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作用对木质素胺化改性的影响

2012-12-31 13:19张鹏飞谢文静王晓红
中国造纸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含氮表面张力木质素

郝 臣 张鹏飞 谢文静 白 毅 王晓红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开发利用木质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已有用木质素为原料制备表面活性剂的报道。Kosiova等用水解木质素经二氧六环和水提纯后,与溴代十二烷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得木质素衍生物表面活性剂[1]。该法虽能制得活性较高的表面活性剂,但需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影响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刘祖广等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歧化松香胺木质素乳化剂,并对其表面物化性能进行了探讨[2]。木质素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价格低、环境友好等特点,工业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作水处理剂、沥青乳化剂、三次采油用化学助剂等[3]。木质素本身是阴离子型的,由于其在酸性及中性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使用受到很大限制。本研究通过Mannich反应,把正电荷的有机胺基团接枝到木质素分子结构中,使其电性改变,成为典型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的木质素在中性及酸性溶液中溶解度明显增大,大大拓宽了木质素的应用范围。同时,研究了碱活化木质素与超声活化木质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超声的最佳时间及活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改性后木质素的表面张力及红外和差热分析,对木质素的表面活性及结构进行了探讨。

1 实验

1.1 原料

木质素:黑液中提取的木质素工业品;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木质素胺的合成

1.2.1 正交设计

利用Mannich反应使木质素胺化改性的胺有乙烯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等[4]以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本研究以木质素、甲醛和三乙烯四胺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阳离子木质素胺。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木质素的改性率与温度(A)、三乙烯四胺用量(B)和甲醛用量(C)之间的关系。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1.2.2 合成实验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4g木质素、8mL水、5.4mL 0.4mol/L的NaOH溶液,常温下搅拌10min使木质素充分溶解,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甲醛,搅拌并加入一定量的三乙烯四胺,最后在一定的温度下水浴加热,回流搅拌3h。提纯处理干燥后的木质素胺[5],并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1.3 超声活化木质素

正交实验是以0.4mol/L的NaOH溶液对木质素进行活化预处理,因为木质素本身难溶于水、性质稳定,但可溶于碱。加碱,一方面可提高其溶解性,另一方面可活化木质素,使其官能团更易发生反应。加碱是化学方法,本实验采用超声仪对木质素进行超声活化后再进行Mannich反应。超声仪工作频率:40kHz,功率:250W,温度:保持在32℃左右。

1.4 样品测试

(1)木质素胺含氮量的测定

将提纯处理过的木质素胺用PERKINELMER2400Ⅱ型元素分析仪(美国)测定其含氮量。对于同一组样品,由于反应所用原料相同且木质素不含氮元素,因此含氮量的高低反映了木质素接枝改性的程度。

(2)样品黏度的测定

在聚合物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中,黏度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实验采用乌贝路德黏度计,在25℃的恒温槽中测定木质素及木质素胺的分子质量,溶液质量分数0.2%。

(3)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采用鼓泡法测量样品的表面张力,样品质量分数0.2%,温度25℃;所用仪器为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生产的DP-AW表面张力测定仪。

(4)红外光谱测试

样品经分离提纯后用Nicolet Nexus 470型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

(5)差热分析

利用德国NETZSCH公司的STA2449C型热分析仪进行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分析条件为:样品质量10~20mg(氧化铝坩锅);气氛为高纯氮气(99.99%);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室温,升温速率10℃/min,最终温度1000℃。

2 结果与讨论

2.1 正交实验

因为实验所用原料相同,通过Mannich反应把三乙烯四胺接枝到木质素上,通过检测含氮量,反映木质素的改性率。含氮量越高,表示木质素改性率越大,改性效果越好。正交实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5#样品含氮量最高、黏度也最大,说明该样品的分子质量较大,改性效果最好,且样品的表面张力最小、表面活性最好。由极差分析可知,影响接枝共聚物含氮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三乙烯四胺用量。正交实验的优化组合为A2B3C3,即温度75℃、三乙烯四胺用量4.1mL、甲醛用量2.5mL。

表2 正交实验结果

2.2 超声处理对木质素改性的影响

2.2.1 超声时间对改性率的影响

图1为超声时间对产物含氮量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产物中含氮量随超声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产物中含氮量增加缓慢并趋于稳定。这说明超声时间对木质素的活化作用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充分,但时间也不能过长,在本实验条件下,以超声35min为最佳反应时间。

图1 超声预处理时间对产物含氮量的影响

2.2.2 超声活化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采用与5#样品相同的温度、同等用量的甲醛和三乙烯四胺来合成10#、11#、12#样品,与5#样品不同的是活化条件,即5#样品只经过碱活化,10#样品只采用超声活化,11#和12#样品先经碱活化再采用超声活化。超声处理时间均为35min(超声水温32℃),从而研究超声活化与碱活化对Mannich反应的影响,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3所示。实验发现,在一定温度下,确定甲醛和三乙烯四胺的用量,与单纯的碱活化(5#样品)对比,单纯的超声活化(10#样品)对木质素的预处理效果并不好,改性产物含氮量较低,而且不如单纯碱活化的处理效果。当碱活化再加上超声活化后(11#样品),Mannich反应的结果有了较好的改变,含氮量明显提高。1#~11#样品为粗木素改性样品,12#为纯化降解后木质素Mannich反应改性样品,纯化后木质素含量提高,胺化改性后产物含氮量也有所升高,可能是降解后木质素分子变小,反应基团增加所致。但在纯化降解过程中,消耗的试剂较多、费时,而且木质素损失较多,所以纯化降解对实验总体优化贡献不明显。

表3 超声处理对改性率的影响

2.3 表面张力测定结果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利用粗木素合成的前11组样品中,11#样品的表面张力最小、表面活性最好。物质表面张力还受溶液pH值的影响,故在不同pH值条件下测定了11#样品的表面张力(见表4)。由表4可知,在pH值为5的情况下,表面张力最小,表面活性最好。

表4 不同pH值下木质素胺的表面张力

2.4 红外谱图分析

图2为木质素(A)和木质素胺(B)的红外光谱图。1640~1560cm-1为—NH2的N—H面内弯曲振动吸收,1030~1230cm-1为伯、仲、叔胺的C—N伸缩振动吸收。从图2可知,木质素胺在1642cm-1、1105cm-1处有强的吸收峰,而木质素在1642cm-1、1105cm-1处很弱;木质素在1642cm-1、1105cm-1处的弱峰是芳环中CC的伸缩振动,CC的伸缩振动峰中等强度、吸收较弱,而改性后变成强吸收峰,说明改性后的木质素中引入了新的—NH—或—NH2基团,只是峰重叠了。木质素胺在2051cm-1处产生新的吸收峰,此为铵盐的C—N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木质素胺中的胺是以铵正离子形式存在的,这也正是木质素由阴离子型被改性成阳离子型的原因。

图2 木质素及其改性样品的红外谱图

2.5 差热分析

木质素差热分析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木质素的质量损失可分为2个阶段:去除水分和木质素分解。木质素被加热到145℃时的质量损失仅为7.34%,此阶段主要是去除木质素中的水分;木质素从145℃被加热到600℃时的质量损失为43.53%,此阶段主要是木质素分解。在65.1℃时有一个吸热峰,为水分挥发吸收热量;在374.6℃时有一个放热峰,此温度下木质素剧烈分解放出大量的热。

图3 木质素差热分析

木质素胺的差热分析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木质素胺的质量损失也分为2个阶段:去除水分和木质素胺分解。与木质素相比,木质素胺峰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在75.2℃为去除水分的吸热峰;在306.7℃为木质素胺分解的放热峰。对比图3和图4可知,木质素胺的分解温度降低了,说明改性后的木质素分子支链变多,更容易发生热解。

图4 木质素胺差热分析

3 结论

3.1 以制浆黑液中提取的木质素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使木质素胺化改性合成阳离子木质素胺。通过正交实验结果得出,影响木质素改性率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其次是三乙烯四胺用量。木质素胺化改性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5℃、三乙烯四胺用量4.1mL、甲醛用量2.5mL。改性后的木质素黏度增大,分子质量增大,证明木质素确实进行了胺化改性,增加了新的基团。

3.2 改性后的木质素胺表面张力降低,表面活性增强,且在pH值为5时表面张力最小,表面活性最好。

3.3 通过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可知,改性后木质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分解温度较改性前有所降低。

3.4 实验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的超声作用对木质素的改性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不太理想,没有单纯的碱活化效果好。采用碱活化与超声活化相结合,木质素Mannich反应改性效果更好,产物含氮量明显提高,表面活性有所增强。

[1]Kosi Kova B,Duris M Demianova.Conversion of ligninbiopolymer into surface active derivatives[J].European Polymer Journal,2000,36:1209.

[2]刘祖广,刘 登,李美繁,等.歧化松香胺-木质素乳化剂的合成及其表面物化性能[J].中国造纸学报,2009,24(3):88.

[3]徐永建,付旭东.木质素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物化性能[J].精细化工,2010,27(8):765.

[4]Peter Schilling,Pattie Brown.Cationic and anionic ligninamines:US,4775744[P].1988-10-04.

[5]王晓红,赵 谦,郝 臣.阳离子木质素胺的制备及乳化作用[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4):360.

[6]白青龙.杂多酸电催化降解木质素及以木质素为模板剂制大孔板材料[D].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2003.

猜你喜欢
含氮表面张力木质素
◎维美德为Mercer Rosenthal公司交付木质素提取生产线
不同含氮量Cr-Mn-Mo奥氏体不锈钢的理化性能
含氮半高速钢冷轧辊材料回火组织转变研究
木质素清洁高效分离研究进展
白金板法和白金环法测定橡胶胶乳表面张力的对比
温和酸催化解聚木质素磺酸盐产物的分离与分析
ZIF—8派生含氮多孔碳作为吸附剂固相萃取茶叶样品中6种痕量金属离子
神奇的表面张力
一种新型酚化木质素胺乳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2009年化学高考模拟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