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8专项成果性科学认识

2012-12-30 15:32
海洋世界 2012年11期
关键词:沉积物东海海域

908专项成果性科学认识

通过对我国近海水体和海底的系统调查研究,全面深化了对各种海洋环境要素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制约因素和演变机制的认识。

1. 系统揭示了我国近海物理海洋现象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形成机制,勾绘出新一代中国近海环流结构图。通过系统调查与分析,对我国近海主要海流、近海水体涌升和水团等获得新认识,揭示了渤海、北部湾以及东海黑潮与台湾暖流之间的弱流区结构,大大推动了对中国近海环流系统的认识从气候平均态向天气过程态的转变。〉〉〉

2. 首次获得了我国近海水体光学特性的系列参数与时空变化规律,发现了近海水体特征光谱与相应水体成份的内在关系。建立了我国近海二类水体综合要素的分类体系,发展了高精度、定量化并适用于我国近海水色水温的遥感反演模型,可直接为我国HY-1系列卫星遥感信息提取、辐射校正和真实性检验等业务化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在我国自主海洋卫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摸清了我国近海海洋化学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海水的营养盐浓度,在河口区和沿岸流与上升流等海域比较高,其中渤海和苏北近岸海域、闽浙沿岸流区及河口港湾的富营养化尤为突出。陆地径流入海携带的物质对海洋生物体质量影响大,长江口、珠江口和黄河口等河口海域生物体中的重金属、持久性污染物和石油类含量较高。〉〉〉

4. 查明了我国近海海洋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态特征。我国近海浮游生物虽然生物量和丰度呈上升趋势,但生物个体却向小型化方向发展。与以往调查相比,东海浮游动物种类从613种增加到803种。近30年以来,底栖生物中个体较大的棘皮动物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个体较小、耐污能力较强的多毛类生物占比重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间带生物种类数明显减少。在东海新发现微生物新种13个,在台湾海峡和南海发现水母3新属43新种。〉〉〉5. 揭示了我国近海,特别是重点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区域分布,发现了许多新的重要地貌现象。首次编制了1∶5万和1∶25万我国近海高精度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图与地貌图,详细划分了海底地形单元和地貌类型,阐明了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6. 弄清了我国近海海底沉积物的分布特征、物质来源、古环境演化历史,以及悬浮体的物质组成和运移规律。首次编制了我国近海1∶25万比例尺的海底沉积物类型分布图和全新世沉积物等厚度图,划分了我国近海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地层层序。〉〉〉

7. 揭示了我国近海重磁场特征、重磁异常和构造活动分布规律,并填补了我国近海地球物理资料空白。调查研究发现,从山东半岛至闽浙交界处之间的近海隆起构造上重力异常显著降低,存在一个-15×10-5m/s2的负异常区,莫霍面最深达35公里,莫霍面起伏反映北黄海与南黄海盆地的形成与构造隆起相关。〉〉〉

猜你喜欢
沉积物东海海域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不同粒级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遗落海域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特征及富集因素分析
水库建设对河流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的影响:以澜沧江、怒江为例
东海采风作品选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湖泊现代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作用及环境效应
十大事故多发海域中国南海周边排第二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李东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