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
——期刊集团产业化发展战略思考

2013-01-22 07:10沈伟东
中国期刊年鉴 2013年0期
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报刊广西

沈伟东

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
——期刊集团产业化发展战略思考

沈伟东

2013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在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基础上成立。这是广西第一家期刊集团。一家以教育、教辅类期刊出版为主业的期刊社何以要成为、何以能成立报刊传媒集团,成立之后,报刊集团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在经营中立足传统出版,在产业化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这是成立报刊传媒集团后我和同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发展创新

蒋建国副署长在2013年1月4日至5日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的总结讲话中强调:“新闻出版战线要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关键在加快发展,发展的关键在深化改革。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从宏观层面来说,就是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四个体系’,即资产管理体系、政策引导体系、现代市场体系、市场监管体系。从微观层面来说,就是要深化生产经营机制改革,加快实现‘四个转变’,即彻底转企改制,成为合格市场主体;加速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业态;转变经营方式,不断扩大消费市场;转战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

广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属地管理,广西期刊共有186种,年总销售收入约2亿元人民币。广西所属186种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分散,整体规模较小,单体期刊社规模更小,出版形式单一,在全国形成品牌的期刊少。总体上,广西期刊在全国期刊市场的竞争格局里仅处于中下水平,在落实报刊行业改革中属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区域期刊。

2013年,新闻出版总署要求继续深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改制工作的推进和深化,重在以推进“转企改制”工作为契机,抓住改革的时机。这不仅需要管理部门针对情况复杂的期刊社改革工作制订出时间表、线路图,还需要引导期刊企业推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从而以转企改制为切入点,规划广西期刊总体布局,指导已有期刊品牌集群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并以刊群、期刊集团的建设为抓手,整合区域期刊资源,优化期刊市场,以期刊办刊宗旨、内容分类,结合“转企改制”的相关政策导向,逐步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期刊集团。宏观改革与期刊社微观发展应做到有机结合,这样的改革就能与期刊社产生共鸣,激发期刊社改革的热情和创造力,解决期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期刊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期刊出版资源向优势期刊社集聚,打造自治区一级的期刊大船,从而把广西期刊转企改制工作做出广西特色,转化为广西出版的优势生产力。这样的推进工作,广西出版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域期刊做深入分析,结合总署“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对广西期刊作导向性布局,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期刊社在出版资源等方面做重点扶持;同时,也需要对这些期刊集群的资源整合加以政策、技术层面的支持。广西新闻出版局相关管理部门指导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率先开发“期刊集团数字化管理系统”“期刊集团数字化协同编辑系统”,为落实总署改革精神,推动广西期刊产业升级,形成广西期刊特色而做好基础性工作。

在这样的报刊体制改革背景下,转变当前期刊出版单位分散、规模偏小、实力单薄的局面,形成具有很强的媒体辐射力、社会影响力、抗拒风险力的期刊集团,已成为中国期刊界有士之识的共识。集团化无疑是期刊发展的方向,未来中国期刊集团化将是一批质量高、综合实力强的品牌杂志出版更多的子刊,或兼并办得不力的杂志,形成期刊群体,进而跨媒体经营、多元化经营,形成综合传媒集团,从而实现期刊社从单纯的传统传播机构向现代企业发展的重大转变。

在积极推进期刊“转企改制”工作中,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组织调研小组对广西桂林市的期刊做了调查走访。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单体期刊的“转企改制”工作的推进难度大。以学报为例,桂林市七家学报出版单位,如何落实总署改制精神,学报编辑部的主任和主管校领导都表示没有落实的方案可资借鉴,多数编辑部处于观望的状态。桂林市的学报如此,广西其他高校学报也多是如此,认为学报涉及面广,改制后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无法解决,“转企改制”工作不知如何落到实处。其他类型的期刊社,如地市一级文联主办的文学期刊,社科联主办的学术期刊,等等,也有类似的问题。大批没有市场经营经验的单体期刊编辑部、期刊社的改革需要有政策的引导,也需要有可资作为改革示范的案例作为借鉴。

在2012年深入调研广西期刊转企改制工作改革状况的基础上,广西师范大学在新闻出版总署及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领导下,积极推进学报编辑部改革。根据总署指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由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统一经营管理。这一推进“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的举措,在广西期刊界引起广泛关注,特别引起广西其他高校学报和其他类型的学术文化期刊的关注,也得到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的关注。

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集团前,虽然期刊种数只占广西期刊种数的4.2%,2012年平均期发行量却占广西期刊平均期发行量的15.93%,年总发行量占广西期刊年总发行量的15.08%,年发行收入占广西期刊年发行收入的18.79%,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

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背靠广西师范大学,有较为丰富的教育、学术出版资源,在转企改制中,长期以来管理机制比较灵活,对员工的管理实现按岗定薪企业薪酬模式。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国家对期刊社转企改制的支持政策,通过申请新刊号资源完善期刊布局,为广西师大杂志社组建期刊集团奠定良好基础。

二、集团发展趋势和核心竞争力

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作为广西第一家期刊集团在原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基础上成立。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三个高校试点期刊出版单位之一,随着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的成立,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推进,集团在做好原有期刊出版工作之外,在期刊集团基地建设、新媒体开发、跨国发展等领域加速实施,落实中央对文化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在落实报刊转企改制工作,促进传媒集团发展过程中,集团化发展将涉足跨地域兼并整合、新型项目(数字化产品)、对外投资等三个方向。

传统期刊在当前数字化浪潮中如何生存、发展,期刊集团的发展趋势和核心竞争力问题值得从业者思考。

传统期刊的优势是品牌,是长期以来积累的品牌资源、人脉资源和优质内容资源。品牌资源是无形资源,在传统期刊中起着关键作用,正由于有长期积累的品牌,传统期刊成为社会资源整合的平台。在数字化浪潮中,新的传播方式带来海量的信息内容,如何把海量信息过滤成为针对特定读者群体的优质内容,如何通过长期的经营形成人脉资源,进而形成文化传播品牌,是新媒体企业发展的路径。而这一路径,对传统期刊来说,已经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已有资源。技术的嫁接相对容易,而以内容为基础、以人脉资源核心的文化传播品牌的形成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投入,尤其在新媒体海量传播、无序传播的情况下,传统期刊一旦嫁接新技术,将如虎添翼,以较快的速度进入新媒体浪潮里弄潮。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期刊企业拥有品牌先机,与新媒体(如电子期刊等)企业相比,更有优势。

国外期刊集团培养竞争力时十分注意对品牌的创造和管理,特别是品牌数量的拓展和品牌资源的开发。例如,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集团(HFM)有220种期刊,期刊从业员工8395名,年营业额24亿欧元。HFM在法国境内发行3.4亿册期刊,占法国市场的20%。这就是说,该集团几乎平均每天卖出100万份杂志。HFM还尽可能地涉足一切杂志领域,而且在每个已涉足的领域都打造出至少一份名牌。例如,大众化期刊《ELLE》、时事新闻周刊《巴黎竞赛》画报、男性刊物《马克西姆》、电视刊物《电视7日》等,实施多品牌战略,使HFM集团在尽可能多的领域占据市场,并在实现市场扩张的基础上达到利润增长的目的。此外HFM把充分挖掘品牌资源,把努力进行品牌延伸作为品牌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

2012年9月,我参加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差异化与经营管理培训班”,赴德国不来梅应用科技大学学习,集中学习德国报刊行业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管理模式,拜访考察了总部在慕尼黑的布尔达传媒集团(Hubert Burda Media)集团、德累斯顿的萨克森日报社、总部在波茨坦的美尔克汇报社,实地考察并了解了德国传媒集团、期业集团及区域性期刊的编辑、经营和管理模式。在考察过程中了解到,欧洲大型传媒集团通过集约化经营,跨国传媒集团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以布尔达传媒集团为例:

布尔达传媒集团是德国印刷媒体出版商,是一家已经有110年历史的家族企业,拥有员工7500多人。公司出版的311种期刊几乎行销整个欧洲市场,已经向欧洲之外拓展,2011年营业收入约21亿欧元。除传统纸质期刊之外,这家传媒集团还创办了网上商业周刊、广播等,数字化出版的营业额逐年增加。

根据期刊部负责人介绍,德国期刊广告市场每年的营业额大约是225亿欧元,德国出版物经营总体平稳,广告市场占有率也保持总体平稳。传媒集团的期刊的经营靠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创办新刊,以新的办刊思路和办刊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吸引读者。

在期刊编辑方面,布尔达传媒集团做到读者细分,关注女性、健康、时装、家政、家庭园艺等与女性生活紧密相关的选题,对目标读者进行细分。期刊选题策划方面,布尔达传媒集团注重读者数据分析,期刊的创办或者停刊,其主要依据是市场数据分析。期刊部负责人介绍,78%的德国人接触到布尔达传媒集团的期刊,其中,关注该集团的女性期刊的德国人有63.5%,健康和时装类期刊尤其得到女性读者的关注,形成了以“多采”杂志为龙头的女性期刊及家庭生活期刊群。期刊负责人认为,随着数字化出版的发展,传统期刊出版中女性及家庭生活期刊以其多样化,将逐步采用纸质与数字化结合的出版模式。例如,《布尔达时装》杂志向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建议,让读者通过网络参与时装设计,通过线上时装课程,对纸质期刊资源实现二次销售。这一杂志受到读者的青睐,以16种语言在90个国家出版发行;再如,期刊通过网络介绍度假产品,对读者进行服务并得到广告收入。这些与网络结合的期刊服务多得到读者的认可,使得纸质期刊发行量保持增长。在期刊编辑策划中,布尔达传媒集团做到了灵活机动,创办一个期刊,以一年的投入周期考察,不适应市场的新期刊可以迅速被淘汰,做到了期刊资源的优势配置,提高了期刊资源的开发效率。期刊编辑方面对中国期刊办刊人的启发,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开发选题,贴近读者,选题从读者中来。二是在数字化出版对传统出版冲击的大背景下,仍有一些领域传统期刊出版占有优势,需要办刊人关注数字化出版,并以有效的方式把传统期刊出版与数字化出版相结合,开拓传统期刊出版的数字化新领域。正如期刊部负责人所说:“保持纸质出版优势,拓展线上联动,网络业务增加。”三是利用品牌优势,提高期刊的资源利用率,对适应市场的期刊加大选题开发力度,对不适应市场的期刊加快淘汰率——期刊生存与否应由市场决定。这样一来,报刊形成有效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提高了期刊的整体经营效益。

在期刊经营方面,布尔达传媒集团兼顾印刷品与多媒体出版,在保持传统的期刊发行模式之外,网上的业务在德国期刊界也处于领先地位。布尔达传媒集团注重读者个性化要求,进行有效的市场开拓。在期刊发行方面,集团采取针对性的市场对策,遴选固定的合作伙伴,强调针对性的客户服务。期刊经销商的管理,采取按照区域划分、组建各地办事处的方式;在期刊广告方面,集团非常重视,采取针对广告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既注重小而特的优质客户的发展和维护,又注重新的国际业务的开拓,与期刊读者群相呼应,集团与时装业联系非常紧密,与众多国际顶尖时装跨国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高端客户长期有效的合作,为集团获得更多的利润。

在期刊市场开拓方面,布尔达传媒集团成立了布尔达国际集团,开发国际业务,形成了国际期刊集团,扩大了集团乃至德国的文化影响力,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布尔达国际集团2011年在全球与之前相比,增量大幅度提高。在英国,布尔达传媒集团出版有7种期刊,2011年销售收入1500万欧元,在法国出版有4种期刊,2011年销售收入3000万欧元。除了在西欧北欧发展,布尔达传媒集团抓住苏联和东欧巨变的时机,迅速进入俄罗斯和东欧国家。这些全球性的战略布局,大大提高了期刊出版资源的利用率,成为大型传媒集团集约化经营,跨国传媒集团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大型传媒集团集约化经营,对我国期刊界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我国有期刊近10000种,而期刊出版单位有数千个,期刊出版“小而散”的特点明显,这对期刊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期刊的经营应借鉴世界各国大型传媒集团的经验,以集约化经营聚拢优质资源,以品牌期刊为龙头组建期刊群,形成品牌和资源的合力,推动我国期刊品牌在国内形成较强的实力,并能够逐步“走出去”,逐步实现跨国经营,实现集约化经营的经济效益和较强文化传播能力的社会效益。

我在德国考察学习时了解到:德国报刊高度商业化发展趋势和现状,以及对传统纸质期刊衰落趋势的预计给我国期刊从业者很多启示。一方面,我们认识到,数字化出版与传统纸质出版有一个时期的共生期,我们需要重视这个共生期。在这一阶段,传统期刊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利用报刊品牌对加长产品链,形成多元化盈利模式,形成期刊集团化结构,逐步向数字化报刊出版转型;另一方面,我们认识到,面对数字化出版的来临,中国期刊出版人需要提高职业素养,培养适应既有传统出版工作技能,又有数字化出版技术和素养的出版人才,以顺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这将关系到中国传媒行业的未来,关系到中国报刊出版行业未来的竞争力,关系到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能力。

在对期刊市场深入调研后,我们认识到,规模经济是现代文化企业成长的基本线索。目前,我国期刊与电视、广播、报业相比,其影响力和实际竞争力相对先天不足,整体水平与外国的期刊相比差距巨大。真正称得上具有品牌效益的、靠市场机制来运作的报刊并不多。同时,一个单位仅办一两种期刊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办刊结构无法实现资源整合,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众多中小期刊社分处于不同领域,内容、编辑、市场等各种资源被分割,无论在发行量、人员数量,还是在市场占有面上都比较小。在这种产业集中度极低的状态下,市场经营方式简单,在开发市场渠道中可利用的资源不多,有效竞争力不强。国外期刊早已进入集团化运作,一些传媒集团可以把市场滚动得很大。我国目前多数期刊出版单位还处在初级单兵作战状态,尽管已开始出现集团化运作趋势,但就实力而言,仍不足以与国外大型传媒集团相抗衡。

报刊传媒集团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为报刊集团的跨地区办刊节约大量成本。按照现行期刊发展的格局,每个刊社都有自建的本地性发行配送网络、广告营销网络,而且这些以地方利益为基础的服务网络彼此分割、相互隔离。区域性期刊集团可以充分发挥整合优势,尝试建立区域性文稿采编网、期刊发行网、广告营销网、读者服务网、读者数据库等。从而既可以在集团内部实现文稿资源、发行渠道、人力资源、物资调配、集团推广、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共享,也可以给其他期刊在本区域的经营拓展开发提供增值服务。整合意味着避免重复、提高效率,更意味着节约成本、增加收益。在推进广西期刊“转企改制”工作中,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深入调研现有的期刊格局,对教育期刊、学术期刊等类型做了资源整合的初步研究,对形成期刊集群进行了多次研讨,认为报刊传媒集团的组建是改变传统期刊编辑部、期刊社低效经营模式的可行之路。

广西师范大学报刊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后,我们在做好传统出版的基础上期刊社文化传播品牌延伸到其他领域,力求在跨行业、跨地域发展方面形成集团发展合力,形成集团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集团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从政策上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作为广西第一家期刊集团,在广西率先完成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大力支持。2013年5月,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前身)承担“转企改制背景下区域性期刊集团建设”项目审核,进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经过自治区财政厅、财政部审核,得到数额较大的产业发展资金。在广西期刊出版单位中,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首次获得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资助。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对进入发展快车道的传媒集团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财政资助的资金将在报刊集团基地建设、新媒体技术开发、广西期刊人才小高地建设、跨行业期刊资源的兼并、跨地域文化传播经营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的成立,使立足传统期刊出版,大大加速了资源整合速度,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企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其次,报刊传媒集团基础建设得以推进。

集团前身广西师大杂志社办公楼为杂志社企业自筹资金建设在师大校园里,面积有3000平方米,在桂林较为繁华的街区,地段优势明显,但土地产权作为教育用地归学校所有,企业无独立产权。原师大杂志社转企改制成立期刊集团后,由于办公楼无独立产权,银行抵押贷款等正常的企业资金运作无法正常进行,合作兼并等经营活动受限。另一方面,集团跨地域期刊整合力度加大,拥有的期刊和相关文化产业项目增加,无独立产权有办公楼已不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集团在计划择址新建总部办公楼及集团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具有集团总部基地,建成全国先进水平的报刊传媒采编大楼和物流中心,广西期刊人才小高地培育中心。

同时,报刊传媒集团办公大楼将配套建设数字化协同管理及编辑系统、传媒集团综合网站、数字化期刊基地的开发,以实现期刊出版集团经营上的跨地域办公、开展新媒体出版平台建设,成为桂林乃至广西文化建设的领军企业。对于办公大楼及集团物流中心建设,引进先进物流生产线,报刊传媒集团拟主要自筹资金,部分申请中央产业发展资助建设。

第三,报刊出版资源得到跨行业跨地域优化组合。

2013年9月,报刊传媒集团与规划师杂志社签约,规划师杂志纳入集团。《规划师》杂志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全国三大规划专业期刊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份以规划师为核心的人文化的国家级专业期刊。该杂志原由广西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主管,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在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中,《规划师》杂志主管单位变更为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单位变更为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实现跨地域跨行业发展。《规划师》杂志并入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的出版经营,是广西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新探索,为广西全区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今后,《规划师》杂志将进一步利用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的优势,拓宽学术期刊出版经营范围与领域,在期刊、图书出版发行,数字化出版,广告经营等方面实现新拓展。11月,《广西物理》杂志变更主管主办单位,纳入集团。《广西物理》杂志,原主管单位为广西物理学会,进入报刊传媒集团后,将充分利用集团学术期刊编辑力量,提升期刊的编辑质量,形成自身的学术期刊品牌,同时,《广西物理》杂志社也将利用30年来积累的作者、读者资源以及科技研发能力,承担集团数字化媒体的平台建设。

第四,跨行业跨地域文化传播项目得以推进。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特别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跨行业发展方面,集团规划在做好教育、学术、市场类期刊出版和相关经营的基础上,把关注点延伸到艺术期刊出版、艺术品经营领域。

在基础教育相关产业经营方面,报刊传媒集团积极关注广西时政,结合广西社会文化建设谋求企业的经营空间。为改善全区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决定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2月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结合这一活动,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结合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的优势,2013年6月起成立项目组,在广西城乡中小学启动“美丽广西·文化校园”项目。

“美丽广西·文化校园”计划选择100个城乡中小学,每所学校拟投资50万元,对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设施、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整体策划、实施。目前,已在桂林汇通小学实施了“美丽广西·文化校园”试点建设,以学校品牌系统策划,校园雕塑、篆刻、动漫等形式,在校园传播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既美化了校园,又提升学校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内涵,得到师生欢迎。今年教师节,在汇通小学,桂林市委赵乐秦书记与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并听取了学生代表关于学校文化典故的讲解,对文化校园建设给予好评。集团规划根据区党委和政府的部署,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12月完成100所学校的“美丽广西·文化校园”项目建设。桂林已有多家学校与传媒集团签定了合作协议。目前,“美丽广西·文化校园”项目以企业前期投资,具有文化传播公益性质,建成后企业分阶段收回成本,形成与这些学校良好的合作基础。

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推动和扶植,为当代艺术以及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政策支持。报刊传媒集团艺术传媒的规划得到推进。集团成立了广西状元红艺术公司,经营桂林出产的鸡血玉,致力于鸡血玉珍品的收藏、销售与品牌推广;致力于弘扬玉文化传播,将鸡血玉打造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家政要及贵宾指定礼品”。公司还依托广西师范大学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系统梳理鸡血玉的文化脉络,提升鸡血玉的文化品位,成功邀请了多位玉雕艺术家在上海朵云轩举办了鸡血玉品鉴会,策划出版《神奇的桂林鸡血玉》《国礼鸡血玉》等图书。传媒集团还计划成立现代艺术传播公司,推广当代艺术,为艺术家、艺术机构和艺术爱好者之间搭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为发展中国当代文化产业及中外当代艺术交流作出贡献。由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和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的品牌优势,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图书在出版社出版,在艺术界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播形象,创办期刊有作者基础和读者基础。集团将尽快申请创办艺术类期刊。计划创办的期刊将以中英双语呈现当代中外艺术机构(包括画廊、美术馆、剧院、创意产业其他机构)的生存状态,在对艺术机构的引介中带入对艺术家、艺术作品及当代时尚文化(服装、设计型另类家居产品等)的介绍,目标读者群体锁定中外当代艺术机构经营者,当代艺术工作者,或对艺术品感兴趣的读者,包括艺术家、艺术院校师生、艺术品投资者、收藏家,或只是对艺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走既尖锐又轻灵,既尖端又普世的国际化路线。力争成为当代艺术的资讯中心、当代艺术机构的数据库,以及艺术机构与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收藏家之间的纽带,改变彼此隔绝的现状。在申办、创办期刊的同时,集团将在未来两年内争取文化产业政策,购买文化产业用地,成立报刊传媒集团艺术公司。

跨地域经营方面,集团一方面加大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文化项目合作,另一方面,根据“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集团积极探索境外投资,规划在坦桑尼亚建设中国文化传播基地、物流中心。根据国家外交战略,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拟加大非洲市场开发,规划投资成立国内第一家在非洲注册的跨国文化企业。这一项目是广西乃至中国新闻出版企业首次进军非洲市场,对落实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在坦桑尼亚国际会议中心关于发展中坦关系,加强两国人文交流的讲话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期刊社集团化过程中遭遇的挑战

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成立后,在充分利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扶持的基础上,企业推进了产业发展的布局,加快文化传播能力的建设。在半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挑战,也尽可能抓住了发展机遇。

期刊人才流失严重,期刊出版人文化理想在市场化浪潮和新媒体浪潮冲击下亟需重构。

在杂志社集团化过程中,我们首先遇到的是人才的挑战。随着集团的发展,项目增加,人才不足的矛盾凸现。集团成立后,我们对员工生活、工作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加快工资福利体系的修订,以完善引进人才制度;培养提拔骨干人员,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同时,根据广西高层次期刊出版人才匮乏的现状,规划“广西期刊出版人才小高地”项目,向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申报项目,争取政策,创造条件,吸纳全国优秀期刊出版人才到广西创业。

其次,期刊出版资源的匮乏制约了期刊集团的发展。

目前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具有市场化经营能力的期刊有5种(其他数种为需要投入而无产出的学术期刊,以谋求社会效益为主要办刊目标)。在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上,刊号资源的限制导致集团发展举步为艰,报刊集团的规模化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教学辅导类在全国同类期刊社中的竞争力中不断下降,已经从全国第一阵营退居第二阵营。同时,已经拥有良好资源的人文社科、财经、医药卫生类期刊无法操作,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为加大报刊集团的发展力度,急需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支持报刊集团的发展,根据报刊集团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行性规划,对报刊集团在刊号资源上给予适当倾斜,以推进广西期刊出版改革和发展。

广西师大报刊传媒集团下属少儿期刊群,位列全国少儿期刊出版单位第二方阵。由于刊号资源的限制,许多项目无法上马,期刊发行渠道闲置,有的选题被其他期刊社抢占先机。集团为开发科普期刊市场,不得不把有一定市场的学科期刊改为科普期刊。由于刊号的缺乏,师大报刊集团少儿期刊年经营额停滞三年来停止不前,失去很多发展机会。再如,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具有良好的社科人文出版基础,由于历史原因,期刊对师大出版社集团优良的社科人文出版资源利用不多,师大出版社集团出版的《东方丛刊》《温故》《简帛研究》等丛书,在文化界、学术界具有很好的读者基础,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由于缺少刊号,涉嫌以书代刊,不得不停办,非常可惜,实际上流失了珍稀出版资源。报刊传媒集团成立后,非常希望能结合师大出版社集团的出版优势,在社科人文出版领域争取两个左右的刊号,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书刊互动。

此外,师大报刊传媒集团成立后,由于原有《新营销》等财经期刊良好的社会声誉,不断有跨行业的合作意向,比如中国宝玉石协会谋求合作创办《玉石鉴藏》杂志,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上海中医药大学谋求合作创办医药文化类期刊,与南京艺术家协会洽谈合作成立现代艺术品经营公司,建设师大报刊集团艺术公司,创办现代艺术鉴藏类杂志。这些跨行业合作的规划,以期刊合作为资源平台,涉足新传媒领域,对实现报刊传媒集团跨领域发展至关重要,机会难得,但由于刊号限制,目前都无法迅速落实。

广西师大报刊传媒集团的发展已经有一定基础,优质发行渠道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企业的跨行业跨区域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急需上级管理部门在刊号等出版政策上给予支持,以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

四、坚持做有文化理想的期刊出版集团

作为文化企业,报刊传媒集团品牌的形成内在的灵魂是同人文化,也就是集团企业员工文化的养成。员工要做有文化理想的期刊出版从业者,集团要做有文化理想的文化企业。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员工对企业理念、企业追求的认同,对同人集体追求的认同。

首先,我们为什么选择做期刊出版。期刊出版在期刊社转企改制后一般多会强调是产业经营,是文化生意,但是出版本质上不仅是商业和产业,有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期刊出版行业的特点就是:经营思想,拿具有思想的文化创意产品来挣钱,而文化创意产品,是有人的文化理想、文化情感等因素的,是有生命力的。选择做期刊出版,是因为我们热爱文化传播工作,有文化创造的激情和能力,也有文化经营的欲望。如果没有这些,仅仅是为了谋生,以目前的社会地位、收入来衡量,完全可以选择其他行业,诸如公共服务业、电子产业、房地产业,等等,这些行业的物质收益要丰厚得多。

每位期刊从业者的能力不同、资源不同,但是在期刊行业做成功的编辑,不管什么专业出身,不管是什么性格,必须理解期刊出版行业的特点。

期刊出版行业是一个承载文化追求和理想抱负的行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董事长何林夏说:“出版为社会创造的物资财富是极其有限的,它创造的价值在于精神、文化。不能把出版作为挣钱的行业,不能作为发财的行业,但一本书能够影响人的精神,这就是成就,参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期刊出版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我们在期刊出版工作中,留下让读者感念的影响他们成长的东西,尽可能传播了善意、传播了文明的生存方式生活态度,推动了社会进步,办出的杂志,多年翻阅起来,我们没有感到遗憾和愧疚,那是那么令人欣慰的事情。期刊出版行业没有丰厚的物质回报,但这个行业可以承载从业者心中的文化理想和抱负。期刊出版行业是有无限增长空间的同仁行业。在期刊出版行业任何一个点位上,都有无限空间,而且每个结点的发展都不妨碍其他人的发展。和谐相处,彼此支持,互相帮助,成就一本期刊的精彩。期刊编辑工作是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精神产品创造的过程。只有志同道合的同人,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组成有活力的编辑团队,形成有文化生长潜力的期刊社。

志同道合的人组成的期刊集团,能够在相互配合支持方面做得更好。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行业,不能以计件、计量的方式衡量其产品的价值,硬性的物质生产企业管理模式不适合期刊社。期刊出版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既是承载抱负的事业,也是能让人提供无限发展空间的,为社会提供价值的行业。做期刊出版经营,要越做越有趣味,而且做出来的东西跟别人有差别,以创意为核心,是期刊出版产业所追求的。

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的企业文化我归纳为“宽厚博识,崇善务实”,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传承有益于提高国民素质的优秀文化。

宽厚: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企业的品质问题,更是文化企业的格局问题。宽厚就能包容不同风格的员工,包容不同风格的合作者,包容能够促进自身发展要求的各类合作者,这样,期刊的发展才有更大的空间。

博识:期刊社的员工是有思想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有基本的文化追求和文化信仰。

报刊传媒集团的员工有很不错的阅读的习惯。集团倡导编辑业余时间阅读,每个月组织一次阅读沙龙,由一位编辑主讲,比如,我们2013年夏季就组织有兴趣的编辑一起阅读交流了《大问题》《人心即市场的彼岸》等图书。阅读之外的交流,多是关于“行走”话题的交流,去国外自助游的女编辑做了全程游历的PPT,在沙龙里为我们讲述异国旅行的经历;去甘南自驾游的同事和我们分享西北的旅行感悟。“阅读”和“行走”成为我们报刊传媒集团员工两大沙龙主题,让我们的文化传播工作外可以与社会、自然相通,内而通过交流、阅读来反省自己,反观自己,追问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样的实践和交流,博识就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元素,而不仅仅停留在企业文化的口号上。

崇善:集团员工有向善的价值判断,人生追求和信仰。

集团员工对自己,对家人,对同事,对作者,对读者,对事业,心怀善意,对人对事,对这个世界持有良好的情感。有位朋友谈到:“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人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生命在阳光中还是阴霾中。”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以善意改良自身,改变我们身边的环境和团队。

务实:扎实做事。

有了这样的企业文化的认同,师大报刊传媒集团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同人合作氛围。

工作上,我认为,期刊企业作为文化创意企业,员工是杂志社最重要的。我们可以想想,我们的生产工具不过是几十台电脑,并不值钱,值钱的是员工的智慧、思想和对文化事业的追求。作为期刊社领导,经营文化企业,要以员工为中心来谋求事业的发展。领导,要服务好员工,让员工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企业主人。我们淡化了打卡签到、晨会汇报等硬性的管理制度,让分社、部门、员工根据工作实际自己协调,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管理模式减少了管理环节,员工主动性、创造力得到了体现。如果总局和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政策倾斜,我们争取到10个刊号,我们马上可以从杂志社在岗的40多位骨干编辑中遴选出10个期刊主编来具体操作。

生活上,报刊传媒集团班子主张尽可能让员工过上体面的生活。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员工的薪酬,近三年来,杂志社员工年收入以30%的幅度增加——企业要考虑员工的生活实际,在当前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我想还要加大员工分配的力度,以公平、公正的原则,收入向基础员工倾斜。当然,员工收入的增加,其基础条件是企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每年企业创造的利润也在30%的幅度增加。这种让员工过上体面人的生活的理念,我认为是同人文化的一个支撑点。尽管目前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矛盾还存在,令人欣慰的是,集团员工在工作中是把自己当做主人翁的角色来定位,期刊管理已经由硬性的规章制度制约员工行为,逐渐过渡到柔性的文化创新传承的自我要求方面。我越来越感觉到,报刊传媒集团的管理,激发员工自觉比强调制度更重要。

事业上,集团争取更多的发展,让员工有施展才华的平台。这些平台包括争取更多的期刊出版资源,比如刊号资源的配制,让我们杂志社有更开阔的视野去做期刊;也包括申报各级政府的文化产业发展项目、科研项目。让员工积极参与项目,主持项目,开发项目。有的期刊产业发展项目得到总局的支持,也有更多的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出版研究课题落到我们杂志社,比如最近我们的一位同事就申报了“数字化传播模式与文化走出去”研究的总局课题;之前,还有编辑主持研究教育部研究项目“近现代上海出版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陆费逵与中华书局研究”等课题。我们的编辑,40多人次获得广西期刊协会优秀编辑奖,中国少儿报刊协会优秀编辑、优秀论文奖,这些新的期刊、项目、课题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也让我们的员工身在广西,放眼全国、甚至海外,站在行业的前沿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大报刊传媒的整体发展。

五、结语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在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革过程中,尤其在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破茧而出,成立报刊传媒集团的过程中,期刊经营的视阈得到拓展。“超以象外”,我们立足期刊出版经营,又不囿于期刊,以期刊为企业文化经营的平台,探索多元化集约化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媒体转型过程中抢占先机。“得其环中”,立足传统期刊出版,拓展发展空间,以更开阔的事业与国家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相呼应,在新媒体浪潮中弄潮,抓住企业发展的时机,归根到底是要“得其环中”:坚守文化传承的理想,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社长)

猜你喜欢
广西师范大学报刊广西
广西贵港
百强报刊
何冕作品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AnAnalysi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EnglishTeachinginChinese High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Post—MethodPedagogy
哪有你这样你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