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痔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

2013-01-22 06:22高晓慧林爱珍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痔病病防治治未病

高晓慧 林爱珍

1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65 2湖北省中医院肛肠科,武汉 430061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痔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

高晓慧1林爱珍2

1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652湖北省中医院肛肠科,武汉 430061

痔疮是人体肛管皮肤下和直肠末端黏膜下静脉丛迂曲扩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块,其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下面就如何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防治痔病进行阐述,以期减少临床痔病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1 “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及其基本原则

通过总结,将“未病”含义概括如下:一是患病的状态;二是邪伏而未病的状态;三是疾病进程中邪气将要累及的状态。当今已基本得到公认的“未病”4种形态包括: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1]。所以在上述含义基础上,在临床具体应用“治未病”思想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未病先防”、“将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2 痔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痔乃“素积湿热、过食炙煿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又因七情而过伤生冷,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又或酒色过度,肠胃受伤,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俱能发病”(引自《外科正宗》)。

3 “治未病”思想对痔病防治的指导意义

3.1 节制饮食

《内经》言:“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僻为痔”。指出饮食不节与痔发病的关系。又有“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腻,胡椒辛辣,炙博醇酒,禽兽异物,任情醉饱……乃生五痔”(引自《疮疡经验全书》),其具体阐述饮食过多过饱,过食肥甘厚腻,嗜酒及喜辛辣刺激之品,可致湿热下注于肛门,使肛门黏膜下的静脉从迂曲破裂,发为痔病。故平时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适量粗粮,做到饮食有度,对于预防痔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3.2 调节情志

中医强调情志亦可致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又《内经》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人的精神状态与发病的关系,即过度、长期的精神刺激,可导致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痔病气滞血瘀证则为情志不和,气郁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瘀阻于肛门所致。因此,保持情志舒畅,不大喜大悲,不过忧过怒,对预防痔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合理运动,劳逸结合,节制房事,避免劳损

《外科正宗》云:“夫痔者,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俱能发痔”。指出过劳过逸、久坐久行及负重远行可使瘀血浊气结于肛门为病。故大家应当避免久坐、久站、久行,每天坚持适量活动,避免房劳过度,有助于预防痔疮形成。可做适量提肛运动、便后操等有助于缓解痔疮的加重。

3.4 避免久泻、久痢、久咳

“久下不止,多生此病”;“有久泻久痢而生痔者”;“久病咳嗽而后生痔者”。因久泻、久痢多由脾虚所致,脾失运化致湿浊内生。又久咳伤肺,肺虚则大肠不足,易致气血湿浊,流注肛门,发而为痔。故出现咳嗽、泄泻及痢疾时当及时治疗,不可拖延,以免引发痔疮。

3.5 增强正气,补益气血

《外科正宗》曰:“痔者皆因脏腑本虚……,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者”。说明脏腑本虚、气血不足与痔的发生有关。故在“治未病”之“未病先防”理论指导下,应当增强人体正气,以减少痔病发生。

3.6 定时排便,忌忍忌努,保持大便通畅

众多医家均认为,便秘是痔发生很重要的病因之一,因长期便秘,可使粪便堆积直肠,导致直肠下段气血运行受阻,而癖积成痔。“忍大便不出,久为气痔”(引自《诸病源候论》),又“态意耽看,久忍大便,逐致阴阳不合,关格奎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忍不挣,入厕不久蹲,不在排便时看书、看报、玩手机,有助于预防痔病的发生。

3.7 做好妇女妊娠期的护理及调整月经周期

妇女妊娠后,尤其是孕中晚期,由于胎儿在盆腔内压迫直肠静脉,同时腹内压增高,加上直肠末端静脉无静脉瓣,故易致静脉回流受阻,形成痔。产褥期,产妇多卧床,肠管蠕动减弱,易致排便不畅而发为痔疮。同时妊娠期常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易生湿热而导致肛肠疾病的发生。此外,产妇由于分娩时过度用力,常使肛门静脉瘀血而诱发痔疮。《外科理例》言:“妇人因经后伤冷,月事伤风,余血在心经,血流于大肠,则生痔”。故做好妊娠期及经期的护理可以预防痔病的发生。

3.8 慎避外邪

《素问·上古天真论》首篇提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指出只有顺应四时之气,慎避外邪,才能保持身体正气,避免发病。痔病发生外因多为感受风湿燥热之邪,故若顺应四时之气,慎避风湿燥热之邪,可以预防甚至减少痔病的发生。

总之,“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精髓,其重点强调“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防重于治”,其思想对于临床痔病的防治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1] 宋为民,罗金才.未病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38.

10.3969/j.issn.1674-4616.2013.06.020

2013-09-28)

猜你喜欢
痔病病防治治未病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芩蓟凉血合剂治疗I、Ⅱ期出血性痔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清热利湿法对减少痔病术后水肿的应用效果分析
浅析宁夏回族成人痔病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