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内云产业链“大而全”不如“小而美”

2013-01-10 01:01张鹏
通信世界 2013年14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厂商企业

本刊记者 | 张鹏

完善国内云产业链“大而全”不如“小而美”

本刊记者 | 张鹏

美国硅谷有很多创新型的小企业更愿意聚焦在某一领域做精做钻,产品成功上市后等待大公司的收购,以完成自己的造富过程,这种方式可以加快云产业链的健全,但国内企业这方面却少有涉足。

曾劭清Gartner数据中心研究总监

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超过500亿个网络链接,巨大的数据流量将像洪水猛兽一般冲击数据中心和承载网络。面对并不久远的数据洪峰,整个产业界都在摇旗呐喊为其储备技术力量。虚拟化、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创新技术成为企业顺势而为的行径,那么国内云计算产业环境究竟如何,设备服务提供商是否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云能力,带着这些疑问,《通信世界》专访了Gartner数据中心但研究总监曾劭清。

Q:业务模式创新驱动底层技术改变,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模式对传统数据中心造成的真正挑战在哪里?

A:新业务的不断上线对传统数据中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扩容问题,国内很多机房在设计之初,对于未来发展并没有做太多考量,使得IDC后期扩容产生了不少难题。首当其冲就是用电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数据中心都建设在商业地区,基本使用的是商业用电(国外IDC采用工业用电),不仅价格高且电力资源稀缺,在设备和系统扩容时容易出现电力密度不足的问题。不过,“风火水电”等基础设施对于IDC改造而言并非绝对限制,经营者可以考虑引入新技术,提升现有设备的资源利用率,变相降低IDC的支出成本。

另一方面,业务驱动了技术革新,但只有技术平台的改变才能支撑业务模式的创新。目前,国内IDC的业务模式还处在比较初级的“资源出租”阶段,比如机柜出售或宽带转租,这种业务模式简单粗犷,属于直接的资源消耗型,国内一二级的IDC运营商应尽快改变这种业务模式,向云业务靠拢。如百度、阿里等国内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他们在IDC领域基本提升了单纯的用电或带宽的消耗方式,通过采用IDC租用模式,将主要精力专注在如何通过定制化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来最大化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IT效率并进行业务创新。

Q:云计算属于国外的泊来品,国内厂商也顺势开展云产品研发和规划,国内IT、网络厂商应如何深入发展?

A:个人认为,处在国家层面,政府一方面应该鼓励中小企业专注云创新,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政策干预市场,靠市场本身去调节和权衡。处在企业角度,各设备商应该改变思路,不必追逐“大而对于设备厂商而言,云计算将是一个巨大的超万亿市场,国内厂商能够瞄准方向,及时转型云计算是明智的。就实际云技术能力和产品而言,国内厂商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所具备的技术能力也还不足以支撑起国内的云产业生态链,这也导致了国内云产业环境发展不健全,云的概念多被各政府和企业用来炒概念和挣业绩。全”的云计算端到端提供商,因为盲目扩充产品线只会抬高自身成本,丧失市场竞争力。美国硅谷很多创新型的小企业反而更愿意聚焦在某一领域做精做钻,产品成功上市后等待大公司的收购,以完成自己的造富过程,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快云产业链的健全,但国内企业却很少采用这种方式。

此外,近期国内IDC牌照政策松动,一些民营和跨国企业开始尝试进入IDC领域,我们预计2014年中国市场将出现一些IDC的新角色,这对于整个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不仅可以刺激IDC市场竞争,同时也将促使IDC产业环境越发的健全。

Q:国内很多互联网业务已经被打上了云的标签,请问目前国内云服务的产业环境如何?A:尽管国内已经推出了类似云存储、云共享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人和微小企业云业务,但实际上,国内云服务的产业环境并不很成熟,这其中不乏有技术平台不对称等原因,但更重要一点在于,现有云服务提供商存在角色错位的问题。

目前,国内主流的云业务都由互联网企业提供,基于天生的互联网基因,这些企业的云服务多倾向于个人和微小企业用户,比如提供个人云、图片分享等功能,但是对真正具备广阔市场前景的“企业应用”却能力不足。而在企业应用领域,无论是IaaS还是PaaS层,企业都对系统可用性、安全性,数据的保密性和一致性,甚至是数据备份和灾备的切换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互联网企业的后台系统多是基于一些开源技术进行的二度开发,用于满足自身业务需求,对于这些大型企业的关键业务的可用性等指标需求,充其量只算是尽力而为。应用决定架构和服务,比如银行的卡帐系统、航信的订票系统、证券的分析系统等关键业务而言,片刻的业务中断都将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这些方面互联网企业显然无法胜任。

而那些有能力通过云计算提升生产力并创造出更多市场价值的大型企业,也因自身技术平台不对接而无法实施云转型。比如面对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交易发生在互联网上,银行希望将业务延伸至互联网的电商平台,与支付宝等支付系统争夺网上交易客户,但银行后台大部分是基于大机的底层IT设施,面对互联网上交易数量大且额度小的特性,造成了单位IT成本消耗过高,面对那些基于x86平台的互联网支付商也不具备IT成本和技术优势。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厂商企业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企业
企业
企业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基于云计算的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实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