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统揽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

2012-12-27 11:34内蒙古军区司令员自治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刘志刚少将
国防 2012年10期
关键词:预备役民兵部队

■ 内蒙古军区司令员、自治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 刘志刚 少将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指明了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向目标、战略重点和途径抓手。2011年年底召开的全国民兵工作会议,围绕“主题主线”集中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和市场经济环境中民兵调整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引导作用。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深刻把握“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以使命任务为牵引,以转型发展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综合能力。

(一)认清形势任务,不断增强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深入研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一是认清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作战中担负任务更加繁重。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作战保障、后勤保障、装备技术保障任务异常艰巨。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不仅要配合现役部队遂行要地防空、地区防卫等作战任务,而且要承担大量的情报侦察、网络防护、交通运输、工程抢修、装备维修等支援保障任务,同时在生产支前、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地区安全等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要深刻认识民兵预备役工作在备战和打赢中的重要性,继承光荣传统,探索创新实践,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战能力建设。二是认清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应对非战争非传统安全威胁中作用更加突出。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很好,但同时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恐怖渗透破坏迹象明显,社会转型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故、恐怖威胁等非战争非传统安全威胁呈上升趋势。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执行反恐维稳、抢险救援、安保警戒等任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已成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重要职能和使命。必须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认清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地位作用,积极发挥人员分布广、专业种类多、民情社情熟、突击力强等优势,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勇挑重担、主动作为。三是认清民兵预备役工作在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诸多不适应因素。“十一五”以来,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深化经济社会改革过程中,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同志国防观念淡化,滋生“民兵预备役制度过时无用”、“民兵预备役工作是负担”等模糊认识;组织难落实、人员难集中、经费难筹措、活动难开展等问题仍没得到有效解决。必须主动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和接轨市场经济发展,研究新情况,制定新举措,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兵预备役建设。

(二)坚持科学定位,扎实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转型发展。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任务需求、基础依托和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入贯彻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坚持从政治高度和安全稳定大局出发,准确把握职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积极推进“三个转变”。一是大力推进根本职能转变。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高新技术密集、保障更加复杂,组织民兵进行伴随技术和科技支前保障成为战时动员的工作重心,预备役部队将由作战类部队为主向支援保障类部队为主转变,由重点保障陆军作战向支援保障联合作战拓展,支援保障的对象更加多元、内涵更加丰富。民兵预备役部队要适应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新要求,紧贴现役部队保障需求建设实际,实现根本职能由机械化条件下参战支前为主向信息化条件下支援保障作战为主转变。二是大力推进应急力量建设模式转变。积极适应非战争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的新形势,着眼解决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力量专业性不强、针对性训练不够、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抓好应急力量常态化建设,落实编组,完善预案,强化针对性训练。抓好应急力量专业化建设,按照一队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采取属地编组、优选编组、行业编组等模式,组建专业对口、人装结合、技术含量较高的民兵预备役应急队伍。抓好应急力量规范化建设,搞好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衔接,完善应急管理和指挥机制,实现民兵预备役应急力量建设由依据任务临时抽组为主向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转变。三是大力推进工作手段转变。市场经济强调的是依法办事、公平竞争、利益驱动和资源优化配置。要更加注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既要加强国防教育、倡导牺牲奉献精神,又要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充分考虑单位和个人切身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更加注重在发展生产力中提高战斗力,把提高军事专业技能融入日常生产实践之中,把在生产岗位中培育出来的质量意识、严谨作风和团队精神运用于战斗力建设,使战斗力与生产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努力实现民兵预备役工作由计划经济条件下以行政手段为主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转变。

(三)把握工作重点,努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质量效益。深化调整改革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贯彻“主题主线”的动力之源,必须着眼推动整体转型,把握建设重点,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破解改革难题。一是抓好理论武装,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当前,境内外敌对势力运用各种途径对我在发展上牵制、形象上丑化、思想文化上渗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要坚决落实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制度,切实履行好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职责,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要加强经常性思想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武装民兵预备役人员,坚持把政治工作贯穿渗透到组织整顿、军事训练和执行多样化任务的全过程,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筑牢“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思想基础。二是改革编组模式,打牢组织建设基础。实现民兵预备役部队转型发展,组织建设是基础。在规模数量上,“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压缩民兵组织规模,推进民兵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在结构布局上,民兵要按照应急、支援、储备三类队伍进行分类建设,预备役部队主要是转变职能任务和建设模式。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任务需求、兵员潜力、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调整组建任务,逐步形成以主要方向、大中城市、边境地区和重要交通干线附近地区为重点的组织建设新格局。在编组方法上,积极向行业系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企业拓展编组,探索成建制成系统编建动员的方法路子。三是创新组训方式,提高军事训练质量。针对训练难开展、保障难落实等问题,根据民兵预备役人员特点,深化训练改革,推动训练落实。在训练对象上,要突出首长机关、专武预任民兵干部、专业技术骨干和教练员。在训练内容上,要充实信息化条件下支援保障部队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学习训练,突出高科技知识学习和紧贴职能任务的专业技能训练。在训练方法上,要采取以勤代训、岗位自训、基地统训的方法灵活组织,按照专业对口、就地就近的原则,搞好与现役部队和有关教导机构的挂钩训练,提高训练效益。四是聚合军地资源,完善装备配套建设。改变过去各自为战、自成体系的做法,充分整合军地资源,逐步走开建用一致、系统配套、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子。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要纳入军队装备体制,军民通用装备要协调地方搞好预征预储,应急专业装备要纳入地方保障渠道。按照有利于战备训练、有利于应急处突、有利于日常管理的原则,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合理调整武器弹药存储布局,提高综合保障效益。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任务落到实处。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涉及军地多部门多领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强势领导作支撑,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全的制度机制作保障。一是强化军地责任,形成统管合力。军地各级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真正形成统筹、统抓、统管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强大合力。省军区系统各级要认真筹划部署,搞好军地协调,集中主要力量、主要精力抓好落实,当好同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难点问题。二是搞好统筹协调,实施科学指导。把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突出主要方向、大中城市、边境地区和重要交通沿线地区民兵预备役工作,正确处理应急、支援和储备三类民兵队伍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民兵与预备役部队以及其他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建设的关系,建立以需求牵引建设、以计划规范进程、以标准控制质量的科学管理模式。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把军民融合作为有效途径,始终保持各项建设的生机活力。三是健全法规制度,规范管理使用。针对目前队伍管理使用不规范、权益保障难落实等问题,在国家有关民兵预备役工作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细化完善各级地方性法规,坚持依法建设,依法管理,依法使用,依法进行检查监督。将民兵预备役人员管理纳入社会管理体系,健全人武部门统管、编兵单位主管、相关部门协管的民兵预备役工作管理机制。按照慎重用兵、量情用兵、依法用兵的原则,落实用兵各项准备,确保用时行动有据、规模适度、合理合法。

猜你喜欢
预备役民兵部队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老部队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飒爽英姿女民兵
预备役部队军官基础训练应坚持实战化方向——以某预备役部队军官基础科目抽点式考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