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鼾膏贴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

2012-12-17 08:11张丽秀朱同刚袁成波杨海淼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宗气证候综合征

张丽秀 王 檀 仕 丽 朱同刚 袁成波 杨 波 杨海淼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治疗,西医主要采取手术方式,有一定风险与痛苦,诊治技术要求较高,部分重者能明显缓解但不能完全恢复且复发率也很高。使用呼吸机治疗不能去病源,且有不舒适感,携带不方便,部分病人需终生睡眠时使用,远期疗效不理想,且有副作用。近年来,中医学界对OSAS的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始终缺乏规范的中医诊疗方案,更无中药外治法治疗本病的研究。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认为内服药物同样可以外敷给药,从而应用止鼾膏贴临床治疗3年,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参照OSAS诊治指南确诊为OSAS〔1〕;并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诊断为痰湿内阻型6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69.58±9.49)岁;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60.76±10.07)岁。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痰湿内阻型中医辨证标准(符合主症即可诊断)主症:①睡则打鼾,时断时续;②肥胖或进行性体重增加;③舌体胖大,或质淡暗、苔白腻,脉濡滑或沉涩。次症:①胸闷或胸痛或体倦脘闷;②晨起头痛,昏沉嗜睡,精神不振;③记忆力下降,出现烦躁、智能、行为改变;④夜尿频,量增多。临床证候积分计算:将睡则打鼾、形体肥胖、自觉胸闷、精神不振、苔白腻这5个主要症状分为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4个级别进行累加。

1.2 研究方法 两组采用的一般性治疗方法相同,即减肥、戒烟酒,尽量采取侧位睡眠,避免服用镇静剂和过度疲劳。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止鼾膏贴,主要药物为:黄芪,法半夏,茯苓,陈皮,生姜,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炙甘草,石菖蒲,川芎,僵蚕,地龙。上方取免煎制剂,以蜜汁少许调和外敷颈部(30 cm×10 cm),同时予膻中穴位贴敷(3 cm×3 cm),疗程4 w。对照组除一般治疗外,无其他干预措施。两组对象治疗前后均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和多导睡眠图检查。

2 结果

2.1 两组总疗效分析 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总疗效分析〔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和睡眠监测指标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AHI、SaO2、BMI( s,n=30)

表2 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AHI、SaO2、BMI( s,n=30)

与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症候积分 AHI(次/h)SaO2(%)BMI(kg/m2)治疗组 治疗前 9.53±1.36 33.34±9.01 69.73±11.44 28.34±4.85治疗后 4.70±1.061) 12.28±6.451)83.08±5.361)24.50±3.821)对照组 治疗前 9.07±1.21 30.52±5.89 71.43±6.67 26.90±2.19治疗后8.87±1.29 27.20±5.99 73.62±6.39 25.46±3.30

2.3 安全性 治疗组2例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皮肤局部红痒,给予异丙嗪外用后症状消失,其他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我国古代中医学家根据打鼾的原因、伴随证候及转归的差异,认为伴有如自汗、身重、多眠睡等异常证候的打鼾是一种病理现象,其代表医家是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其在《伤寒论·第六条》中,首次引入了“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2〕的鼾证概念。巢元方阐述:“鼾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喉咽,而作声也。其有肥人,眠作声者,但肥人气血沉厚,迫隘喉间,涩而不利亦作声。”故刘艳娇〔3〕认为肥胖人气血沉厚,咽喉部也肥厚,使气道狭窄,气出不畅而出现打鼾,后者显然是类似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姚亮等〔4〕认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是由于脾胃受伤,致津液不能运化转输,故湿从内生,聚而为患,痰浊胶结,肺气不利,致肺主司呼吸的功能失常而发为本病。反之,气不利,通调失司,治节无权,则可加重痰浊的潴留,临床表现以痰湿为主。明·张景岳认为“中气内虚、疼痛外逼,多致元阳飞越……以致声如鼾睡,痰如拽锯”,可知这里的鼾睡既可是脾胃气阳虚弱、痰湿内生的结果,也可是喉痹而致。

综上,古往今来,总结多数中医学者对鼾证的病因病机可责之为痰湿壅盛,多数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立论。本课题组认为,鼾证亦可从宗气生成不足立论:人体宗气的形成来源于体内产生的水谷精微之气和外界吸入的清气。宗气聚于胸中(膻中),一方面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一方面贯注心脉,推动血行。三焦为诸气运行的通道,宗气还可以沿三焦向下运行于脐下丹田,以资助先天元气。宗气对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具有推动作用,故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邪客》)。肺和脾胃在宗气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曰:“膻中宗气主上焦息道,恒与肺胃关通”(《医门法律·明辨息之法》)。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和脾胃之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盛衰。

若宗气不足,循喉咙走息道的作用减弱,再加上中焦斡旋失常,痰湿内阻,痰阻气道,气道不畅,发为鼾证。依此理论已在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题并发表相关文章〔5〕,故依据内服药物亦可外用理论,拟“止鼾膏”培土生金,活血通络,以调宗气。

全方药具体配伍如下:黄芪,味甘,归肺、脾、肝、肾经,补脾益气;茯苓,味甘、淡、平,益气健脾,补肺金而通调水道,助脾运化水湿,使脾土得健,以杜绝生痰之源;半夏,味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陈皮,味辛、苦、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甘草,味甘、平,益气补中,调和诸药;方中半夏与茯苓配伍,燥湿化痰与渗利水湿相合,共收湿化痰消之功。苏子,味辛性温,入肺经,有降气消痰、利膈宽(滑)肠的功能;白芥子,味辛性温,入肺经,功能利气化痰;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功能下气定喘,化痰消食;正可谓,苏子降气行痰;莱菔子行气祛痰;白芥子快隔消痰。石菖蒲能化湿、豁痰、利窍;本方以黄芪、茯苓为君,臣以陈皮、苏子,加上其他诸药之功,正可谓相辅相成,达到益气健脾袪湿化痰之功效。宗气不足,不能助心行血,就会引起血行瘀滞,所谓“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灵枢,刺节真邪》)。同时宗气不足,脾土无力制约肝木,肝主筋,肝气过旺,则临床上引起睡眠过程中手脚躁动等症状。故用黄芪补脾益气,气行则血行,使旧瘀得去;僵蚕入肝、肺经,能化痰,有通络之效;地龙善通行经络,每与川芎益气活血之品配伍以活血通络,桃仁入心肝血分,活血散瘀力强,有推陈致新之功。无论血滞血结,新瘀久瘀,均可配伍使用〔6〕,以增强宗气正常生理功能。

本研究治疗组在中医证候和西医睡眠呼吸监测指标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较之减肥等一般性治疗效果更显著,而且应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依从性较高,故对于OSAHS患者,可作为基础方予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8):594-7.

2 杨华森.简明中医字典〔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470.

3 刘艳骄.《诸病源候论》对睡眠医学的贡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52-7.

4 姚 亮,杨佩兰,宋文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分型初探〔J〕.河南中医,2004;24(2):24-5.

5 杨海淼,王 檀,张丽秀.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5;18(1):46-7.

6 王春娥,诸 晶,严桂珍.中药治疗痰瘀互结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3):80-2.

猜你喜欢
宗气证候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探讨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
试述“宗气”与“肺痹”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