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企业科技信用审计研究

2013-01-15 05:21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3年2期
关键词:信用石油科技

戚 敏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540)

石油石化企业科技信用审计研究

戚 敏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540)

基于企业合作创新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采用比较研究和指标体系的方法,研究了石油石化企业科技合作中引入信用审计的问题。石油石化企业科技信用是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合作创新全过程,其科技信用审计机制由管理和审计两大要素构成,涉及科技管理、合同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等内容,构建了企业科技信用指标体系,提出了科技信用审计操作和实施的要领和思路。

石油石化企业 合作创新 科技信用 内部审计

0 引言

石油石化企业的科技合作机制,既是一项典型的科研活动,也是风险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科技信用作为科技领域和产业界特有的一种职业信用,既是社会和企业信用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也是石油石化企业科技管理建设和研发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已有国家、地区和政府等层面的科技信用评价政策建议[1-2],其中也不乏借鉴国外科技信用模式和经验,论及科技信用评价及其理论基础的研究[3-4],但科技信用评价及其平台建设仍在探索和试点中,目前在针对企业研发活动及其科技合作的信用评价方面,尚没有可参考的运行机制。本文拟以石油石化企业科技管理和内部审计为基础,尝试通过对科技管理与内部审计的比较研究,提出石油石化企业科技合作引入科技信用审计机制的理念,以期推动石油石化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内部审计的发展。

1 科技信用与审计机制

1.1 审计领域

现如今审计的概念和内容,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和延伸,也应运而生了类似能源审计、环境审计和安全审计等新的审计领域[5-6]。

1)能源审计。指用能单位本身或委托从事能源审计的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对能源使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检测、核查、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2)环境审计。广义地说,环境审计是对环境管理的某些方面进行检查、检验和核实。包括对环境组织、环境管理和仪器设备所发挥的效用,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和客观的评价。

3)安全审计。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它是指对审计环境下的有关安全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和作出相应评价。如针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针对食品卫生和添加剂的安全审计等。

1.2 科技信用评价

1)科技合作的特点。从经济学的角度,科技合作活动可以视为一个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交换的活动,其本身不仅具有一般物质商品的共性,还包含6个突出的特点:① 技术商品属于无形商品;② 技术商品是联系科技与生产的“半成品”;③ 具有“一次产出、多次转让、多方使用”的属性,以及所有权的延伸性;④ 专有权(专利)的取得,具有唯一性;⑤ 经济价格具有多重复杂性;⑥ 随着知识更新,存在多变的无形损耗[7]。

2)科技信用评价的定义。科技信用是社会、企业和个人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与经济活动中的信用,通常是指社会成员之间为某种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于相互信任、诚实守信基础之上的一种承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信用不仅是一个社会经济运作的润滑剂,也是保证合作秩序拓展、经济增长与繁荣的重要来源。参照经济领域的信用定义,并结合石油石化企业科技合作的特点,从科技管理的角度给出科技信用及评价的定义。即科技信用是指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或机构的职业信用;科技信用评价是对个人或机构在从事科技活动时,遵守正式承诺、履行约定义务、遵守科技界公认行为准则能力和表现的一种评价。

1.3 审计机制

1)审计机制在科技信用中的应用。科技信用引入审计机制是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科技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问题,进行必要的审查和管理,即科技信用引入审计机制,这是国家科技部颁布《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的初衷。具体到石油石化企业科技信用审计,可以简要地理解为就是石油石化企业运用现有的审计机制和工作模式,参照内部审计的方法、程序和内容,对相关科技合作活动进行独立的评价。

科技信用审计虽然也包含科技合同审计的部分内容,但明显不同于科技合同审计。后者依据《合同法》对科技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过程及合同管理,进行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而前者依据《审计法》对科技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其中既涵盖经济合同,也包括科技合作运作,更涉及合作各方伦理道德层面。

2)企业科技信用审计的作用。在石油石化企业科技合作中引入信用审计机制,既是石油石化企业现有科技管理机制的补充和改进,也是审计监督机制方面的一种探索,这对于健全科技管理的运行机制,保证内部审计的正常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产学研科技合作为例,引入科技信用审计机制,可以部分地澄清、掌控和化解诸如“各方定位和分工不清”“利益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和“风险共担”等战略问题。

2 科技信用审计思考

2.1 两种科技信用比较

首先,国家科技信用评价的对象,是指已经或将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或机构的职业信用;而石油石化企业科技信用审计的对象,仅仅针对具体的科技合作项目所涉及的法人资信和自然人(科学工作者)诚信。

其次,国家科技信用评价是由社会化专业机构或政府职能转移,对相关主体在社会活动中履约能力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而科技信用审计是由出资方(石油石化企业)相关部门,对特定主体和具体科技合作项目,从科技管理、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和合同管理等诸多层面开展审计,以满足科技合作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初衷。

还有,国家科技信用制度的建立是全方位评价并形成共享平台;而科技信用审计则属于企业内部审计的范畴,通过科技信用审计,给科技合作各方一个“法律地位平等,经济利益共享,投资风险共担,研发过程控制,成果产业应用”的合作与信用环境。

再有,国家、地区和政府的科技信用,包括科技工作者品格、研发能力、实验仪器设备、环境条件和科技经费等常规性内容;而企业科技信用审计,结合科技管理和技术商品的固有特点,包括综合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和合同管理等审计内容。

2.2 信用审计与科技管理

1)科技信用审计是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科技信用审计所需要的信用信息源于科技管理过程,另一方面,科技信用审计是对科技管理提供重要的佐证信息。也就是说科技信用审计与科技管理的其他内容,如科技管理制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共同构成石油石化企业的科技管理体系。

2)科技信用审计贯穿科技合作全过程。尽管科技合作前期管理是指实施前的决策和计划阶段的科技管理,中期管理是指科技合作的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中期报告,后期管理是指科技合作完成后所进行的结题总结、分析评价(含后评估)等,但由于科技信用审计强调利益共享前提下的风险共担,而风险始终存在于这三个过程中。

3)影响科技信用审计的因素。首先,科技信用审计的力度(包括深度和广度),因为技术商品的特殊性和科研开发的复杂性,造成科技信用审计的难度也会超过一般的研发合同管理及审计;其次,尽管科技信用审计同样包含内部审计的主要缺陷,即由于在本单位领导下进行内部审计活动,其独立性表现稍弱,但科技信用审计所具有的及时性、连续性、针对性和预防性等特点,尤其是采信内容涉及科技合作各方,从而可以部分地弥补以往内部审计的这种缺陷。

2.3 科技信用审计要素及其内涵

1)科技信用审计要素。尽管科技信用审计的内容,涵盖科技管理、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和合同管理等诸多层面,但是并非简单的叠加,其要素源自2个方面:即明确科技合作各方的法律地位,掌控科技合作的原则及运作关键。

首先,由于科技合作及其成果产业化,是一项带有营利性目标的风险研发活动。特别是合作各方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一旦忽视了合作各方的法律地位,也就增加了信用的风险。这其中既包括产业方及其科技工作者,也涉及拥有专项职务科技成果的专家、教授等特定身份自然人,更涵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其次,科技合作的原则主要取决于3个基本面:① 达到战略目标;② 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③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果一项科技合作及其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不符合这3项原则,那就是非战略性的、不成功的、无效率的活动。

还有,科技合作的运作关键,一是选择的合作伙伴能够给石油石化企业带来所渴望的技术、技能和知识;二是依据技术商品的特征,把握科技合作期间各方的定位,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相互制约。

2)科技信用审计内涵。主要是指基于法律层面和伦理道德层面,从科技管理和内部审计两方面,通过诸如合同审计、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管理和科技管理等途径,分析科技合作相关各方能够履行诺言的信任和诚信度,评价科技合作相关各方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相互制约的可行性,评估企业科技合作创新中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为科技合作的确立及其共赢提供必要的佐证依据。

2.4 指标体系简要设计

根据科技信用审计的特点, 参考指标体系的构成方法和指导原则,建立石油石化企业科技信用审计指标体系[8-9]。该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等三级因子构成(见表1)。

表1 企业科技信用审计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1)基准因子。以石油石化企业科技合作科技信用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参照科技管理和内部审计现状来设计指标体系的一级基准层,以构成科技信用审计指标体系的4项基准因子,即科技管理、合同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

2)基础因子。在沿用现有科技管理、合同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方法及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前述的科技信用审计要素,增加科技合作各方法律地位、风险共担和相互制约等内容,依次设计和确立二级基础层的8项基础因子。其中“沿用现有方法及模式”,主要是指参考采用现行的评价要素及指标体系的构成,如科研外协项目和科研经费审计[10-11],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及其防范[12-13],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责任与目标构建[6,14]等。

3)指标因子。同样在沿用科技管理、合同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具体内容基础上,针对法律地位、风险共担和相互制约等基础层因子,结合前述的科技信用审计要素等,设计并确定相应的三级指标层因子。

2.5 科技信用审计的操作和实施

企业科技合作引入信用审计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先期可以针对科技合作领域的信用缺失,诸如申报资料的失信,合同签订的失信,合同执行的失信,项目评审和鉴定的失信等现象,在现有相关管理制度和审计规范等基础上,重点从合作各方法律地位及其对等匹配,合作各方是否具备风险共担的基础,以及合作过程中各方相互制约的措施等起步。参照前述的石油石化企业科技信用审计指标体系,结合科技信用审计的内涵,初步给出科技信用审计操作和实施的要领和思路(见图1)。

图1 科技信用审计操作和实施流程

1)确立与划定需要进行科技信用审计的科技合作项目,如可以从科技合作项目的投入资金或者合作持续时间来考量。

2)依据石油石化企业的现有管理模式,从科技管理、合同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等4个环节,沿用现有的评估方法和程序,对需要进行科技信用审计的科技合作项目进行分评估或分评价;由表1可知,在科技管理的分评估中,应当新增“科技合作各方法律地位”的评估内容,在风险管理审计的分评估中,应当新增“风险共担、相互制约”的评估内容;因为拥有专项职务科技成果的专家、教授等特定身份自然人,往往以个体身份主导科技合作项目,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仅仅只是一种从属地位关系。

3)以科技管理为主线条,汇集、整理4个分评估或分评价的相关内容,得出该科技合作项目的最终科技信用审计结果,为该科技合作项目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倘若该科技合作项目获得批准,则最终科技信用审计结果,转化为后续针对性科技管理或项目风险管理的重点关注要点之一。

3 结束语

1)石油石化企业科技合作引入科技信用审计机制,并非排斥或否定现行的科技管理和内部审计模式。它是对现有科技管理、合同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方法及模式的组合、补充与改进。

2)科技信用审计不仅贯穿于科技管理的全过程,而且能够部分地澄清、掌控和化解影响科技合作的瓶颈问题。当然,受到技术商品特殊性和研究开发复杂性的影响,石油石化企业科技信用审计的难度会明显超过现行的科技管理和内部审计模式。

3)科技信用审计结果,不仅可以作为科技合作项目的决策参考依据,也是后续针对性科技管理或项目风险管理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

[1]李丽亚,毕京波,宋扬.关于建立我国科技信用评价系统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6(5):47-51.

[2]刘燕妮.科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4):98-100.

[3]陈文玲.中美信用制度建设的比较和建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2):89-94.

[4]曾原.国内外科研信誉管理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08(2):20-24.

[5] 张广宝,施继坤.油气田企业能源审计现状及对策[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28(9):69.

[6]付艳丽.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J].企业研究,2010(7):64-65.

[7]戚敏.产学研合作与科协创新模式的研究[J].学会,2010(12):32-35.

[8]刘海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6):89-92.

[9]高建,董秀成.中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 科学管理研究.2005(2):20-23.

[10]黄荣根.如何做好科研外协项目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10(8):68-69.

[11]李建勇.解析困扰科研经费审计的几大因素[J].审计月刊,2006(12):14-15.

[12]刘昕雁.企业投资项目内部审计评价初探[J].经济师,2009,(4):171-172.

[13]邹皓.浅谈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8(5):191-192.

[14]王晓霞.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责任与目标构建[J].审计研究,2010(3):54-58.

F407.22

B

2095-1132(2013)02-0061-04

2012-11-19

2013-02-17

戚敏(1958-),高级工程师,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从事科技发展战略和技术经济研究。E-mail:qim.shsh@sinopec.com。

10.3969/j.issn.2095-1132.2013.02.018

(编辑:周娟)

猜你喜欢
信用石油科技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