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功能区划研究

2012-12-17 08:12陆耀邦梁自力毛蒋兴莫明荣黄裕志谢少燕滕冬建郑良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年1期
关键词:区划功能区定性

陆耀邦,梁自力,毛蒋兴,莫明荣,黄裕志,谢少燕,滕冬建,郑良军,苏 宇

(1.广西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南宁 530022;2 广西师范学院,南宁 530001)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多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1-3]。农业的多功能性是农业及其发展的客观属性,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2007年,全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办公室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在全国部署开展农业功能区划研究。广西作为国家首批省 (区)农业功能区划试点单位,在完成全国农业功能区划广西农业功能区划 (一级区划)的基础上[4],结合广西的实际进一步细化进行二级区划,使广西农业功能区划更贴近实际,更具操作性。

1 区划方法和技术路线

1.1 区划方法

广西农业功能区划参照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农业功能区划工作方案》,依据广西农业资源禀赋和资源结构[5],社会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水平[6],生态环境,特色农业生产方式或独特民族、地域文化的区域显著表现描述空间分异特征等,构建广西农业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 (GIS)空间分析技术[7]和数字分析模型方法 (应用数学建模方法),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式,确立广西农业功能分区方案,总流程如下:

第一步:定性。在大量收集整理相关研究文献和其他地区区划成果基础上,结合广西实际,从经验和定性角度初步确定本区划的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

第二步:定量。收集整理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分类指标筛选;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标准化数据进行聚类、叠加和判别,形成基于指标分组聚类的区划初选方案,和基于指标综合聚类的区划参考方案。

第三步:定性。以区划初选方案为主,区划参考方案为辅,结合广西主体功能区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十一五”发展规划等相关重要区划与规划,对区划初选方案做进一步的定性遴选,形成广西农业功能区一级区划方案。

第四步:定量与定性结合。在一级区划基础上,构建农产品供给比较优势度模型,结合指标分组聚类等一级区划中间成果,通过进一步定量评价分级与定性判别调整,细分出广西农业功能区二级区划方案(图1)。

1.2 主要技术路线

1.2.1 一级区划技术路线

广西农业功能区一级区划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6个步骤:

第一步:定性判别农业文化与休闲功能区。

第二步: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法进行指标数据标准化。

第三步:通过k-均值聚类法,获得分别基于农产品供给功能、农业就业与生活保障功能、农业文化与休闲功能等指标组的各地农业功能特征分级分类方案。

第四步:通过判别评价法,对三类指标组分级分类方案进行判别整合,形成广西农业功能区一级区划初选方案。

第五步:通过聚类分析,获得基于全部指标一次性综合聚类产生的广西农业功能区一级区划参考方案,作为对初选方案进行调整的辅助参考。

第六步:引入主体功能区区划、生态区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农业规划等重要成果,结合参考方案,对初选方案进行定性调整,形成广西农业功能区一级区划最终方案 (图2)。

图1

1.2.2 二级区划技术路线

(1)农产品供给功能区

农产品供给功能区二级区划,包括4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构建农产品供给比较优势度模型,计算农产品供给功能区内各县级行政区的各类农产品生产能力比较优势度和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度。

第二步:分别对各类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度进行自然分等,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并依次赋值为3、2、1。

第三步:采用判别评价法,对各地同类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度进行组合叠加,明确各地该农产品的供给功能级别,得出:农产品一级供给区赋值组合为33、32、23;农产品二级供给区赋值组合为 22、21、31;农产品三级供给区赋值组合为11、12、13。

第四步:将属于农产品一、二级供给区的县级行政区,明确为该类农产品的主要供给区。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重要区划与规划,对定量评价结果进行衔接调整,形成农产品供给功能区二级分区方案 (非互斥型分区)见图3。

(2)农业就业与生活保障功能区

图2

农业就业与生活保障功能区二级区划,包括四个主要步骤:第一步:保障功能区内的巴马和龙胜具有独特的农业休闲与农业旅游文化,已形成知名度较高的休闲旅游品牌,因此采用定性判别法,将其明确为生活保障与休闲功能区。

第二步:引入一级区划中间成果——农产品供给功能和农业生态调节功能聚类分区:农产品供给能力强或农业生态调节作用大的地区,赋值为3;次之为2;最弱为1。

第三步:采用判别评价法,对除巴马和龙胜之外的就业与生活保障功能区,进行农产品供给功能与生态调节功能强度的组合叠加,得出:生活保障与生态调节功能区赋值组合为13;生活保障与农产品供给区赋值组合为23、22、12、11。

第四步: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广西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大纲 (2009-2015)》等相关重要规划,对评价结果进行衔接调整,形成就业与生活保障功能区二级分区最终方案 (图4)。

图3

2 区划结果

依据上述方法和技术路线确定的广西农业功能区划将广西全区划分为:农产品供给功能区、就业与生活保障功能区、生态调节功能区、文化传承与休闲功能区四类一级功能区和4个农产品综合供给区与粮食等13个专项供给农产品供给二级区;生活保障与农产品供给、生活保障与生态调节、生活保障与文化休闲三类就业与生活保障二级区。详细分区区域及空间分布见表1、图5、图6、图7。

图4

图5

图6

表1 广西农业功能区划方案

[1]陶陶,罗其友.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农业功能分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1):45~49

[2]罗其友,陶陶,等.农业区域发展论.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3]李俊岭.东北多功能农业功能价值实证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2):32~36

[4]《中国农业功能区划研究》项目组.中国农业功能区划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5]莫明荣.广西农业资源评价及利用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6]广西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 (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7]史舟,吴宏海,王人潮.空间分析技术和图论树算法在农业区划中的应用.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0(3):244~248

猜你喜欢
区划功能区定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南充市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与评价
产业功能区人才发展现状与探索
社区治理如何密织服务网——成都安公社区划了“五条线”
现代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进步”之定性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基于海洋空间综合评价的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初步划分
宁夏水功能区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