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含异烟肼、利福平化疗方案成功治疗耐多药结核性脑膜炎一例

2013-01-22 09:32陈禹冀澍雨李桂琴
中国防痨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右肺结核性抗结核

陈禹 冀澍雨 李桂琴

当前,肺结核已具有规范的短程化疗方案和明确的疗效判定标准,而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一种严重的肺外结核,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尚存在疗效长、治疗方案各异、无统一的疗效考核标准等问题[1],而耐药结核性脑膜炎化疗方案的制定更是存在很大随意性。现将我科2010年应用含异烟肼、利福平化疗方案成功治疗耐多药结脑1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1岁。发热、咳嗽、咯痰1周。体检:体温36.7℃,神志清醒,双肺呼吸音略粗。胸部CT示右肺上叶出现薄壁空洞,右肺中下叶索条、点片状边缘模糊阴影,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沉降率26mm/1h,Mtb脂阿拉伯甘露醇糖抗体检测试验阳性,痰Mtb涂片阴性。初步诊断:(1)继发性肺结核;(2)结核性胸膜炎。给予HRZE初治化疗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1周后,患者发热症状加重,体温39℃,头痛明显。体检:神志清醒,脑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强直阳性,双侧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腰椎穿刺脑脊液蛋白2040mg/L,葡萄糖0.75mmol/L,氯化物(以 Cl-计)96.1mmol/L,白细胞数110×106/L。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头颅 MRI显示:颅内多发异常信号,考虑为结核;增强后左侧脑室内鞍上池垂体柄旁,松果体区可见不规则斑点、斑片状强化灶。给予补充诊断:结脑。调整抗结核药物INH(0.6g,1次/d,口服)、RFP(0.6g,1次/d,口服)、PZA(0.5g,3次/d,口服)、EMB(0.75g,1次/d,口服)剂量;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晨起口服(30mg/d)。2周后症状减轻,脑脊液蛋白720mg/L,葡萄糖1.45mmol/L,氯化物(以 Cl-计)107mmol/L,白细胞数77×106/L。各项化验指标好转。糖皮质激素酌情逐渐减量,总疗程8周。辅以腰椎穿刺,鞘内注射INH 0.1g和地塞米松5mg(确诊之日起,连续注射3d,1次/d,然后隔日1次注射2周,随后每周注射1次至总疗程6个月)等治疗措施。患者1周内体温下降至正常,头痛症状逐渐缓解,脑膜刺激征消失。

1.5个月后患者脑脊液经过BACTEC MGIT 960系统快速培养,对INH、RFP、S耐药,对EMB敏感。确诊为耐多药结脑患者,此时应用HRZE初治化疗方案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明显好转,脑脊液蛋白640mg/L、葡萄糖1.89mmol/L、氯化物113mmol/L、白细胞数55×106/L,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恢复。考虑患者应用初治化疗方案有效,继续原方案治疗。

2.5个月后胸部CT复查,右肺上叶空洞闭合,周围少许点片状结核灶,较前明显吸收好转,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治疗效果明显。

4个月后脑脊液化验:葡萄糖2.04mmol/L,脑脊液蛋白、氯化物、白细胞数恢复正常。脑脊液罗氏培养结果:生长Mtb,对INH、S、RFP、Rft耐药,对 EMB、Km、Cm、PAS、Ofx、Lfx、Am敏感。此时,考虑通过初治化疗方案HRZE治疗,患者临床症状、胸部CT及脑脊液检查均明显好转,治疗效果明显,故仍继续原方案治疗,仅加用Lfx(0.4g,1次/d,口服)。

6个月后肺部CT复查显示:右肺上淡片阴影基本吸收消失。痰Mtb培养阴性,脑脊液恢复正常;患者无不适症状,脑膜刺激征消失。继续全程应用INH、RFP、EMB、PZA、Lfx抗结核治疗,之后每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脑脊液,各项指标均正常;至18个月疗程结束,脑脊液Mtb培养阴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脑临床治愈。

讨 论

本例患者为初治肺结核患者,并发结脑,在脑脊液BACTEC MGIT 960系统快速培养结果报告前即给予3HRZE/9HRZ/6HR化疗方案[2]治疗,经过1.5个月的抗结核治疗,临床判定疗效显著。笔者认为,患者经过1.5个月的临床治疗,根据其快速培养结果若只对EMB敏感,而临床疗效显著,不排除实验室误差,继续送检脑脊液罗氏培养,进一步验证脑脊液快速培养结果,继续原方案治疗,同时密切观察临床疗效。疗程4个月时,罗氏培养结果报告与快速培养结果一致,证明实验室脑脊液快、慢培养结果完全可信。此时,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根据药敏结果及临床疗效,考虑在一线抗结核药物中,INH、PZA可通过正常血脑屏障达到有效药物浓度,RFP可透过炎性血脑屏障并保持有效药物浓度;所以选择RFP、INH、PZA为结脑化学治疗的核心药物,根据药物的总体有效性及2次脑脊液药敏测定结果,第4种药物仍选择EMB[3],同时选用二线抗结核药物中能穿透血脑屏障的敏感药物Lfx。经含INH、RFP化疗方案治疗,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及腰椎穿刺、鞘内注药等综合措施,疗程18个月,患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胸部CT及脑脊液检查均明显好转,疗效确切,患者被成功救治。

笔者认为,本例治疗成功经验提示:体外试验可能与体内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若临床疗效显著,应继续原方案治疗,不宜盲目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治疗方案;尤其是耐多药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好的情况下,继续应用含有INH、RFP的方案治疗初治耐多药结脑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临床医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本例患者仅为个案报告,含有INH、RFP的化疗方案对耐多药结脑的治疗效果期待进行大样本临床观察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1]赵云虹,闫世明.结核性脑膜炎的化学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中国防痨杂志,2011,33(12):825-827.

[2]余秉真,闫世明,邹志艳,等.205例成人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探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2,15(2):79-80.

[3]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4-262.

猜你喜欢
右肺结核性抗结核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更正
选择性肺叶切除治疗同侧多发结核病灶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