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观察护理

2013-01-23 18:51谢晓茹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口病病患者传染病

谢晓茹

(吉林省四平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876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观察护理

谢晓茹

(吉林省四平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876例手足口病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健康教育、消毒隔离、病情观察等方法,实施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发热护理、静脉输液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病情观察及相关治疗护理,治愈率提高,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会降低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手足口病;观察;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夏秋季节多见[1],本病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患者发病初期发热,手足掌心部位、肛门周围可见红色皮疹,口腔可见溃疡,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我院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末共收治876例手足口病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年龄

男性420例,女性456例,最小3个月,最大16岁。

1.2 临床体征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手、足、臀部的斑丘疹、疱疹伴不同程度发热,最高体温在38~40.1℃(腋温),13例伴头痛,5例伴精神萎靡,2例伴颈抵抗。

1.3 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无1例死亡。住院治疗天数2~15d,平均住院天数7.1d。

1.4 转归

876例手足口病患者中,治愈802人(占91%),好转74人(占9%)。

2 护 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

手足口病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入院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及支持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有无反复哭闹、烦躁不安、抽搐、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注意患儿的面色及口唇颜色变化,有无咳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表现,并及时报告医生,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2.2 皮肤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洗手、洗脚、剪短指甲,避免抓挠皮肤引起感染。患者穿着衣服要柔软、宽大,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

2.3 口腔和饮食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在病毒感染后如再继续剧烈活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更易致病毒性心肌炎。因此,患儿应当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增加营养[2]。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者常流涎拒食,造成机体对营养素摄入不足。故应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温度以温凉为宜,以减轻对口腔溃疡面的刺激。对于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儿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3]。

2.4 发热护理

患者仅有轻度或中度发热,一般无需特殊处置,可以让患者多饮温开水、打开包被、适当通风、温水擦浴以助降温。如体温达到38.5℃,可遵医嘱给药,如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激素冲击治疗等。

2.5 静脉输液的护理

①手足口病患者年龄较小,静脉输液时采取两人一组进行,做好处置前的各种准备,一名护士配合,协助固定穿刺部位,另一名护士做静脉穿刺。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每分钟20~40滴。②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对穿刺有难度的患者,在应用留置针前,要做好解释、取得家属认同。选择易于操作,便于固定的静脉。在应用留置针后,要妥善固定,防止滑脱、穿刺处感染等。

2.6 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接诊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经治医生、责任护士、诊疗时间、隔离知识、相关制度。同时采取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向患儿及家属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着重介绍个人预防措施:如饭前便后要给患儿洗手,陪护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妥善处理污物。使用的奶瓶、奶嘴、玩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注意病室内卫生,勤晒衣被。

2.7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安置患者时要做到急性期患者和恢复期患者分开,轻症患者和重症患者分开,保证患者在本病室内活动。病区及室内每日两次空气消毒,床单位、门把手、地面每日两次擦拭消毒。医护人员诊查、护理每一位患者前要更换一次性手套,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进行手消毒,预防院内感染发生。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10d,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4]。

2.9 做好沟通及心理护理

手足口病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患儿因被隔离在生疏的环境中,易产生紧张、恐惧、烦躁或哭闹不安等,护士应用同情、体贴、和蔼的态度,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达到稳定情绪,并随时与家属做好沟通工作。

2.10 出院指导

因本病患病后没有终生免疫力,因此还有发病的可能,所以出院指导也很必要。出院前,护士应告知家长居室经常通风,衣服、被子经常放在阳光下暴晒,毛巾单独使用,经常用水煮沸消毒,玩具经常清洗消毒。传染病流行季节减少外出,不到公共场所,减少疾病发生等。

3 讨 论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夏秋季常见。本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尤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传播途径主要为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近三年来本地区发病率较高,2011年较往年流行期延长,病情相对较重。因此对患者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因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实施对因治疗,所以临床护理工作及对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治疗手足口病的过程中,在配合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在短期内治愈或好转,无一例死亡,住院期间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同时通过对多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锻炼了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

[1] 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S].2010.

[2] 张洪涛,肖世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J].医学创新研究, 2006,3(7):69.

[3] 李春兰,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9): 25.

[4] 汤卫兰.手足口病68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7,5(1):52.

R473.72

B

1671-8194(2013)18-0328-02

猜你喜欢
口病病患者传染病
6例伴肝功能损害卟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