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锡培 中国电缆业的领跑者

2012-12-28 09:21吴言
人物周刊 2012年12期
关键词:远东企业发展

吴言

在民营企业家中,蒋锡培可以算是一个谨慎和敏锐的人。可能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情,使得他可以率领远东集团走过20年,并取得非常的成绩。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江浙一带出现了创业高潮。他们多为草莽出身,学历不高,他们白手起家,勤劳肯干,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可是这其中,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的并不多。蒋锡培,这个中国江苏农村的一个小伙子,以修理手表起家。虽然创业初期遭遇波折,但他凭借韧性和执着,从不被人看好的电缆做起,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二十多年来,在他的领导下,远东集团保持了平均每年32%以上的发展速度,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164.45亿元资产,年销售收入近两百亿元,员工8000余名,涉及电线电缆、新材料、医药、投资、证券、管理咨询等领域,其中核心业务远东电缆产销量连续十三年居全国首位,并名列世界电线电缆制造业中国入选企业第一名,成为中国线缆行业的领跑者。

放弃学业投身商海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蒋锡培高考名落孙山,父母希望他复读,继续考大学。因为一家兄弟姐妹6人,蒋锡培是最有希望能考上大学的一个。然而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年轻人对财富的渴望,让从小性格刚强好胜的蒋锡培早早踏入社会。这个被家里看好的蒋锡培,做出了影响他一生的重要选择。

蒋锡培觉得,条条大路通罗马。他看到自己的二哥,修钟表生意干的有声有色。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手艺,每天能挣几十快钱。就算不上大学,自己创业也能成就未来。而那时候他的人生目标,就是靠修钟表挣够5万块,然后盖一间房子、娶一个漂亮的老婆,十分简单和明确。于是他不顾父母的反对,选择跟随二哥学习修理钟表。

蒋锡培天资聪慧,他只花了56天时间,就学会了别人要半年才学会的修表技术,并且做得不错。同时,他很勤奋,能吃苦,每天加班修理钟表到深夜。更重要的是,他和周围的群众打成了一片。那个时候,很多人宁可等上两个月,也要他亲自修。另外,他收费合理,友善,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在此期间,他也学会了认真、诚恳、耐心、专业,这个个性,也为他日后成就大业打下了基础,也是苏商的特点之一。

靠修钟表蒋锡培赚来了第一桶金。然而,当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赚到了5万元钱,顺利实现他当初定下的“最大目标”时,他的自信和创业的“野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1986年,蒋锡培开始自己做老板。他选择了熟悉的钟表行业,创办了一家为大钟表厂生产零配件的仪器仪表厂。

但因为资本不足,技术、管理跟不上,产品质量无法保障,导致一年后,就亏空了本金,还欠下30多万的外债。在上世纪80年代,30多万是一个天文数字。蒋锡培承认,那个时候确实是他人生中最困难时期之一。他的创业本金,是1块钱、2块钱积攒起来的,一下子亏光了还要再赔30多万,家里所有的东西,除了房子没有卖掉以外,几乎都变卖光了。

一般的人可能会就此低沉,或者一蹶不振。但是这位个子不高,喜欢穿着浅色衬衫,留着板寸短发的男人,没有趴下,“我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在这个时候,他大哥在其人生道路和创业道路上,又一次起了关键作用。蒋锡培的大哥和他说,电线电缆一天一个价,你为什么不去做这个生意呢?一句话,点醒迷途中人,蒋锡培灵机一动,“嗯,是个不错的主意。”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力等国家垄断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渡时期,对电线电缆等需求较大,产生了大量的市场空间。于是蒋锡培很快又从亲戚朋友那筹集到十几万,开始了新的创业。

四次改革顺势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正赶上改革开放大浪潮如火如荼的行进。各种项目的建设,使得电力需求旺盛,而国内能生产的企业还比较少。于是,蒋锡培在1990年创办了范道电工塑料厂(远东控股集团前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发展的沃土。

在当时,信息有很大的时间差,供需关系不能及时获知,于是在价格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安徽、浙江的电缆,价格要比江苏、上海一带要便宜得多,一个礼拜价格可能相差20%,甚至30%,50%。蒋锡培就是利用这个时间差,把机电公司,五金公司库存、柜台的产品拿过来,再运到上海一带卖。发展到后来,他直接到浙江的电缆生产厂家拿货。就这样,他先于别人发现了这个市场,也慢慢占领了这个市场。一年多后,他把之前亏损的30多万填平,还赚了100多万,获得了创办范道电工塑料厂的原始资本。

蒋锡培日夜谋算着更大更快的发展,而四次改制则是他不同发展时期的点睛之笔。1992年初,蒋锡培接受所在乡党委建议,果断地改制为乡办企业,主动戴上了“红帽子”。从民营到集体,远东赢得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也为人才引进扫除了障碍。1995年,针对乡办集体企业在运行中出现的产权不明晰、职责不明确等弊端,远东集团开始探索资本运营的新途径。蒋锡培决心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司采取定额认购和自愿认购的方式,1995年成功募集了1350万元内部员工股,以及100万元集体股。1996年内部员工股增资扩股到4500万元,从而把每个员工都捆到了“目标共识、责任共负、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企业共同体之中。两次成功的改制,给远东带来了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生产设备的更新。

但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市场、资金问题又成为制约远东发展的“瓶颈”。改变这种状况的惟一途径,仍然是坚持改革,建立新的市场机制,走规模效益之路。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论证和审计评估,1997年4月,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等四大国企与远东集团在北京正式签约,成立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此次合作,远东将原有员工股中的一部分股权转让给四大国有企业,企业由股份制改为混合型经济。与国有电力巨头联姻,使远东站在了巨人肩上,从而在更高平台上发展。混合型经济模式的运行给远东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要素的重新组合,合资各方都需要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市场形势作出新的战略规划。2002年,蒋锡培开始回购国有和集体股权,改组远东集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了新的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

对于这四次改制,蒋锡培把它看成是不得已而为之。很多企业在变来变去之后,把自己变垮了。远东控股集团可以说是幸运的,在历史的洪流中选对了方向,存活了下来,并且活得不错。远东走到今日,他感慨深刻:“一定要审时度势,符合经济、企业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能够使得企业安全、健康、快速地发展。今后的发展方向不能错误,战略不能错误!”而作为一名企业家,蒋锡培给出的建议是,首先要有眼光,第二要有胆量,第三要不停止脚步,第四要有相应的能力,最后是要有非常真诚的性格。

成就现在 展望未来

善于运用成熟的战略思维,是蒋锡培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一路扬帆破浪的根本原因。多大胆的计划,多宏伟的走势,他都能在不动声色中思考成形。他那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涌动着炽烈的智慧之焰。大动若静,蒋锡培天生似乎就是一个战略家的性格。

如果将蒋锡培与其它一些与他同样成功的企业家作横向比较,会发现,在成功总是相同的情况下,蒋锡培所走过的弯路是最少的,受过的挫败是最小的,几乎是平稳地直线攀升。这恐怕不能简单地用运气好坏来解释。但有两点原因是不能忽视的。其一是蒋锡培善于观势、借势,能顺时而动,每一步都精确无误地顺合着时代和事业发展的要求。这种过人的应变能力使他立于不败之地。其二是战略的神奇作用。有些企业家是走一步看一步,但很有魄力,在跌跌撞撞,百转千折之后获得了成功。蒋锡培不是这样的人,在做事之前,他已经进行了缜密的思考,在各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战略。在这战略的引导下,他的一步步成功看似有如神话,实则包含着深刻的必然。也许,这对于一个想做一点事情的人会有所启示。蒋锡培说,根据新的形势发展,远东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以积极迎接新世纪挑战为主线,以“做大、做强、做精、做专”为目标,以创新管理为主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促进企业发展和员工富裕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整体水平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发展到今天,远东还涉足到了医药、地产等多个行业,多元化的经营,对民营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风险控制不当,会牵连主业,甚至更大的威胁。回顾过去30年,中国很多优秀的企业或多或少地进行着多元化的努力,一些企业由于战略和扩张步伐过快等原因,因此有声而衰,所谓“成也多元化,败也多元化”。不少企业失败主要是由于对于多元化的本质缺乏深入了解,只重现象,同时不少民营企业家短视现象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是原因之一,这也是市场经济不发达阶段所必须付出的学费。对此,蒋锡培表示,其实多元化和专业化都是有风险的。关键是你有什么样的资源,有什么样的能力,你利用这些资源把握这些方向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实际,也就是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度。

选择企业接班人,是每个民营企业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蒋锡培有两个儿子,他们都无意接手远东控股集团,但这一点也不影响父子之间的关系。他说,孩子未来接班不接班,一点不重要,他们可以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谈起他的两个儿子,蒋满脸都是幸福。“我觉得他们非常优秀。老大说现在想自己做事业,如果我需要,可以帮忙;老二说,你太辛苦了,当我自己把事业干好的时候,我争取把你公司收购掉。”

现在的蒋锡培是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生活很有规律。企业一直是有序地发展,同时生活也要兼顾好,不论是父母,还是兄弟姐妹,大家都是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生活得很好,他的一家很幸福。而关于企业传承,蒋锡培也蛮是自信,他说,远东控股集团三个主业都有各自非常优秀,非常专业的团队,投资也由专业的团队来管理。或许,就像他所说的,“企业做好好的,生活得很幸福。这是我今后最希望做的事。”

历程评述:

二十多年来,蒋锡培用智慧和汗水抒写了一曲当代青年奋斗、创新、跨越的风流之歌。他创办的企业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还先后拿出700多万元用于集体事业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2002年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CCTV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全国十大杰出跨世纪科技人才、 中国企业改革与创新十大风云人物、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装备中国功勋企业家、全球华商十大首善、十大社会公益人物、创业中国年度十大公益人物、中国品牌建设十大突出企业家等称号。荣膺“全球杰出华商奖”、“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安永企业家奖”、“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奖”、“亚洲品牌创新人物奖”等奖项,曾先后受到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亲切接见。

猜你喜欢
远东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远东正大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2020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顺利召开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