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水果产业回眸及展望

2013-01-22 19:06伍福国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7期
关键词:宣汉县达州枇杷

文/伍福国

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幅员 4 271 km2,总体地貌“七山一水两分田”,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川东岭谷中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谷地和平坝,光、热、水充沛,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北部海拔高差大,垂直气候带明显,光、水充足,热量不足,春迟、秋早、夏凉、冬长,无霜期短。丰富的气候资源和山地资源,适宜多种水果种植。在不同历史时期,宣汉县水果产业发展侧重点不尽相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发展苹果、梨;80年代中期,以种植柑桔、梨为主;90年代,枇杷等水果面积、产量和产值急剧增长;近几年,极具地方特色的达州脆李异军突起。

一、主要成绩

主栽品种多,栽培管理措施完善。目前宣汉县种植的水果有柑桔、枇杷、达州脆李(中秋红李)、梨、桃、葡萄、樱桃、杏、柿(甜柿)、枣、西瓜和草莓等树种、118个品种 (品系),“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整形修剪、促花技术、花期放蜂、疏花疏果、保花保果、果实套袋、叶面喷肥、平衡调控、绿色防控”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不断完善,趋于成熟。

规模化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三线三基地”水果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包括宣(汉)君(塘)线优质枇杷、宣(汉)南(坝)线优质桃和国道210线优质梨等“三线”,南坝、庙安和达(州)陕(西)高速等3个万亩达州脆李基地。2012年,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7 000 hm2,总产量3.75万t,总产值1.5亿元。其中,柑桔1 267 hm2,产量0.6万 t,收入 960万元;枇杷 1 467 hm2,产量0.5万t,收入3 900万元;达州脆李2 200 hm2(包括中秋红李),产量0.586万t,收入4 100万元;梨600 hm2,产量 0.375万 t, 收入 530万元;桃333 hm2,产量0.225万t,收入540万元;西瓜200 hm2,产量0.7万t,收入710万元;草莓133 hm2,产量0.05万t,收入600万元;以及其他果品800 hm2,产量0.714万t,收入3 660万元。

二、主要措施

改变种植结构,保证经济效益。近年来,宣汉县不断调整优化水果种植结构,扩大名优特新果品种植比例,走科技兴果之路,才能保障果农增产增收。如2011—2012年庙安、天宝和东林等3个乡、12个村(社区)种植中秋红李为主的达州脆李70多万株,面积近867 hm2。2012年庙安乡中秋红李产量达到1 400 t以上,产值450万元以上,其中,八庙村仅中秋红李种植人均纯收入就在1 215元以上,占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 050元的30%以上。该村三社果农黄孝权栽种中秋红李480多株,平均售价10元/kg,年收入5.2万元余;果农舒天志栽种中秋红李320余株,收入4.56万余元;果农舒天成种植中秋红李350多株,收入3.72万余元。

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集约化生产。注重规模种植,着力建好水果产业基地,做到“高起点、大现场、大规模、大示范、大推广”。如2008年七里乡在新芽和断桥等7个行政村及洞宫居民委员会发展琯溪蜜柚、脆香甜柚等优质良种柚6.2万株,规模开发建设特色柚子产业基地80 hm2。明月乡重石村一社共有农户78户,全都种有水果,面积从0.13 hm2到0.67 hm2不等,共计果树2.5万余株,品种主要有黄金梨、圆黄梨、丰水梨和黄花梨等,2012年水果产量达到640 t,总收入12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5 100多元,远高于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 902元,水果种植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该社果农由于懂技术、会管理,全县闻名,不少人成了“土专家”、“田秀才”,多次被邀请到邻近村镇、甚至县外进行果树栽培技术指导。

科学规划,改善投资结构,建好示范基地。2011年聘请西南大学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专家进行规划设计,编制了宣汉县庙安—东乡沿线“宣汉县山地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报告”,以庙安乡核心示范区为中心,涉及5个乡镇、11 个村、69 个社,面积约1 000 hm2,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成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配套设施最齐全的“山地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真正把庙安等乡镇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巴山特色花果山,生态旅游休闲地,观光农业体验区”。坚持“谁投入、谁开发、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外资创办果园,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民发展水果业。如2002年胡道忠投资200多万元在君塘镇团山村创建了面积约13 hm2的 “四川博星精品果园”;2003年冉茂建投资150余万元在胡家镇思乐村开发了近7 hm2的 “宣汉县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2012年成都曾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州分公司董事长曾斌投资近1 500万元,在庙安乡建设库容量为500~1 000 t的气调冷藏保鲜冷藏库1座,配备冷链物流专用车1台,流转土地233 hm2,建设中秋红李产业基地。

注重推广良种良法,选择适地适种。上世纪80年代,宣汉县茶果站根据品种布局和市场分析,及时提出了“控制红桔发展,主栽适销对路的良种甜橙”;90年代又提出了“压缩柑桔、控制梨子、淘汰苹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提出了“发展枇杷、达州脆李等伏季特色水果”。如东乡镇黄金槽村在“政府引路、项目支持、技术服务、群众参与”的政策指引下,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发展,优质枇杷种植面积达到253 hm2多,2012年该村一、二、三社农民仅枇杷收入就高达180万元余。枇杷种植大户冯显忠,栽种大五星枇杷350株,常年收入5万元以上。目前,全县共发展枇杷1 467 hm2,年产量5 000 t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 500万元以上。南坝镇圣墩村原先种植苍溪雪梨,由于经济效益低,20世纪90年代末在时任村多种经营主任的向明兵的带动下开始种植达州脆李,到2012年该村已种植达州脆李早、中、晚熟品种4万多株,种植面积233 hm2,年产量1 750 t以上,年销售收入560万元以上。近年来,宣汉县为了着力打造川东北特色达州脆李产业基地,采取“优化区域布局,制订发展规划,建设核心示范基地,引进多元投入机制,培育龙头企业、组建专合组织”的方法,使达州脆李种植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助农增收成效显著。据统计,全县已相继在南坝、天台、柳池、双河、大成、天宝、庙安、东林、黄金、胡家、下八和七里等18个乡镇发展达州脆李种植基地1 667 hm2。

三、主要问题

宣汉县柑桔、枇杷、达州脆李、梨和桃等水果大发展的同时,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矛盾,即大宗果品、低质果品相对过剩,名优新果品、时令果品不足。原因众多,主要表现为:

一是发展势头较猛,有失控之势。近年来,水果业经济效益看好,果农发展水果生产积极性高涨,有的地方不顾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重形式,轻实效,盲目发展追求快上,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在:重规模,轻改造,管理粗放,单产水平低;品种不对路,一哄而上,导致产品滞销,部分果农不但没有因发展水果致富,反而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最后造成砍树毁园,损失巨大;一些地方在处理稳粮与增收、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上,顾此失彼,挤占了良田好土。

二是水果品质较差,缺乏竞争力。随着果品产量的激增,供需矛盾已得到基本缓解。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卖方市场已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者对水果的优质化、多样化和时令性需求越来越高。由于高品质水果少,销售渠道不畅,宣汉县水果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果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目前宣汉县水果生产仍然以单家独户的农民分散种植为主,栽培管理技术水平良莠不齐,投入少,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抗灾避灾能力低,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滞后,标准化生产和科技推广困难,市场信息掌握不灵。

四是果品冷藏保鲜加工能力跟不上。随着果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鲜销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宣汉县水果冷藏能力仅500~600 t,加工能力几乎没有。

四、对策建议

一是转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水果业向“区域化、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现代化”发展方向转变,凸显规模和特色效益,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在绿化“一线”、亮化“三河”、美化“四路”上下功夫。绿化“一线”,即国道210线(大成—毛坝),以发展黄金梨、圆黄梨和丰水梨等优质梨为主;亮化“三河”,即前河、中河和后河流域,以发展优质早熟杂柑等柑桔为主,如爱媛38号、爱媛30号和春见等;美化“四路”,即构筑宣汉县优质果品四大发展带,在君塘—樊哙一线发展优质枇杷大五星、大红甜樱桃等为主,适当发展中桃3号、简阳晚白桃等优质桃,其中,华景—樊哙一线应结合百里峡AAA级旅游开发区,发展观光生态果业;双河—石铁一线以发展优质梨为主;南坝——观山一线以发展优质梨为主;双河—东林—庙安—天宝—天生一线,以发展达州脆李(中秋红李)为主,建成观花、观叶、赏果、品果的观光果园,形成“春观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赏雪”的旅游景观。

二是抓布局,建好产业基地。要严格按照区划和规划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主栽品种,坚持集中成片,规模开发,区域推进。近年来,宣汉县坚持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水果品种,倾力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一地一体”的产业特色,努力改变“有质量无批量”“有产品无规模”“有展品无商品”的现状。

三是抓投入,夯实发展基础。采取“项目驱动,大户(业主)带动,股份合作,县乡联动”等措施,建立国家相关部门、企业、农民(或业主)多渠道投入体系。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加大对水果业资金投入。结合改造中低产田土工程、农业开发工程、扶贫移民工程、长治和长防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扶持水果业的生产发展,改造低产劣质果园和发展名优水果。积极招商引资,探索走独资、合资、股份制或其他合作方式等业主投资创办果场(园)、产业基地的新路子。

四是抓服务,增强科技实力。要强化技术服务体系,稳定充实壮大县级职能部门果技服务队伍,抓好全县水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做好实用科技普及、示范和推广工作。建立健全水果产业领导小组,总揽全县水果业发展,逐步形成“企业(公司)+专合组织 +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宣汉水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是抓管理,提高种植水平。抓好水果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管理,落实标准化管理各项增产措施,指导果农“科学施肥、培肥土壤、防涝抗旱、保花保果、疏花疏果、叶面喷肥、绿色防控、整形修剪、树盘覆盖”等。严格实行苗木生产经营“三证”制度,即育苗生产许可证、苗木出圃合格证、苗木检疫证制度,杜绝危险性病虫侵入和劣杂苗木蔓延,确保宣汉县水果业沿着健康轨道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宣汉县达州枇杷
枇杷
枇杷
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0年宣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枇杷
枇杷糖浆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研究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宣汉县宣汉脆李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