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诱杀及应用

2012-12-24 12:51夏岳章孙文岳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螟虫田埂稻田

夏岳章,孙文岳

(1.浙江省余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余姚 315400;2.余姚市牟山镇农技站,浙江余姚 315456)

水稻螟虫 (二化螟,大螟)是钻蛀性虫害,危害较隐蔽,化学药剂对其田间防效不佳,大量用药又易产生抗药性,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稻谷质量。因此,建立水稻螟虫综合防控体系,减少农药用量,加强生态控制具有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

香根草 (Vetiveri zizaniodes),别名岩兰草,是一种独特的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南方、印度、巴西等热带亚热带地区[1]。香根草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且生长迅速,常用作牧草、水土保持及园林绿化植物。已有研究表明,香根草植株挥发物对水稻螟虫的雌娥有较好的诱集作用。田间种植香根草可诱使水稻螟虫在其植株上大量产卵[2],利于集中灭杀;且香根草上的活性成份对螟虫的幼虫具有毒杀作用,使其不能完成生活史[2-3]。2008年,作者对香根草诱杀水稻螟虫进行了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诱集植物及种植准备

以香根草为诱集植物。香根草种植在稻田四周田埂上,田埂宽度80 cm以上为宜。香根草以4月上中旬种植为宜。种植前将香根草地上部分剪至30~40 cm,根系剪至5~15 cm,株距80 cm。浅栽,以土覆盖香根草根部即可。整个生长季给香根草施基肥 (磷肥与有机肥)1次,追肥 (N、P、K复合肥)2~3次,每次施肥量每丛10 g左右。当香根草过高时进行适度剪割,高度保持在150 cm左右。注意清除杂草,适当浇水以免影响种苗生长;香根草幼苗即对水稻螟虫引集作用较强,注意适当使用杀虫剂,保证香根草的生长和分蘖。

1.2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诱集效果

在4个田块的田埂上种植香根草,每条田埂南北向平行种植,田埂间距20 m,长度50 m,每丛间距0.8 m。分别于8月31日,9月15日,9月30日调查50丛香根草上螟虫的丛危害率,同时调查4个田埂上不同时期香根草的枯心数,查明不同时期香根草上螟虫的株枯心率。

1.3 香根草不同种植布局对螟虫危害的影响

试验取4块稻田,水稻品种为晚稻秀水134,全生育期不进行螟虫药剂防治。各田块在分别距离田埂香根草2,5,10 m与田埂香根草平行方向确定2行水稻,将长度100 m的1 000丛稻丛作为调查点,分别于8月31日,9月15日,9月30日调查各点的稻苗基数和螟虫枯心数,分析香根草不同种植距离对水稻螟虫危害的影响。

1.4 不同施药次数对稻田螟虫的影响

选4块稻田,处理区块面积为400 m2,其中3块为种植香根草稻田,1块为不种香根草稻田,分别于9月4日,9月20日和10月4日喷毒死蜱,以不打药为对照,药后5 d调查各处理区块的螟虫枯心率,第1次调查苗数为1 800株,第2次调查苗数为1 600株,第3次调查苗数为1 500株。调查不同喷药次数对水稻螟虫枯心率差异。

1.5 诱集植物与生物驱避剂对螟虫的影响

驱避剂为驱虫性植物糖蜜草的地上部分,以石油醚提取的驱虫成分配制成20%的乳油剂型。本试验设4个处理田块,每处理驱避剂浓度分别为500,1 000和 1 500 mg·L-1,以不打药为对照。第1次打药时间在9月3日,第2次在9月10日,各处理分别于9月8日,9月15日和10月2日以4 200苗水稻为调查基数调查各田块各点的螟虫枯心数,分析香根草与驱避剂对水稻螟虫危害的影响。

1.6 香根草应用对螟虫危害率的影响

2011年在6.67 hm2水稻品种中早39示范田取一半田埂种植香根草,另一半不种香根草为对照田,每0.667 hm2取中心30丛水稻定点,分别于5月20日,5月30日,6月10日,6月20日调查稻苗基数及螟虫枯心数,分析香根草大田应用对螟虫危害率的控制效果。

1.7 香根草生态安全性调查

于香根草抽穗结实期,取3条种香根草田埂各50 m,调查香根草的抽穗率和结实率,并各掘取3丛香根草考查根系情况,探明香根草的杂草化的危险性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诱集效果

表1表明,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吸引水稻螟虫在其上产卵,至水稻穗期达到顶峰。香根草丛枯心率为60%~94%,株枯心率为14.0%~48.6%,有效地吸引了稻田螟虫到香根草上产卵,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螟虫对水稻的危害。

表1 各田块香根草诱集螟虫的危害率

2.2 香根草不同种植布局对螟虫危害的影响

表2表明,距香根草2 m的稻田水稻螟虫枯心率为0.62%,距5 m的枯心率为1.0%,距10 m的枯心率为1.66%,距30 m的枯心率为4.03%。与香根草距离越近 (即香根草种植密度越高),枯心苗数越少,螟虫对水稻的危害率越轻。其中距离10 m以内的水稻枯心率差异较接近,30 m以外香根草对控制水稻螟虫危害的作用已显著减少。

2.3 不同施农药次数与香根草对稻田螟虫危害率的影响

打药前调查种植香根草和不栽香根草稻田对稻田螟虫危害率的影响,各处理大区面积为400 m2,各调查4 200苗。

表3可以看出,种植香根草稻田的枯心苗为64株,枯心率为1.52%,不栽香根草稻田枯心苗为84株,枯心率为2.0%。第1次打药的处理区块,随着打药后日期的延长,螟虫枯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不栽香根草的枯心率增加极为明显;第2,3次打药后各处理区块螟虫枯心率变化不太明显;不打药的处理区块栽香根草的比不栽香根草的,随着时间推移,螟虫枯心率减轻幅度逐渐明显,至水稻穗期枯心率更减少2/3。

表2 香根草距离稻田不同种植距离对螟虫危害的影响

2.4 香根草与生物驱避剂的协调应用对螟虫危害的控制作用

表4说明,香根草结合驱避剂对螟虫有较好的驱避作用,驱虫效果与驱避剂的浓度和打药次数成正比,尤其是刚施用驱避剂后的较近时期内效果更佳,随着时间的推移驱虫效果逐渐减少。

2.5 香根草大田应用对螟虫危害率的控制作用

表5可以看出,水稻田埂种植香根草后,螟虫枯心率普遍较不种香根草的对照田要低,田边有30%香根草不同程度枯心,由于当年是螟虫轻发年,全生育没有进行螟虫药剂防治,螟虫枯心率差异不明显,但香根草的诱虫效果还是可以肯定的。

2.6 香根草对生态环境隐患性的调查

表6表明,香根草是直根系,无匍匐茎,只开花而不结籽,这些特点决定了香根草只能进行无性繁殖而不会杂草化。因此,大量种植香根草诱杀水稻螟虫对于生态系统是安全的。

表3 香根草不同施药次数的水稻螟虫枯心率

表4 香根草结合施用驱避剂不同浓度及次数的螟虫枯心率

表5 早稻丰产方种植香根草稻田螟虫枯心率

表6 香根草生物学性状调查

3 小结

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表明,田边种植香根草对水稻螟虫具有较强的诱杀作用。通常有80%以上的香根草丛,20%~50%的香根草单株能吸引螟虫附其上产卵,而且由于香根草内的活性成份对螟虫的毒杀作用,使其幼虫不能完成幼虫4龄以上的生活史,从而有效地诱杀大量稻田螟虫。研究表明,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有效诱集距离为10 m左右,距离越近,其诱杀效果越明显。

通过在稻田纵向两边或四周种植香根草,可使水稻螟虫田间危害率减轻50% ~70%。在螟虫轻、中发年份可基本不施用杀虫剂,重发年份只使用1~2次农药可有效控制水稻螟虫。在螟虫重发年份可结合使用生物驱避剂来代替农药防治,从而进一步减少稻田农药使用量。该项技术在小面积范围内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适宜在水稻二化螟及大螟发生危害区域推广应用。

春季栽种香根草,在早晚稻间隔期加强施肥、治虫等管理,促其良好生长,早晚稻均可达到诱虫效果,并可连年使用。种植香根草不占用稻田面积,可有效控制螟虫发生危害,减少农药使用,不影响水稻产量,并可节约防治成本。而且香根草只能进行无性繁殖而不会杂草化。因此,利用香根草诱杀水稻螟虫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同时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社会意义。

[1] 毛萍,杨宏,马欣荣.香根草的研究及利用进展 [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1):88-93.

[2] 陈先茂,彭春瑞,姚锋先,等.利用香根草诱杀水稻螟虫的技术及效果研究 [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2):51-52.

[3] 郑许松,徐红星,陈桂华,等.苏丹草和香根草作为诱虫植物对稻田二化螟种群的抑制作用评估 [J].中国生物防治,2009(4):299-303.

猜你喜欢
螟虫田埂稻田
田埂的底色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稻田摸鱼记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试验及效果评价
田埂上的稻草人
稻田里的写真
田埂上
稻田里的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