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燃烧的文学爝火
——柯岩纪事

2012-12-18 17:29
新文学评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柯岩作家文学

◆ 艾 斐

一团燃烧的文学爝火
——柯岩纪事

◆ 艾 斐

人,不但创造着社会,而且也必然要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若问柯岩的社会角色是什么?人们自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她是诗人,她是作家。

确乎,柯岩不仅是诗人,是作家,而且是杰出的诗人和作家。但在我看来,除了文学的定位之外,她更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和明睿而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这一切,不仅见诸于柯岩的文学创作之中,而且也集结和贯穿了柯岩整个的生活履迹与生命历程。正因为她无限钟情于文学,她才会自觉自愿地泛化了自己的社会定位,不断地转换和充当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而她所做的这一切看似跟文学并不搭界的事情,其实却恰恰正是作家的责任和文学的秘笈之所在。因为深入生活并干预生活、体察社会并体恤民生、追蹑时代并关爱庶众,向来就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之所以能够写出优秀作品的恒常之道与必由之路。而那种一味躲在象牙塔里醉心于“表现自我”和忘情于炫艳浮华的作家,则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具有激扬情愫、震撼心灵、助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之效能的优秀作品来的。至于那种与时代大潮无涉、与社会主流无续、与世情民瘼无关的作品,即使篇幅再迤长、数量再庞大,其最终结果也无非是制造了一堆文字垃圾而已,更遑论什么文学的价值与作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举凡有志于通过文学而采收益国恤民、启智弘德、明心激志、驱动发展之功效的作家,就自然和必然要做时代的弄潮儿和生活的干预者,也就会自觉和自愿地深入到生活的中流与底层,始终坚持与社会感同身受,与民众休戚相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饱含时代精神与传呼社会诉求的作品。而也只有这样将文学与时代和人民融为一体的作品,才会赢得广大读者的挚爱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正是文学价值得以形成的美学范式和文学效能得以发挥的实现路径,当然就更是文学自身所恒定的“识”与“常”、“经”与“道”了。

由此可见,柯岩对作家职能的泛化,其在本质上则恰恰正是对文学真愫的回归和对文学旨要的灼聚。想想看,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从鲁迅、郭沫若到周立波、赵树理、柳青等,谁个不是这样履行作家的职责和缔造文学的精品的呢?

诚然,文学是需要技巧,需要才思,需要一定的艺术形式与表达能力的,但文学却永远都不会与不能仅仅只是技巧、形式、词语和标点符号的叠加,更不会和不能仅仅依凭作家个人的才思与聪颖,便可以完成宏大叙事和写出经世之作来!因为文学在本质上是时代的跫音、历史的回声、生活的映像、情感的燃烧。既然如此,那就决不是仅仅凭靠形式的变换和词语的堆砌所能凑效的。它决定地需要的,倒永远都是对时代、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热烈关注与深刻认知。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则又在于作家必须毫无保留地氽入生活,融于人民,始终与社会同契,与时代同脉,与大众同心。

柯岩的文学道路就正是这样走过来的。对她来说,写作虽是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既然是使命和责任,那就没有个人的选择,而只有人民的需要。人民需要她做什么,她就全力以赴、满怀信心地去做什么,并力求能够做得至佳至尚、至善至美。对于这一信念、目标和追求,乃是在她刚一走上文学道路时就已非常明晰地确定了的,并信誓旦旦、坚韧卓拔地一直坚持到了生命的终点。

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目标与追求,柯岩才不仅在文学之外做了许多关乎社会、关乎教育、关乎文化,乃至关乎失足青年和癌症患者的生活与生命的事,而且就连她的家里也常常成为困难人群寻求帮扶的好去处,她的演讲往往被当作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教材。在她年届八十之际由中国作家协会所举行的《柯岩文集》出版座谈会上,发言者中最具感情冲击力的竟不是作家、学者和理论家,而是柯岩以其作品和行动予以鼎力支持的工读学校的校长、从柯岩作品和人格中获得精神救赎的工读生、将柯岩及其作品引为良医仙丹并因之而重返健康人生的癌症病人、与柯岩在一起工作并深得柯岩人格熠映和精神感染的同事与朋友等。他们的发言也许是没有文采的,但却是从内心深处喷薄而出的真情实感;他们的发言也许是不合逻辑的,但却伴和着滚烫得几乎要炙人肺腑的热词与热泪;他们的发言也许是不加剪裁和修饰的,但却活脱脱地托出了柯岩在社会人心中的强大感召力与自然原生态。

就是这些来自生活而又未经雕琢的词语,真实而生动地摹写了柯岩的人格魅力与人生追求,无不从或一侧面翔实地记录了柯岩在履行一个作家的职责时所对社会和人民投入的深挚感情与莫大关切。柯岩说:“作家是靠作品存在,其他一切伎俩都没用。”而好的作品又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可能因素很多,但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则永远都是对生活和人民的深情介入与深刻认知。而柯岩所践行和所追求的,则正是对这种深情介入和深刻认知的忠实执守与无限提升。也就是在2009年8月27日的那次《柯岩文集》出版座谈会上,柯岩面对大众,敞开心扉,坦陈了她对生活和人民的深情眷恋与深切感悟。她说:“我是谁?我是我们祖国无边无际海洋里的一粒小小的水滴,我只有和我13亿兄弟姐妹水滴一起汹涌澎湃才会深远浩瀚,绝不能因为被簇拥到浪花尖上,因阳光的照耀而误以为自己发光;如果我硬要轻视或蹦离我13亿海水兄弟姐妹,那么,我不是瞬间被蒸发得无影无踪,就将会因干涸而终止生命。”基于这样的精神底蕴,柯岩对人生的选择和对生命的规约便铁定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能,奉献自己,直至牺牲。”

言至此,道自明。柯岩为什么会在60年的文学生涯中始终充满创作的活力、不断迸溅着生命的激情?柯岩创作的题材、内容与艺术形式为什么会是那样的浑涵汪莽、多彩多姿?柯岩何以能在文学领域中既涉笔极其广泛而又佳作频仍出现?柯岩面对社会潮头的熙来攘往与政治风浪的飙起飙落,却为什么总能够泰然处之和从容应对?

这一切的答案,就在于她对作家之真义的洞烛,对作家之职责的坚守,对作家之人格的淬炼,对作家之使命的兑取。

在柯岩看来,做为作家,并不是仅有会码字的本领便可以了,关键还在于你码的是什么字和怎样码这些字?而要用正确的形式和方法把正确的字符码在一起,形成作品,其最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有思想、有理想;有信念、有信仰;有追求,有诉求;有原则,有原创。她说,做为一个作家,“对革命,对人生,无法朦胧”也不能朦胧。她还说,“我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而也正是这种信仰,才“使我们向上,使我们活得充实,使我们人生有意义……”多少年来,唯因基于这种信念与信仰的引导和支撑,“我”才能“总是在黑暗里也看得见光明,在绝望时也能够找到希望”。不论社会上刮什么风,也不论文坛上掀什么浪,柯岩都总是劝诫人们一定要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和鱼龙混杂的各种思潮中努力学会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而要能准确、清晰地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则在创作中就一定不能赶时髦,不能追风,因为“时髦从来是一种肤浅,”而“风”则又总是“那样的无定向”。故此,只有从生活出发,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和利益出发而进行创作,才可望写出被社会和人民乐于接受并高度认同的作品来。

其实,柯岩的文学道路不就正是循此绳墨、遵此宏旨而一步一步地从探求、开拓与坚守、创新中走过来的么!她之所以什么题材都写,什么形式都使用,而且每每驭笔娴稔,惊艳问世,气象非凡,佳作频现。就因为她心中有人民,笔下有生活,肩上有担当,创作有追求。一如《小迷糊阿姨》、《“小兵”的故事》、《两个“将军”》的童趣与纯真;《中国式的回答》、《人的一生,都在路上》、《寻找回来的世界》的撄时与深蕴;《他乡明月》、《红蜻蜓》、《CA俱乐部》的深情与挚笃,都既充分显示了柯岩文学路径的宽广和艺术视野的宏阔,更全面展现了柯岩以文学为抓手而对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人民利益的全额兑取。

事实上,柯岩所有的写作和整个的文学事业,就都是严格遵从这一人生圭臬和美学矩度而进行淬冶与敷设的。当人们在被《周总理,你在哪里?》、《在周总理办公室前》、《请允许……》等诗篇而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当人们在将《船长》、《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等报告文学中的主人公奉为勇敢开拓的领航者和崇高理想的实践者的时候,当人们在《他乡明月》、《红蜻蜓》、《寻找回来的世界》等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渐渐体悟出柯岩所融会于其中的时代命义与社稷情怀的时候,你可曾想过这一切的一切都缘于何情和源于何处么?

一个作家,如若没有对时代的蹑迹蹑踪,对生活的深勘深诠,对人民的至情至爱,对国家的忠义忠心,他又何以能够以其文学构制而筑起时代的精神城垣和砌就人民的情感画廊呢?

然而,柯岩却做到了。如若把她在60年间创作的所有戏剧作品、儿童文学、诗歌、小说、散文、影视作品、报告文学、文艺评论、传记文学以及由她所主持编注的名著拔萃、教材范本、少儿读物、佳作撷英、“‘巨人’对话”等集中起来,依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人们就自会惊奇地发现:这不正是我们新生的共和国在迎着时代大潮而不断开拓前进所钤印下来的楚楚身影与煌煌足迹么?

是的,在柯岩的笔下,正应合了“文学是时代的见证与人民的心音”这一箴言。她用自己的才思和生命,用自己的坚韧和真诚,用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贞与挚爱,极富文韵和情采地书写了一个时代的变革历史与广大人民的心路历程。在她的色彩斑斓的勾勒下,我们不仅清晰地看到了社会前进的轨迹,而且更艺术地欣赏了大众形象的奂美。特别是在由柯岩同志倾注大量心血所淘练并选编的《与史同在·当代中国诗歌选》(上下卷)和《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散文选》(上下卷)中,就更体现了她对文学的无限钟情和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在这两部书的出版之即,她都将书于第一时间寄给了我,并在电话中详尽地述说了她之所以要耗时费力编选这样两本书的初衷与本意。我明白,她是要以此而证明时代对文学的眷顾和文学对时代的书写,并以“与史同在”的方式而给予新中国文学以深情的回眸与精彩的定格。

拳拳之心,尽在尺牍之间;殷殷之意,更寓文心之内。一个生命似火的人,一个永远都活力四射、激情澎湃、坦荡如砥、勇往直前的人,虽因天不假年而离我们渐渐远去,但她的业绩、她的音容、她的情采,却将永远与历史同在,与我们同行。不论到了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够从她的作品中看到她那颗像丹柯一样永远燃烧的心,听到她那充满纯真与激情的朗朗笑声。

这就是柯岩——永远的作家,永远的文学!

2012.3.16[作者单位:山西省社科院]

猜你喜欢
柯岩作家文学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我们需要文学
夜色
柯岩的水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小鸟音符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