求路基在行车及自重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压缩规律,研究高填方路基变形机理和发育趋势,发现、消减种种不利因素于萌芽,保障道路在稳定的状况下工作,必须开展高填方路基沉降的有效监测。

路基沉降检评,若只是运用现场观测(监测)数据,依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进行简单的数值比照,虽然可以作出一般不出错的粗放的沉降实况评价结论,但整体过程不够严谨,结论数据在沉降信息分析、沉降变化规律研究、沉降趋势预测预报等方面实用意义不大。笔者通过应用数理理论,分析路基沉降检评的严密性和沉降信息分析的合理性。

二、建模原理

路基沉降现象,是诸多因素持续与再三作用的结果,其随时间发生、发展之特征显而易见。因此,考量路基沉降,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时间,二是沉降量。以时间为自变量、沉降量为函数,构筑沉降变化数模,该模型是否正确,通过统计检验加以证明,检验若证明模型成立,说明所拟方程就是沉降实况的正确表达式。运用回归方程,代入时间变量,可求出沉降回归分析函数值,从而从理论上掌握沉降变化。将同一时间的沉降值与回归分析值比较,其差值愈小,说明实际沉降愈趋于稳定;若其差较大,表明沉降正在加深,须加密监测并查证原因,采取恰当补救措施控制局面;若差值突然大增,并伴监测值互差变化较大,表明路基异常,是发生大沉陷的先兆,须即时消除事故隐患,以保障现场顺利施工或道路高效运通。

以沉降量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出沉降数据点曲线图,经过图形判读,初步判断模型的可能类型,以模型的可能类型为蓝本进行试拟合(若是线性模型,求出回归系数a、b,嵌入模型蓝本;若是非线性模型,先将其线性化,再求回归系数a、b,然后嵌入模型蓝本),得到初步模型。回归模型是否有效,必须通过统计检验加以证明。如若只拟合形成一个初步模型,只需验证其是否具有足够的回归精度;如果拟合形成不止一个初步模型,则在满足回归精度的模型中,择回归精度最高者保留之。数模显著性检验方法有很多,但相关性检验因其计算简便、结论可信,成为最常用的检验方式,本文亦采用此检验。

设有数据点(xi,yi)(i=1,2,3,…,n),则拟合方程为

系数计算公式为

相应的误差方程为

yi的方差估计为

对拟合方程式进行显著性检验,求式(1)的相关系数为

以显著性水平α、自由度n-2为引数,查相关系数概率分布表,可得其临界值 ρ临,若|ρ|≥|ρ临|,即认为在α水平之下所建回归模型有效、可用。

三、实例分析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规定,路基填方高度大于20m(土、石质边坡)和12m(砂、砾质边坡)的路基,即为高填方路基。查阅参考文献[1],知某高速公路试验路段,土方填高28m,从路基填筑完工开始,选择K27+700断面的左、中、右3点进行了历时13个多月的沉降监测,数据见表1、沉降序列如图1所示(单位时间为60 d)。

图1 沉降曲线图

表1 沉降监测分析表mm

分析图1可知,认为3个曲线均既服从指数趋势u=a×e-b/T,又服从对数规律u=a+b/lg(T+1)。式中,u为沉降量;T为时间;a、b为系数。

为将指数模型转化为线性模型,作变量代换,对u=a×e-b/T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分别用式(2)、式(3)求出 a、b,嵌入 u=a × e-b/T式,得左、中、右3点之沉降回归模型

各自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取 α =0.01、n-2=14-2,查相关系数表,知相关系数临界值 ρ临=0.661,综合式(10),显然,毋庸置疑,式(9)具有较强相关性。

在式(9)中逐一代入取自表1的时间变量,求出系列沉降回归分析值,并通过式(4)计算各自相应之残差,先后填入表1。以残差为算据、式(5)为算式分析拟合度,得 σ左= ±5.4mm、σ中= ±7.0mm、σ右=±5.9mm,未超±15mm(3倍观测误差),又一次佐证式(9)拟合成功。再观表1,残差绝对值最大者亦小于10mm,与σ值呼应且合理,可信度较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表1可以看出,左点的残差取值范围为[-7.1,7.0],中点的残差取值范围为[-8.9,8.8],右点的残差取值范围为[-9.9,7.7],均不大于本例路基设计书规定的±20mm的容许范围。

2)从图1看出,前3个时段(约180 d)内,断面上3点的沉降幅度都较大,并呈波动起伏,3个时段之后,沉降速率明显降低,并且时间越长沉降变化越小。

3)综合1)与2)可知,路基K27+700断面的沉降整体无异常,而且随时间的推移,前后监测值互差愈来愈小,说明路基日趋稳定,表明路基施工质量良好。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实例与分析证明,应用数理理论开展的路基沉降监测,推演逻辑严密,数据可靠性高,判断结论准确性高,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1]陈谦应,蒋树屏,柴贺军,等.山区公路路基稳定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白凤山,么焕民,李春玲,等.数学建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旷军意.高填方路基下沉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J].福建建材,2006(4):45,114.

[4]李宇峙.工程质量监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5]赵少荣,陶本藻.论变形测量数据的反演[J].测绘学报,1992,21(3):161-171.

猜你喜欢
填方路基残差路基
基于双向GRU与残差拟合的车辆跟驰建模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公路高填方路基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河南桥台高填方路基变形分析及处治
基于残差学习的自适应无人机目标跟踪算法
山区高速公路填方路基沉降预测模型可靠性研究
高速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
基于递归残差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