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 理性对待H7N9病毒感染人

2013-01-23 10:04康京丽于丽萍陈向前
中国动物检疫 2013年6期
关键词:禽类流感病毒亚型

康京丽,于丽萍,陈向前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4)

1 引言

今年3月以来,H7N9流感病毒感染人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H7N9流感病毒感染人病例和人死亡病例不断上升,相关省份均采取了关闭活禽交易市场、扑杀活禽的防控措施,人们开始谈鸡色变、拒食鸡肉。为此,给全国禽类养殖及生产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据不完全统计,仅肉鸡养殖及加工行业损失就超过130亿元。各级党委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启动防控应急预案、积极救治病人、加强疫情监测的同时,加大对家禽业扶持,积极促进恢复生产。但是,此事件给禽业生产发展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在短期内是难以恢复的。尽管这次H7N9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发生是一次独立的事件,但它反映出我国在家禽养殖销售、动物疫病防控,以及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的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工作中逐步完善。

2 人类流感与动物流感

2.1 流感病毒亚型众多。根据流感病毒的特性,有甲、乙、丙等三种类型。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以HxNx方式组合,从H1N1至H15N9,共可组合成144种不同亚型病毒。

2.2 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疾病。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流感病毒除感染禽类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H5、H7、H9、H10禽类易感病毒亦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H7N9病毒在禽类之间的流行度、危害性不高,多为带毒不发病。我国发现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短时间内出现多例危重甚至死亡病例,据专家分析是人体对H7N9病毒尚无抵抗力,病毒一旦侵入,极易形成危重病例。

2.3 历史上曾发生过感染事件。H7感染哺乳类的病毒有H7N7、H7N3和H7N2。关于H7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情况,在其他国家也曾有发生。1993年,英国出现一例H7亚型感染人情况,一农妇发现眼部肿胀,医生诊断是H7亚型病毒感染。2003年,荷兰发生H7家禽疫情,参与扑杀感染家禽人员,曾有位兽医没有足够的防护手段,事后因感染转为重症肺炎去世,另外还有100多人因感染患结膜炎。

3 科学认识,理性分析

3.1 理性分析。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全球人类群体和动物群体间发生流感的形势都十分严峻,动物流感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威胁人类健康。此次,发现H7N9流感病毒感染人情况,再一次警醒人们,要理性的研究分析流感病毒人际间、人与动物间、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现实状况。

3.2 流感传播普遍存在。流感传播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普遍性。流感病毒也像其他动物疫病一样,在野生动物、候鸟和人类饲养动物中广泛存在。虽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健康养殖,采取区域化防控策略,控制动物疫病流行和传播。但世界上尚有为数不少的国家存在养殖条件达不到要求、家畜家禽散养等情况,特别是饲养宠物、伴侣动物已成为一种时尚,动物携带病毒情况相当普遍,动物与人如此密切接触,相互传播疫病情况也更加容易。

3.3 防控理念尤为重要。人类流感和动物流感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源头都是流感病毒。因此,做好人类和动物流感防控均有利于人类健康和产业健康发展。这次H7N9流感病毒感染人情况,充分表明应当加大人类和动物流感的监测力度,尽早发现不同区域人和动物感染带毒情况,研究分析动物带毒传播及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机理,从而为制定防控、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做到既能防患于未然,有备无患,又不会给产业造成太大的损害。

3.4 疫情定性更须谨慎。当年,甲型H1N1流感发生并在国外流行时,曾一度被定性为“猪流感”,这一定性立即引起了相关专家质疑,相关国际组织也给予高度的关注。在很短的时间内,国外就将其定性更改为甲型H1N1流感。后来该疫病传入我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如若该疫病是以“猪流感”定性传入我国的话,在整个防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的养猪产业造成巨大损害。

据专家研究分析,人源H7N9病毒在PB2第627位氨基酸存在E627K突变,即获得了较高的哺乳动物感染能力。且分析发现,人流行株的其他6个片段,均与我国从鸡群中分离到的H7N9病毒高度同源。因此,若将此次人感染流感病毒事件定性为人感染H7N9流感,远比定性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带来的损害和负面影响要小的多。

3.5 防控仍需继续努力。防治流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3.5.1 病毒传播快。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飞沫和饮食传播,尤其是人口越密集、动物饲养密度越大以及流动越快的地方,传播速度就越快。

3.5.2 隐性带毒。人、动物和候鸟均有带毒不发病的情况,不容易被发现,极易造成相互交叉感染;一旦发病,就比较严重,控制、治疗难度加大。

3.5.3 病毒变异快。研究表明,流感病毒由于环境、条件变化,极易发生变异;出现变异就意味着原有的防控策略和治疗措施须随之改变。

3.5.4 候鸟远距离传播。不同区域流感病毒以及病毒亚型各不相同,全球有五大候鸟迁徙路线,这些路线相互交叉,候鸟作为传播媒介,将不同地区的病毒相互传播,发生疫情;不同地区病毒进行重组,又引发新的疫情。

4 思考

当前,进入夏季气温不断升高,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可能会逐步减少,但有关部门也必须要对H7N9疫情保持高度的警觉。由于该病毒带来的风险影响严重,且许多基本机理和信息尚不明确,应当继续加强研究、做好充分准备、积极有效应对。

4.1 卫生、农业、林业及科研等有关部门要建立联合攻关机制,确保各部门间信息及时互通共享、密切交流;各部门实验室加强联系,有必要采取深入、有针对性的研究,以查明人间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等;各部门要整合力量,充分利用已掌握的资源,如病毒、防控技术等,研发储备应对更大疫情所必需的技术和物资。

4.2 各部门有必要合理利用各自的监测体系,在全国所有省份开展H7N9流感病毒对人和动物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监测,以查明病毒分布区域、跨区域传播和病毒致病力变化等情况;深入调查研究H7N9流感病毒感染人和动物的客观环境因素,以及被感染个体条件等;共同采取防控措施,减少对人和动物潜在的严重健康威胁。

4.3 要加强国际合作,为一些候鸟和饲养动物带毒严重地区、国家提供技术物资支持。H7N9流感病毒是全球共同面对的威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有必要继续保持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国际伙伴的科学合作、信息交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共享毒株、病毒基因序列和诊断技术,以及诊断试剂和疫苗生产技术等。

4.4 为应对H7N9流感病毒的威胁需要,加大社会公共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同时,要充分发挥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作用,防病宣传单、明白纸进村庄、进社区、进住户,力争使村民、居民了解流感,掌握防控知识。

5 结语

防控H7N9流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树立“不怕H7N9流感出现、但要重视H7N9流感防控”的观念,正确认识、理性看待、消除疑虑、解放思想、科学防控。

猜你喜欢
禽类流感病毒亚型
丁型流感病毒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及研究进展
影响禽类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措施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滨蒿总黄酮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H4 亚型和N2 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H10亚型和N8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