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

2013-01-23 22:08囡丁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3年20期
关键词:牧区农牧民牧民

文│囡丁(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

2013年4~8月,笔者按照工作安排,赴内蒙古、青海、黑龙江等地开展调研。调研的这几个地方有牧区县、有半农半牧区县,在畜牧业发展方式上各有特点。总的感觉是,无论是牧区还是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

一、牧区与半农半牧区生产方式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包括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劳动交换形式、资源配置方式等内容。经过实地调研,考察牧区与半农半牧区的生产方式特点如下。

牧区生产方式特点:牧区气候条件和水热条件一般不适宜从事种植业,自然条件较差。农牧户只有草原或大面积草原少量耕地,人均草原面积较大。畜牧业是收入主要来源,牧民增收主要依靠家畜数量的扩增。家畜散养放牧,依然以一家一户为主,绝大多数牧户只能维持着简单再生产,生产效率低、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农牧结合不密切。

半农半牧区生产方式特点:半农半牧区气候条件和水热条件好,适宜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农牧户大多同时拥有耕地和草原,但耕地和草原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草原面积较少。种植业和畜牧业是收入主要来源,依托种植业增收空间越来越小。养殖家畜数量不多,发展畜牧业尚未形成规模,发展潜力较大。家畜不外出放牧,种植业产生的“副产品”—秸秆是家畜的主要饲料。“农牧结合”经营模式明显。

可以看出,无论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从生产组织形式方面来说,牧民处于分散经营。从生产技术条件方面来看,规模过小、个体资本投入有限,不利于先进技术和机械的应用,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抵御自然灾害。从生产形式方面来看,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弱,牧民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保证。从劳动交换形式方面来看,畜产品是以初级产品为主。从资源配置方面来看,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基本仍属于劳动密集型。

结论是现阶段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仍属于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范畴。

二、为什么转

即便是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在黑龙江省半农半牧区调研的感觉是,当地农牧结合得挺好,历史上形成的生产方式,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结构,为什么非要转变呢?特别是饲料、棚圈等生产经营成本随之加大,相应的技术服务和公共服务支出也大大增加,“高成本”、“高投入”畜牧业为什么要转呢?

思考的结论是生产力已经发展。当前,牧区、半农半牧区的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力发展表现为: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的程度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1/3以上;畜产品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人们对畜产品多样化与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青海省了解到,这两年市场青睐天然安全的牲畜。青海省牛羊肉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牧区活羊每只1800~2200元,玉树地区每只更达到2500~2600元。可是当地供应仍偏紧。

生产力已经大大发展了,但是畜牧业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不同步,传统生产方式已经制约了畜牧业的继续发展和农牧民收入提高,所以要变革原有生产方式。

笔者理解的畜牧业发展方式,其本质内容是畜牧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方式。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际上是寻求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改变劳动密集型,追求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不是降低投入,而是要增加有效的投入。所谓高投入、高成本实际上就是转变要素配置方式的一种表现。

三、转成什么

对于中国畜牧业转型的大方向,就是现代畜牧业。

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根据生产要素、资源状况、自然条件等,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牧区发展方向是:发展“生态为先”的草原畜牧业。加强草原保护和合理使用草原,实施以草定畜、舍饲圈养等饲养方式。优化生产布局和畜群结构,加快牛羊品种改良和推广,提高科学饲养和经营水平,加快牲畜周转出栏,增加畜牧业生产效益。

半农半牧区发展方向是: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农牧结合型”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草原,草原“人人有但不能人人用”,规范草原流转。积极发展人工种草,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秸秆利用率,发展秸秆精深加工。发展规模养殖,实现资源整合和收益共享。

四、政府应做什么

既然明确了发展方向,那么政府应该做什么?政策如何发挥激励作用?

在青海省贵德县拉德村发现,拉德村成立了牧民生态合作社,全体牧民参与,但养殖场、棚舍、定居房不少是空的。村里的牲畜养殖方式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特别是草原入股合作社的比例只占全村草原面积的3.5%。经咨询村干部和牧民,合作社刚成立,尚未实现统一饲养、统一销售,也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看不到任何效益,农牧民心存疑虑。

而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发展得好的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们能够得到村民信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趋同效应明显。

给笔者的启发是,政府应在农牧民一家一户很难发展、需要资金的地方,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比如高投入、高成本的养殖小区,建议如下: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农牧民建设饲草料基地、牲畜棚圈、青贮窖、兴建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等畜牧业基础设施,激励农牧民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

2.培育致富带头人。以部分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好、先富起来的农牧民为示范,引导带动农牧民,大力发展舍饲圈养规模化养殖,提高专业化饲养水平。

3.开展技术指导和普及农业新技术。给农牧民进行技术指导,普及应用农业新技术,比如秸秆的青贮、加工等技术和科学搭配饲料等。

猜你喜欢
牧区农牧民牧民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商人买马
西藏牧区习惯法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牧区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