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瘤样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3-01-22 10:02金彩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肌壁腔隙平滑肌

金彩娥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 313008

子宫腺瘤样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金彩娥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 313008

子宫 腺瘤样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分析

腺瘤样瘤好发于生殖系统,男女均可发生。女性可发生于子宫、输卵管、卵巢等部位。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等无特异性,因而术前诊断困难,病理检查也可能发生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诊治的12例子宫腺瘤样瘤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2例子宫腺瘤样瘤均为本院2000年—2010年经病理确诊的手术病例,发病年龄32~56岁,平均40.5岁。临床表现为月经增多4例,痛经2例,无意中触及下腹部肿块2例,常规体检发现4例。临床及超声检查均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或腺肌症。12例子宫腺瘤样瘤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子宫全切5例,次全切除4例,腹腔镜下子宫肿块单纯剥出术3例。术后随访1~10年,均无复发或恶变。

2 病理检查

2.1 巨 检 12例子宫腺瘤样瘤结节型9例,弥漫型2例,结节与弥漫混合型1例。9例结节型中8例为单结节,1例双结节,结节直径1.2~4.3cm,平均2.3cm,位于子宫浆膜下5例,近浆膜的肌壁间3例,近内膜的肌壁间1例。结节与周围肌层分界较清但无包膜,部分可见与周围肌层有移行,结节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实性,质地较软。 2例弥漫型,表现为子宫底部近浆膜的肌壁弥漫性增厚达3.5~5.0cm,切面纹理粗糙,可见直径0.1~0.4cm的微囊,与周围肌壁无明显分界。1例结节与弥漫混合型,表现为宫底部肌壁弥漫性增厚伴肌壁间局限性结节形成。12例中伴发子宫肌瘤5例,子宫腺肌症2例。

2.2 组织学检查 在增生的平滑肌组织中散在分布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腔隙主要内衬扁平上皮,部分区域内衬上皮呈立方状,细胞核圆形,位居细胞中央,少数细胞内可见空泡,细胞核受压偏于一侧,似“印戒细胞样”,腔隙大小不等,少数腔隙扩大呈囊状。大部分腔隙或腺样结构内无内容物,少数可见稀薄淡染的黏液样物或脱落的上皮细胞。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未见核分裂。

2.3 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广谱CK、HBME1、Calretinin、WT1、Vimentin阳性,ER、PR、CEA、CD34阴性。

3 讨论

子宫腺瘤样瘤多见于生育期妇女,常伴发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1]。肿瘤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月经异常,部分因触及腹部肿块或常规体检而发现,少数因其他原因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时无意中发现。肿瘤多呈结节状,多数为单个结节,少数为多结节,结节与周围肌层分界较清,但无包膜,少数肿瘤无明确境界,表现为子宫肌壁弥漫性增厚,类似腺肌症,个别病例可表现为肌壁弥漫性增厚伴局限性结节形成。本组结节型9例,弥漫型2例,结节与弥漫混合性1例。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或近浆膜的肌壁间,内膜下少见。本组只有1例位于内膜下,符合其生长特点。

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曾有不少争论,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此进行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具有双相性表达,可同时表达上皮性标记细胞角蛋白(CK)和间叶性标记波形蛋白(Vimentin),并且间皮细胞的标志物Calretinin、HBME1、WT1等也呈阳性表达,支持肿瘤为间皮来源[2-4]。本组病例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支持间皮来源学说。

腺瘤样瘤的诊断主要有赖于病理学检查,肿瘤由无明显异型的扁平或立方、上皮样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或腔隙样结构,分布于增生的平滑肌组织中,其中的腺样或腔隙样结构为肿瘤成分,而间质平滑肌为伴随的反应性增生改变。该肿瘤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腺癌:腺瘤样瘤当细胞明显增生时可有一定异型性,细胞核可增大,加上肿瘤的腺样结构,以及部分瘤细胞核受细胞内空泡的挤压呈“印戒细胞样”而误为腺癌,但腺癌的细胞异型性更明显,肿瘤细胞核增大,大小不一,畸形,可见坏死及核分裂,部分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肿瘤的增殖指数较高,免疫组化不表达间皮细胞标记。②淋巴管瘤:多数腺瘤样瘤的瘤细胞扁平,类似淋巴管内皮细胞,有的肿瘤腔隙扩大呈囊状,腔内有黏液样物,类似淋巴液,从而误诊为海绵状淋巴管瘤。但淋巴管瘤巨检质地常较软,呈海绵状,切面有液体溢出,镜下腔隙样结构更明显,间隔菲薄,腔内多数可见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D2-40、CD34,而不表达Calretinin、HBME1、WT1等间皮细胞标记。③平滑肌瘤:腺瘤样瘤有间质平滑肌组织增生,使腔隙样结构不明显,从而误诊为平滑肌瘤,但平滑肌瘤常具有更明确的界限,并可见各种继发性改变,如玻璃样变性、黏液变性等,而腺瘤样瘤虽有一定境界,但不易剥离,质地也较软。采用免疫组化标记可显示不明显的腔隙样、腺样结构,从而明确诊断。④腺肌症与腺肌瘤:弥漫型腺瘤样瘤受累肌壁弥漫增厚,类似子宫腺肌症,结节型腺瘤样瘤需与局限的腺肌瘤相类似,但腺肌症与腺肌瘤两者病变内可见出血点,镜下均可见岛状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当内膜间质较少时,可采用免疫组化标记进行鉴别,内膜腺体及间质表达激素受体ER、PR,间质细胞表达CD10,有别于腺瘤样瘤。⑤中肾管瘤:腺瘤样瘤由于腺样结构较小,大小较一致,呈圆形,细胞呈立方状,而易误诊为中肾管瘤,但中肾管瘤的瘤细胞向腔内突起较明显,瘤细胞呈鞋钉状,部分瘤细胞胞质透明,免疫组化表达上皮性标记,不表达间皮标记。⑥恶性间皮瘤:腺瘤样瘤具有上皮、间叶双相性表达的特点,镜下观察腺样、腔隙样结构伴间质平滑肌增生也类似双相分化的特点,可误诊为恶性间皮瘤。但恶性间皮瘤异型性明显,核分裂易见,细胞增殖指数高,可见出血坏死等改变。免疫组化也有助于鉴别,腺瘤样瘤间质为增生的平滑肌组织,免疫组化表达肌源性标记SMA、Desmin,以及激素受体ER、PR,而恶性间皮瘤肌源性标记及激素受体阴性。⑦其他尚需鉴别的病变包括血管平滑肌瘤、局灶性间皮细胞增生等,只要结合巨检、镜下形态以及免疫组化特征就能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子宫腺瘤样瘤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临床症状及影像改变无特征性,常伴随其他病变,明确诊断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腺瘤样瘤为良性病变,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本组病例经随访均无复发或恶变。

[1]Tavassoli FA,Devilee P.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the breast and female genital organs[M].Lyon:IARC Press,2003:9899.

[2]Nogales FF,Isaac MA,Hardisson D,et al.Adenomatoid tumors of the uterus:an analysis of 60 cases[J].Int J Gynecol Pathol,2002,21(1):34-40.

[3]Schwartz EJ,Longacre TA.Adenomatoid tumors of the fe⁃ male and male genital tracts express WT1[J].Int J Gyncol Pathol,2004,23(2):123-128.

[4]李小强,杜光烨,陆玲娟,等.6例子宫腺瘤样瘤病理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5):464-465.

2012-08-06

猜你喜欢
肌壁腔隙平滑肌
子宫肌瘤术后子宫肌壁间妊娠诊治1例
胃肠道或肝胰胆管癌术后病人器官/腔隙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改变相关因素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前循环血管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胎盘植入超声征象:“胎盘陷窝”的再探讨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三维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滋养细胞肿瘤1例
11例子宫肌壁间妊娠高危因素的临床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