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的护理干预

2013-01-23 18:51叶丽芬陈锦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8期
关键词:恐惧感群体性预防接种

叶丽芬 陈锦苏

(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140)

对儿童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的护理干预

叶丽芬 陈锦苏

(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140)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在儿童群体性预防接种中的作用。方法对2个月~4 岁以内无接种禁忌的894例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在社区进行脊灰和含麻成分疫苗补充免疫接种的各个环节进行护理干预,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减轻了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对注射的恐惧心理,合作程度明显提高,有效预防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在儿童群体性预防接种中实行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作用。

群体性预防接种;儿童;护理干预

预防接种是目前针对某些传染病防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治疗某些疾病、避免某些生理状态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任何一种疫苗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随着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接种疫苗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接种疫苗后的反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经社区工作验证,在儿童群体性预防接种中有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 年1月5~11日在我中心进行脊灰和含麻成分疫苗无接种禁忌的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共894 例,其中口服疫苗516例,注射疫苗378例;年龄2个月~4岁。

1.2 方法

1.2.1 做好摸底登记与宣教工作,与街道、居委和幼儿园取得联系,由我中心计免专职人员负责摸底评估登记,仔细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严重的急性、慢性感染疾病或对新霉素、鸡蛋有过敏史、免疫缺陷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脑病、神经系统等疾病儿童不能接种,对无接种禁忌的儿童发放知情告知书(通知单)或电话通知,告知接种时间、地点、签名、户籍、现住址等事项,同时告知社区电话,耐心做好接种疫苗的解释工作,消除家长和受种者的恐惧心理。

1.2.2 接种前由市和区督导接种点,应尽量在社区接种,选择宽敞明亮、空气流通、符合接种标准的房间,尽量不设临时接种点接种[2];要有明显标志,需张贴补充免疫横幅、标语、宣传单、接种禁忌、注意事项等;接种相关物品、疫苗和冷链的准备、急救药品和物品按照预约受种人数的比例备齐备足;避免重复接种[3]。

1.2.3 接种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合格的疫苗,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①婴幼儿消除恐惧感:因儿童年龄太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接种前接种人员可摘掉口罩,用亲切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温柔的目光,轻柔的触抚,家长的安抚来吸引婴幼儿的兴趣,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惧感,使接种工作顺利进行。②学龄前儿童用榜样激励法:学龄前儿童的自控能力、认知水平、注意力和感知较婴幼儿高,对于注射也有较强的恐惧感。此时可通过工作人员和家长们的鼓励和表扬,挑择1~2个活泼勇敢的儿童先接受注射,给其他紧张的儿童树立榜样,在注射时用真诚和友善的心态,细心和耐心的询问,用赞许的语言,鲜艳的图片,一些感兴趣的小礼物使其在注意力被分散时心情和肌肉都得到放松,分散对注射的恐惧感。③心理放松法:创造良好的环境以稳定儿童情绪:针对预防接种门诊,一个温馨和谐,可爱具有活力的环境,可以给儿童带来稳定的情绪,所以可以设置为比较特色的儿童化环境气氛,在四周张贴一些比较简单明了,儿童容易理解的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和画面,不仅提高儿童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同时缓解儿童心理上的紧张与不安,使其放松身心,积极配合护士进行接种。并且隔离好观察室,将接种好的儿童集中在观察室休息观察,以防其进入候诊室或接种室,大声哭闹影响别的儿童,确保儿童顺利接种完成。

1.2.4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后须留观30min,留观区要有足够的场地,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空气流通,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备有玩具、图书及电视等,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还应告知家长注意以下几点:接种后让儿童适当休息,不要剧烈运动,防止着凉;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清洁,不要反复揉搓,避免感染;多饮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2d内不要喝凉茶,4h后才可以给接种儿童洗澡,有不适随时告诉医务人员,常见一般反应主要是腹泻、发热、烦躁、红肿、硬结、疼痛等[4],如有疑似异常反应及时告知。

2 结 果

本组脊灰和含麻成分疫苗补充免疫接种894例,共发生1例腹泻反应,当天腹泻4次,第2天就恢复了,这是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一般反应,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通过护理干预,儿童对预防接种的配合程度明显提高,有效预防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 论

近年来,不少地区发生了问题疫苗事件,不但危及受种者身心健康,还造成了很多不良社会影响。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安全接种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和受种者关注的焦点。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重视。本次894例儿童脊灰和含麻成分疫苗补充免疫,是在疫苗接种规范操作的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进行的,这就求医务人员对专业知识了解到位,儿童心理特点知识也必不可少。同时要懂得善于与儿童沟通和充满爱心,对每位儿童多鼓励,热心接待每一位儿童及其家长。以达到人性化、亲情化护理,给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上得到更好的进展。

[1] 姜文国,史晓光,冯辉,等.预防接种规范与相关疾病免疫预防[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68-69.

[2] 梁晓峰,罗会明.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5.

[3] 夏宪照,罗会明.实用预防接种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 朱玲,李燕茹.广州市白云区景泰街2009 年新生入学预防接种情况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0,8(7):22-23.

R473.72

B

1671-8194(2013)18-0347-02

猜你喜欢
恐惧感群体性预防接种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合作治理模式研究》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犯罪恐惧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Vaccination
农民维权行动的逻辑进路与分析框架*——基于对浙北优新村“群体性上访”的调查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
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研究
关于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