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与思考

2012-12-23 00:36袁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大学生

袁瑛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洛阳471003)

“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与思考

袁瑛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洛阳471003)

对来自于河南科技大学的1289名“90后”

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并总结出了“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三大特征:网络和电子辞典的利用呈普遍化;英语学习需求具有鲜明的功利性;英语学习满意度偏低等;并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应采取的教改措施:巧用网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注重反馈;分级教学,与专业挂钩等。

调查问卷;“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教学改革

随着“90后”大学生逐步进入高校,其群体社会特征(如,生活在“6+1”的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深受家长的宠爱,等)和学习特点必将对高校教学产生影响。本文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把以“90后”大学生的特征与其英语学习需求结合起来进行了调查和探讨,以期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特征

笔者针对大学英语学习中可能涉及的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于2010年11月对河南科技大学农学、动物科学、林学、食品科学等学院的大一新生共1 289人(87%左右为“90后”)发放了问卷,收回问卷1 136份。调查结果如下:

(一)网络和电子辞典的利用呈普遍化

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1。

调查表明:“90后”学生喜欢用QQ聊天,喜欢打网络游戏,喜欢在网络上搜索各种信息。“90后”的学生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费在了网络上。

表1 90后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

“网来网去”是“90后”的一大特征,他们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手机、电脑、宽带快速进入大学校园,他们比较充分地享受时代科技的最新成果,网络尤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据报道在各大高校的学生论坛上,早在2010年7月初就已有“90后”新生登录,向师兄师姐咨询住宿、选课、分班等各种问题。通过论坛,他们了解学校的信息,很多新生还没开学,就已经通过网络对自己的专业有一定了解。笔者在开学第一天的第一次课结束时,就有学生上来问笔者的QQ号码和邮箱地址。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与老师进行互动的必要工具。同时,QQ网络聊天工具成了人们的一种全新社交方式。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聊,主要是交流各自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和陌生人聊,则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字典不仅具有了纸质字典的功能,还具有包容多本字典内容和便于携带的特点。英语课堂上,英汉词典已经被电子字典所取代。有专家指出,“浅阅读”在“90后”身上表现比“前辈”更突出,现代文化生活的简易化和通俗化,造成人们对距离自己生活较遥远的经典书籍有疏离感和畏难情绪。在信息过爆的时代,他们在选择时会避开难懂难接近的东西,而选择很快、很轻松能搞懂的方式去接触。因此,电子词典使用较多。“快译通”、“文曲星”等电子词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功能多样。因此很受“90”后的青睐。

(二)英语学习需求具有鲜明的功利性

表2中有关学习需求问题的备选答案都是:是或否。从百分比中,我们通过排序可以看出90后学习大学英语的需求依次是:为了获得学分(86%),为了扩大自己视野更加了解世界(80%),为了满足考研需要(74%),为了就业需要(60%),为了将来出国(59%),为了将来在交往中能用到(35%)。因为笔者所调查的主要是农林类专业,他们首先是要完成学业,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农林这些国家基础性产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各种各样的企业,学生们都希望通过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对世界的了解,而近年来的就业压力也迫使这些初进大学校园的“90后”考虑起了两三年之后的考研,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出国不再成为少数有钱人的梦想,只要是人才,哪个国家都需要,“90后”的自信也体现在59%这个比例上。而当面对事实时,当看到自己的师兄师姐到某某企业,据说几年都不会用到英语,他们也会迟疑,从(35%)的数据中我们也看得出他们对“学不能致用”的一种迷惑。

表2 “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情况调查表

从以上统计中可知,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同。习得和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为融合型与工具型两类,前者是对目的语及目的语所在社团的人民和文化的兴趣,并希望有朝一日成为该社团的一员,如移民等。后者是为了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如为了升学考试、晋升加薪或为了一份好工作等。中国的绝大多数中学生学习英语是出于升学或工作需要,属于工具型学习者,具有鲜明的功利性。

(三)英语学习满意度偏低

谈需求看现状,“90后”的大学新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为了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笔者设计了表3,即对现阶段大学英语学习的看法,问题的选项均为三个:满意、一般、不满意。笔者将选项中所占比重最高的一项列出。六项选择中,有四项都是“不满意”,占比重最大,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在第一项“你认为目前使用的教材”,满意的同学占到85%,要说明的是,我校使用的是《全新版大学英语》1至4级,包括综合教程、听说教程、快速阅读。以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例,TEXT A Growing Up是一篇内容轻快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男孩的学习经历。而从相关的背景知识中学生们了解到The U.S Grand School System,John Lennon这位七八十年代的超级摇滚明星及可口的Spaghetti。大学英语的讲授已经不再是纯语言的临摹或复读,而是一种百科信息传授,讲英语学英语,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更加了解这个世界。这样的教材正好符合了90后学生猎奇的心理。

表3 “90后”大学生对现阶段大学英语学习状况的看法

在课时分配方面,每周大学英语为4学时,即2节听说,2节精读。学生对这样的分配不甚满意,不满意者占(52%),超过了“满意”和“一般”的比重之和。虽然四级考试已将听说部分的内容扩大到整个试卷35%,但对于大学英语来说,大班上课始终是个难题。在平均人数达到七八十人的大班上课时,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以及课堂的有效组织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多煤体课件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学校所能提供的资源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多媒体的需要,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系统只能服务部分学生。大学生更希望能有外籍教师来给他们授课,以强化听和说的能力培养,但外教的相对缺乏亦与学生的愿望有一定距离,如此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对英语教学不满意程度高的重要原因。

二、思考与建议

(一)巧用网络,因势利导

“90“后大学生出生在网络时代,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家庭既拉远了他们与同龄人的距离,又缩近了他们与整个社会的接触。调查中笔者惊奇地发现,当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偶像时,竟然有大部分学生写出了:周杰伦、Super Junior、艾薇儿、科比、马林、姚明等娱乐和体育明星的名字。当然也有人提到如:马云、杨澜、比尔盖茨、吴仪等商政精英。这样的结果与网络是分不开的。既然网络不可避免是进入大学并深刻地影响大学生,作为英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巧用网络,适当将网络上有意义的访谈节目、文艺节目及娱乐和体育明星引入英语教学中,同时有效运用多种现代媒体和教学方法,如笔者认为在听力课上除了进行听力教材内容以外,也可以适当延长听说的时间,比如播放一些像The Wild China或Planet Earth等BBC视频纪录片。这些影音材料既能让学生提高听力,又能调动课堂气氛,增长他们对世界地理资源的认识。又如笔者在用多媒体讲动词词组fade in和fade out时,多媒体课件上一幅画慢慢浮现,之后又随着声音的渐消而渐隐。不用多做解释,意义自然明白于心。

笔者亦考虑并尝试利用QQ延展大学课堂教育。如在QQ上建立教师网页、“教师群”和“学生群”,为学生答疑,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思想教育,不仅方便简单,而且有利于创设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学生也能自主地获得丰富的资料信息。

(二)因材施教,注重反馈

尽管“90”后大学生有过分受宠爱,相对缺乏实干精神等不足,但他们倾向张扬个性,充满自信,思想相对早熟,这些特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因此在教育方式上,对“90后”需要教育者付出更大的爱心、耐心,尤其要注重“因材施教”,避免让一些过时的课程内容和落后的讲授方式扩大教与学之间的隔阂。比如,学时分配可以实行弹性分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适度地调整教学的进度和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又如,针对同学们之间能用英语沟通非常少的实际,尽可能地营造讲英语用英语的氛围,课上课下,多培养他们讲英语的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还需要强化学习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成效,解答课题时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均可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者的学习动机要强,学习积极性高,进步较快,因为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通过结果反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作文或作业的批改评价应及时告诉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间隔越短,效果越显著。

(三)分级教学,与专业挂钩

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举措,但究竟效果如何,专家们各持己见,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指出分级教学中的一般要求和更高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大纲规定要求大学生达到的“一般要求”,其词汇量也只是4 500。而2002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毕业生必须具有7级2 500的词汇量,而考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必须达到8级3 300词汇。这已经直逼目前的大学英语四级的4 200词汇水平或《课程要求》中一般要求的4 500词汇水平。

面对这样的事实,蔡基刚教授在2007年提出“就教学要求而言,全国1 500多所本科院校,学生千差万别,提出“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课程要求》)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达到的。如果以通过四级考试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一般要求,全国至少有40%左右的学生达不到(根据四六级考委统计,全国每届本科生四级通过率仅为62.4%)。”以我校为例,2006年以前四级通过率没有超过60%。笔者认为并非四级的“一般要求”太高了,问题在于,英语教学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据了解,老师和同学们普遍认为分级教学要与专业挂钩。对于体育、艺术等专业的学生,听说可以要求高一些,在读写方面要求低一些;而对于理工以及所调查的农林专业学生,只要求有较强的阅读和翻译能力,能够将来把英语作为学术研究的工具即可。

从综合理论、课堂教学实践、教师亲身体验、学生反馈信息来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外语水平学生的求知需要,为他们搭建展示各自英语才华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同时,分级教学能使教师备课更有针对性,对所教的学生完全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总体来说,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无疑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前学生必须通过分级测试。如何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合理的课堂任务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也需要长期的、深入的研究。

因此,为全国不同院校所有专业学生设定同一门槛,这样一刀切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这种做法既浪费了学生和教师的精力也耗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分级教学必须使得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使得学生、教师、学校要负担得起,愿意负担,让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正确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指导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媒体资源,将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

三、结语

最后本文谨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暴占光关于新时期对“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者自己所要先实现几个“转化”作为结语: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由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包容个性转化;在教育模式上,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和多向沟通转化;在教育重点上,由过于理想化的宏观目标教育向宏观目标与人的自身需要相结合转化;在信息化手段上,向网上疏导与网下引导相结合转化。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80-488.

[2] 桂诗春.谈当前的外语教学[J].中国外语,2005(3):7-8.

[3] 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8-74.

[4] 张光慧.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概念[J].教育信息化,2005(2):37.

[5] 王海云.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学改”模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7(2):82-83.

A survey of the needs of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among the post-90s students

YUAN Y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0,China)

In this research this paper sets an example of the students in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learning among pPost-90s are as the followings:the popular use of internet and digital dictionary,obvious utility of English learning and low satisfa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Therefore,during English teaching,we should carry on some reformations.We should help the students have a wise use of the internet,teach them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stress on the feedback,grade teaching and make a combin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different majors.

questionnaire;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needs of English learning;teaching reform

G64

A

1009-8976(2012)01-0122-04

2012-01-30

河南省教育厅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0A630055)

袁瑛(1977—),女(汉),河南洛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教学法和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