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的探索*

2012-12-14 05:15杨伟燕
中国远程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教研远程

□ 杨伟燕

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的探索*

□ 杨伟燕

本研究对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进行具体的设计、制作与创建,探讨研究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与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探索英语教师如何利用技术整体提高远程教学研究的水平及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探讨分析远程英语网络教研策略,使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网络教研活动成为可能,有助于专家、英语教师成为教研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和实践问题的探索者,多主体共建共享资源,真正实现跨时空的深度交流互动。

网络教学研究;教研共同体;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网络教研策略

引言

传统的英语教学研究形式有:集体备课、教学论坛、经验交流等。这些活动需要集中时间与地点,有专人组织,耗资耗力。由于教师平时工作比较忙,除了学校规定的时间外,教师很难集中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即使是一个教研组的英语教师,由于课程安排的原因,也很难较长时间集中在一起。尽管学校倡导教师间的团结互助,但由于缺少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往往无法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时间一久,教师间真正进行合作教研的也就少了。这种现状要求教学指挥系统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我们认为,应该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教研模式,提高其在现行教育体系中的效率和功能,另一方面创建各级网络教研中心,推动和促进新教学模式和教研模式在各级教育系统中发展壮大,并依托网络教研中心建立网络教研模式,吸引本系统全体教师甚至更大范围的教师共同参与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

当前教育具有多元性,在这个背景下,要高效、高质地完成教育任务,就要依靠信息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和有效的途径开展教学研究。本文主要探索如何通过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与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的构建,向英语教师提出开展网络教研的要求,整体提高英语教师利用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研究的理论基础

1.社会建构主义

1996年英国应用语言学者M.Williams和心理语言学研究人员R.Burden以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以及社会互动理论等为基础,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赵鹏,2009)的核心在于人的知识不是通过简单传授获得,知识的建构发生在认知个体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是相互交往的结果,是社会互动的结果。Gergen K.J.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社会性相互依赖获得的,语言的意义基于情景,语言具有社会性功能。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社群成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力共建一个共享成果的文化圈,各个主体与社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学习内容来源于整个共同体的构建,社群创造的文字和交互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对社群中的每一个人具有引导作用。

维果茨基(刘思佳,高瑜,2011)指出,个人的主观知识须经他人的审视和评判后才有可能重新形成并成为人们可接受的客观知识,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知识的建构建立在与社会文化环境和团体交互的基础之上,是通过经验的分享、信念与价值的沟通而建立形成的,知识的建构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和团体互动的结果。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在共同体中通过协商进行知识建构,强调知识的情节性与合作性的交互,同时主张通过协商与对话使个体看到团体忠于与自己观点不同的观点,这样个体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丰富和全面,才能有利于各个主体的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的双向建构,增进教研工作者之间的交互与人际关系,促进他们建构知识的能力和教研社会性的发展。

本研究正是在此理论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教研活动,每个教研工作者参与各种交互活动的行为和发言都对群体的知识建构产生影响。在社会群体中共建知识及构建教育工作者互动平台的过程中,促进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推进区域交流共享,创新教研方式。

2.教研共同体

共同体是由自然意愿及共同的理念和理想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hord,1997)。教研共同体(李娟,2006)是为完成真实任务、问题,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教研方式。它强调共同信念和愿景,强调各个成员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鼓励各个成员探究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各个成员在教研的过程中,与同伴开展包括协商、呈现自己的知识、相互依赖、承担责任等多方面的合作性活动。教师之间营造并构建新型的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变对学校、教师传统评判为友善的合作与建议,变上下级关系为合作伙伴关系,能引导教师更加自主、自信地成长。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平等的方式开展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协作。教师不仅是在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且是在共同发展、建构教研共同体的共同知识。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Alderfer,1969)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归纳出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即ERG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的心理存在三种核心需要,即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人本主义理论从人的心理需要这个层面说明了教师的发展也需要相互的帮助、协作和共同的成长。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阿吉瑞斯和舍恩在《组织学习:一种行动透视理论》(甘金球,王芳,2008)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具有某种目标的团队所有成员的共同学习,促使团队成员和团队组织共同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既定的目标。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把教学研究的重心转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主流话语。通过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是实现教研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教育有效性的捷径和趋势。教研共同体所有成员有共同愿望,能够平等对话,强调资源的共享、信息的交流、有效的合作,注重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发掘、研究、解决、呈现,能够促进教学和教研反思,为教师发展寻找新的支点,使教研更具实践意义。

教研共同体的构建理论,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有助于研究理论从网络教研实践中得到及时的提炼,研究成果得到及时的呈现和转换,教学行为得到及时的改进,实现英语网络教研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的调查和统计分析

1.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本研究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展开调查和访谈,参与调查的英语教师所在学校有:黑龙江电大、番禺电大、沈阳电大、东莞电大、四川电大、汕头电大、珠海电大、怀集电大、珠海斗门电大、开平电大、中山电大、惠东电大、江苏电大、广东电大、遂溪电大等,参与人数97人。调研借助QQ群、E-mail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有效回收率90.72%。其中,女教师53%,男教师47%,平均年龄35岁。 调查问卷共有24个选择题,下面是问卷调查结果和统计分析:

常规教研的主要不足之处是(见表1)。

表1 常规教研的主要不足之处(%)

现有教研活动中较为有效的是(见图1)。

参与的网络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是(见表2)。

图1 较为有效的教研活动(%)

表2 网络教研活动主要内容(%)

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时,采用的交流工具主要有(见图 2)。

图2 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的主要交流工具(%)

英语网络教研平台所提供的虚拟环境主要应该具备(见表3)。

表3 英语网络教研平台应该具备的虚拟环境(%)

在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时,碰到的主要困难是(见表 4)。

表4 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碰到的主要困难(%)

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中对网络教研有帮助的资源是(见表5)。

表5 对网络教研有帮助的资源(%)

2.调查分析结果

参与调查的教师认为,常规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评课(37%)和单独备课(37%),学校进行常规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分学科组(53%);在常规教研活动中,经常使用网络备课(74%),偶尔会为查找教研资料而苦恼,主要是资料没有系统整理(47%);现有的教研中,经常或擅长做的是梳理出讨论的主要问题(58%) 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53%);参加网络教研只是一种尝试,偶尔使用而已(32%);网络教研的活动范围最好是互联网,在这个群体中有充分和完整的交流(47%);对网络教研方式处于观望状态,认为这种方式还很不成熟(53%);在网络教研网站上想做的事情是向同行或专业研究人员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74%);通过亲身体验,认为网络教研是教研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不会占主导地位,是为常规教研服务的(58%);教研的最终目的是教学能力、经验的交流和相长(84%);63%的学校现在没有教研平台(专做教研平台用,而不是校园展示性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非常期望拥有;个人保存了大量的教研信息的纸质档案,需要对其系统地、有计划地整理(47%);网络教研需要约束机制,且网络教研约束机制与常规教研约束机制应相互补充使用(47%)。

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网络教研应对教师参与的程度做一个细致的要求,重点应对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使网络教研发挥“资料查询、经验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形成科研成果”的作用。网络教研应突出灵活性,即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网络教研约束机制主要应体现在限制某些形式主义参加者和促进大多数参加者,参加者要言之有物,要讨论更专一的问题,可以就某一教研主题畅所欲言。网络教研应配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这套机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监控方面。应以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为基础设计和构建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充分发挥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的优势,让处于不同地方的英语教师和科研人员能够互相协作,取长补短,高效完成英语教研任务,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同时我们了解到,依托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研修发展情况、各学科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发展状况等等都可以在网上反映出来,可以因此而有效组织基于学校和教师实际教学问题的教研活动,也可以层层提取数据,实时观察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状况,指导、提炼和推广典型案例和国内外优秀论作,引领教师研修的健康发展。

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与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力图实现以下功能:

(1)实施上下贯通的教研机构网络化管理,实现教研工作的有效引领和扁平化管理。

(2)使网络教研实质性地走进基层、走进教学过程,实现“教”、“研”、“修”一体化。

(3)为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学生开辟一个网络空间,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4)提供个性化的网络环境设计,使之既符合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的总体架构,又彰显专业特色。

(5)实现课题管理网络化,提高课题研究动态检测、文档管理、推广应用的工作效率。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构建了如表6所示的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功能模块框架。

表6 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功能模块的构建框架

2.多主体深度互动的教研共同体的构建

本研究利用平台和QQ群进行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和研究,参与各种群体的网络教研活动,如中央电大英语工作群、资源开发与共享群、广东电大英语教师群、省开课程教学团队群、英语移动学习课题组群等,增强了多主体间的互动,引发了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使协作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方式,促使教师在共同行动中追求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专业引领,需要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教师可通过与专家和其它优秀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得到共同成长,通过共同行动逐渐养成对专业理论的渴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Goodfellow,2009)。

实践表明,多主体深度互动的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和实施,具体可以采取以下5种网络教研行为策略及实施方法(表7)。

表7 教研共同体的网络教研行为策略及实施方法

3.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的推广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推广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杨卉,王陆,冯红,2008),本研究进一步创新教研模式,拓宽教学研究途径,利用移动技术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英语移动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更便捷、快速、广阔的交互空间,使教研工作者在繁忙的行政和教学工作之余,能够见缝插针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网络教研活动。

远程英语网络教研策略分析

1.远程英语网络教研行为策略分析

通过一年时间网络教研活动和实验的开展,本研究在进行多主体深度互动教研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采用网络教研行为策略及实施方法,对在实验前期和实验后期参与的各种网络教研行为策略的使用系数和效果及网络教研活动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见表8和表9)。

表8 实验前期和实验后期的各种网络教研行为策略的使用系数和效果

表9 实验前期和实验后期参与的网络教研活动

在实验前期,各种网络教研行为策略中使用最频繁的是分级管理策略和共享交流策略,按系数依次排列为:分级管理策略 (0.75) =共享交流策略(0.75)>课题引领策略(0.375)>自主反思研究策略(0.372) >群体反思研究策略(0.125)。在实验后期,各网络教研行为策略的各项使用系数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按系数依次排列为:分级管理策略(1.00)=课题引领策略(1.00)=共享交流策略(1.00)>群体反思研究策略 (0.875) >自主反思研究策略(0.75)。由此可以推断,分级管理、课题引领和共享交流已经成为教研工作者每次参与教研活动必用的策略。实验后期参与的网络教研活动系数也有所提高,借助QQ群、飞信群等进行的讨论由0.84提高到0.95,课题网际交流或成果呈现、共享、评价由0.5提高到0.75,利用个人博客发表文章由0.5提高到0.625,网站资源为讨论提供基础及论坛讨论为网站提供资源一项也由0.5提高到0.625,依托教研网站上传下载教学资源由0.37提高到0.375。各种策略的使用效果也同步提高,其中课题引领策略的效果系数提高最快,由0.5提高到0.75。

实验表明,实施远程英语网络教研行为策略可产生以下效果:

第一、交流学习的范围广。教师通过国内外英语教研论坛和教研网博客,不仅能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还能与自己学科的教研员以及其它专家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促进校本教研发展。

第二、交流学习的时间长。教师对问题的思考可以更充分,可以将比较成熟的想法与同伴交流,易于问题研究的深入,促进教师不断成熟。

第三、交流学习的焦虑少。当教师面对面教研时,因为心理压力、面子等等原因,常常不能说出真心话。网络交流减少了教师面对面交谈时的心理压力,使教师能够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得到其它教师或专家的指导,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Barroca,2010)。

2.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分析

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主要包括一对一交互、一对多交互、多对多交互和多对一交互策略,各种交互策略的主要网研活动方式见表10。

表10 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与网研活动方式

本研究在探讨网络教研行为策略及实施方法的同时,也对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的交互策略与网研活动方式的实施进行了试验与调查,并对在实验前期和实验后期参与的各种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的使用系数及使用频率做了调查和比较(见表11)。

表11 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的使用系数及使用频率

在实验前期,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的使用系数依次排列为:一对多交互策略(0.725)>一对一交互策略(0.625) >多对多交互策略(0.5) >多对一交互策略(0.325)。在试验后期,各项策略的使用系数有了明显提高,依次排列为:一对多交互策略(1.00) >一对一交互策略(0.875) >多对多交互策略(0.75) >多对一交互策略(0.375)。同时各项策略的使用频率也在逐步上升,依次排列为:一对一交互策略(0.25上升为0.5) >一对多交互策略(0.15上升为0.25)>多对多交互策略(0.15上升为0.25)>多对一交互策略(保持0.00)。据此可以推断,一对多交互策略已成为每位教师最主要的网研活动方式,一对一交互策略和多对多交互策略是教师通常使用的网研活动方式。由此说明,知识共享交流是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的核心,包括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运用。教师通过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的运用,将专家和其他教师的经验和隐性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同时也与其他教师共享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并转化为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此时,只要研究共同体采用的网络教研行为策略及实施方法和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的交互策略与网研活动方式的使用系数和效果系数持续上升,便能促使教师整个知识结构不断积累、调整和上升,最终达到知识的创新,进而促进整个教学团队的整体发展和提升。

结语

本研究经过实践探索,搭建了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的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和英语移动教研平台,有助于专家、英语教师成为教研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和实践问题的探索者,多主体共建共享资源,从而实现跨时空的师与师的深度交流互动,使远程英语教研具有源头活水,长盛不衰。

[1]赵鹏.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刊,2009,(22).

[2]刘思佳,高瑜.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交往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1).

[3]Hord ,S.M .1997.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Com munities of Continuous Inquiry and Improvement.Austin ,Texas :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

[4]李娟.论网络教师研究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6,(08).

[5]Alderfer,C.P.,Existence,Relatedness,and Growth:Human Needs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New York:Free Press,1972.

[6]甘金球,王芳.组织学习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观[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1).

[7]Goodfellow,Robin and Lamy,Marie-Noelle (2009).Conclusion: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Online Learning Cultures.In:Goodfellow,Robin and Lamy,Marie-Noelle eds.Learning Cultures in Online Education.Continuum Studies in Education.London:Continuum Books,pp.170-183.

[8]Barroca,Leonor;Rapanotti,Lucia;Petre,Marian;Vargas-Vera,Maria and Reeves,Ahmad (2010).Developing research degrees online.I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Research and Innovation,15-17 Nov 2010,Madrid,Spain.

[9]杨卉,王陆,冯红.移动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松散型半离线网络教研模式研究[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8,(10).

Constructing an Online Community of Practice to Promote In-depth Interaction among Distance ELT Tutors

Yang Weiyan

This study set out to explore a new approach to facilitating academic exchange among distance ELT tutors.Based on findings from a survey among some ELT tutors,the author constructed an online Community of Practice(CoP)and proposed a Multi-subject In-depth Interaction Model for the online CoP.It is argued that the online CoP is conducive to distance ELT tuto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uggestions were made on how to make the best of the online CoP with the aim of sharing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s as well as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online.

online teaching research;In-depth Interaction Model;online Community of Practice

G420

A

1009—458x(2012)01—0063—06

*本文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的探索——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与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的构建”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09011。

2011-09-15

杨伟燕,讲师,广东汕头广播电视大学(515041)。

责任编辑 石 子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教研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远程诈骗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